群贤毕至共话长安情长安魂
研讨会现场 (记者 李明 摄)
朱鸿
昨日下午,西安日报社内群贤毕至,由本社和陕西省作家协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联合举办的《长安是中国的心》暨朱鸿散文与长安叙述研讨会在这里召开。贾平凹、蒋惠莉、李炳武、李浩、夏泽民、姜捷、李星、刘路、郭兴文、邢小利、张新科、李震、李继凯、段建军、周燕芬、杨乐生、刘炜评、仵埂、穆涛等多位陕西文学界的名家学者与会研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也从外地赶来参会,共话朱鸿新作中的“长安情”“长安魂”。
写尽长安
昨天的研讨会由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主持,看到前来参会的多是陕西文学界的一线评论家,贾平凹开玩笑地说此次研讨会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
朱鸿是我省著名散文家,贾平凹评价他是学者型的作家,他的散文堪称学术散文,既能感受到其出众的才华、丰富的知识,还极具想象力。而《长安是中国的心》是朱鸿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共收录了106篇散文,系统叙述了长安的史迹形胜、遗址文物、山川河流、建筑民居、文学艺术、风俗民情。樊希安介绍说,“《长安是中国的心》可以让人了解关于长安的一切,作者就像一位长安历史的解说人,带领读者探索长安的古时今日。而作者对于长安的热爱也流露于笔端,他亲眼目睹了长安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也在思考着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原有的文化。我想长安是全体中国人的长安,作者思考的问题也应该是全体中国人思考的问题。”据介绍,《长安是中国的心》一经出版,很快就登上了三联的新书畅销榜。
省作协党组书记蒋惠莉盛赞该书是作者孜孜以求20年的结晶,“朱鸿从20年前就开始考察长安历史、搜集各种记录和文献,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给长安的一个交代’。”
走遍长安
为了完成这本《长安是中国的心》,朱鸿不仅进行了20年的考察,近5年来更是有计划地走遍了长安的山水,西北大学副校长、博导李浩称他为“西安乡土文化的行走者”。李浩说,“这本书是朱鸿用脚踏出来的历史,他用身体去触摸西安的景观遗址、山川河流,把一个个点状的图像连成了线,又连成面,使长安由模糊的图像变成了高清,让长安的遗址景点都活了起来。”
文艺评论家邢小利称这本书是“一个人的访古与问今”,他说,这本书是作者带着感情对故土展开的“文化寻根”。“朱鸿把历史考证和行走考证相结合,准确还原了历史上的长安和现在的长安。而且他的作品历史意识非常强烈,朱鸿带着现实的感怀和疑问在历史考察中发现问题,因而他的文字切中了历史深层的脉动。”
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将朱鸿与余秋雨做了一番对比,他认为余秋雨的散文更像游记,而朱鸿的散文描写的就是自己生活的土地,“朱鸿呼唤的长安其实并不是现在,他是从反现代化出发在反观文化的远方。”
长安乡愁
曾有人评价朱鸿是一个带着哀愁的作家,而这一点昨日也成为很多与会评论家的共识。李星认为,“朱鸿带着高贵的伤感深耕故土、还原家乡,他对自己的家园有种深刻的眷顾与忧伤,这表现在朱鸿对现代化盲目开发的冷静思考上。朱鸿对自己无论是人文上的还是自然上的家园都有浓厚的乡愁,我觉得这已经成为现在具有人文思想知识分子共同的乡愁。”最后,李星还赞赏朱鸿拓宽了散文的题材体制,“散文需要新意,现在不管是抒情腔、风花雪月腔还是苦情腔大家已经看得太多了,但朱鸿在散文中加入了学术性、知识性。”
面对专家学者的点评,朱鸿直言自己很惶恐:“对长安的叙述不敢说研究,只是略有研究而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把目光投向了长安和关中,正史、野史、方志还有报纸上的资料,我都在进行考证,也实地勘察了很多次。我要求自己继承前人传统、延续体例的同时,融合人文主义和考古发现进行发展创新,努力使自己对长安城的叙述既不是简单的堆积资料,也不是空泛的游记,而是记叙和感受的融合。”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长安区周文敏家庭获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 下一篇:古方造纸面临全军覆没?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