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老爷社火的生存法则
过年看社火的习俗已经离城市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但是这几天在离西安市不远的长安区杨庄乡侯官寨,却上演了一场保存完好、规矩森严、场面宏大的社火表演,引来上万人观看。
侯官寨社火已经流传了六百多年,属于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社火赖以生存的根源——传统农耕渐行渐远之时,一些民间社火正逐渐消失,而这位“牛老爷”是如何生存到今天的?他的生存法则是什么?
一脚蹬官靴、一脚穿草鞋,身着官服,头戴红顶,表情庄严的尤耀民端坐在明镜高悬的“侯官府”。
从20日上午九点开始,六位使者先后在社火队簇拥下抵达侯官府,一个个使者穿过夹道的衙役到他面前,下跪行礼,并递上请帖,说道:“××社今年社火已准备就绪,请春官下堡子看社火。”尤耀民吩咐:“今年国家办奥运,社火要耍好。”使者称遵命后退下。围观的群众、拍照的记者一律不得妨碍这一过程的正常进行,很多村民不约而同地厉声吓走不慎闯进“公堂”的群众。
这不是游戏,也不是影视剧的拍摄现场,而是侯官寨村民闹社火中的一个小环节。侯官寨社火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有位公选出来的牛老爷坐镇指挥,选谁唱戏,社火走什么路线,多大规模……总之,闹社火期间,所有的事宜都要经他指挥,不听指挥、起哄捣乱者,牛老爷可下令让衙役用棍杖惩罚,这是侯官寨的规矩。已年过半百的尤耀民就是村民们今年选出来的牛老爷,一旦当选,他就一言九鼎,从平民变成至高无上的老爷。对村民来说,闹社火的过程是神圣的,所有的过程不能受任何人干扰,再大的官在闹社火期间到了侯官寨,也得听牛老爷吩咐。
牛老爷社火不是游戏,是严肃的规矩。
牛老爷的前世今生
牛老爷社火是长安区侯官寨的村民祖祖辈辈坚守着的古老习俗,是村民自发组织、并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迎春风俗,每年有上万人前往观看,因为牛老爷的存在,得名牛老爷社火。在去年列入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侯官寨成立了社火协会,专门发展牛老爷社火。
前世:陕西巡抚亲自任命的“春官”
据侯官寨社火协会会长刘平运介绍,侯官寨村社火起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延续至今。社火中的这位核心人物——牛老爷其实是村民们推选出来的“春官”,在古代农耕社会里,春官是皇帝派来报春的官员,而耕牛又是农耕社会里最能代表劳动力的牲畜,因此,历史中春官的形象都是骑牛到田间报春,牛老爷其实是侯官寨村民给春官起的小名。清同治四年(1866年),陕西巡抚刘蓉观看侯官寨社火后,觉得秩序很乱,遂将该村的春官封为老爷,权限仅限于祭春、耍社火时组织领导及维持秩序,祭春社火结束,牛老爷权位自行消失。
旧时的侯官寨村包括现在西安市长安区杨庄乡的上堡子村和侯官寨村,1961年,为管理方便独立划分为一村,但在习俗上两村仍统一。旧时侯官寨有7个宗社,现在的上堡子村因地势高,风水好,单独为一个宗社,称为上社,现在的侯官寨村包含6个宗社。
7个宗社要联合耍社火迎春,其中上堡子负责推选牛老爷,其余6宗社要抬出社火桌请牛老爷观看,并听从牛老爷指挥。
每年春节农历初五开始,侯官寨村所辖的6个宗社就开始了闹社火的前奏——烧社火,所谓烧社火是宗社之间互相挑逗,下战书,准备在今春的社火中一比高下。
今生:“牛老爷”是村里的能人
今年选出的“牛老爷”尤耀民本来是上堡子村的村民,因喜爱摄影在乡政府附近开了照相馆,是村里的能人。人们选牛老爷首要的要求是有“卖相”,身体魁梧,仪表堂堂,有官相,而且必须有威严,尤耀民正好符合这一要求。
“我已经连任6届牛老爷,从1981年当到了现在,是历史上当选次数最多的人。”尤耀民不乏得意地告诉大家:“我还有两个侄子,条件也不错,争着当牛老爷,但是脸太白,不像老爷。”逗得在场观众哈哈大笑。
但是一旦坐进“侯官府”,就必须按照村规,进入角色,拿出威严来,否则不能服众。侯官府其实是村民用丝绒搭建的临时府邸,上悬“明镜高悬”牌匾,府外有一副对联:权管一府之地,法治不肖之民。这也是牛老爷威严和权力的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牛老爷的坐骑——一头公牛也要求体格健壮,毛色棕亮,而且能在喧闹的锣鼓声中镇定不慌张,顺利地驮着牛老爷到6个宗社视察,所以,这头牛要百里挑一,上堡子村今年专门到邻村租了一头好牛,并且经过了几天锻炼,和尤耀民处好了关系,这才于20日隆重登场。
牛老爷的力量源泉在哪里
让大家奇怪的是,耍社火和看社火的人都会严格地遵守牛老爷的安排,不违反秩序,确保社火闹好。牛老爷的威严来自哪里?他能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下来的法则是什么?
护身符之一:村规
侯官寨村文化积淀深厚,崇尚守规遵道的处事原则,为了使村里元宵节闹社火时有章可循,于民国初年设立村规,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重新修订,7个宗社各自保存于各社的社火箱内。
社火协会会长刘平运说,现在各个宗社闹社火都要遵循村规,村规也明确规定了每年闹社火的程序,长久以来,也在侯官寨形成了一种习惯,村规的存在,让侯官寨有了自己的“宪法”,它也成了牛老爷社火生存的护身符。
护身符之二:和谐
记者在侯官寨村一些巷道里看到了贴出的社火期间人事安排表,还有表彰单,列出了一些从侯官寨嫁出去的姑娘为村里闹社火捐的资金、腰鼓、服装等。据了解,每年闹社火的经费和道具都是村民自愿捐赠的。“有句老话叫庄稼要红火,趋队闹社火,闹社火主要还是能凝聚人心。”刘平运介绍,“以文扮戏,让戏说话,各个宗社用社火戏的内容一拼高下,相互竞争,社火成了大家争当先进的载体。村里一些出社火的高人,每年都要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想招出戏,胜出别的宗社。但谁赢谁输并没有人计较。”
侯官寨的刘平安老人总结侯官寨社火的最大特点是和谐,不管在什么地方,因为闹社火打架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侯官寨从来没有人为社火打架。
护身符之三:推广
侯官寨的社火协会对本村的社火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从村寨的历史一直到社火的起源,并且装订成册。他们总结说,社火最初的作用——带动农耕的作用已经渐渐消失,所以很多地方的社火闹不下去了,侯官寨其实也存在这一问题,他们也在考虑社火脱离了现实生活后怎么生存的问题,所以,要是让社火更适合现代人的观赏和审美需求,除此之外,还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借助媒体对外推广等。
西安市群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智说,侯官寨的社火在全国的社火中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民俗能如此完好地延续下来,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例如侯官寨的村规、独特的牛老爷制度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个案例。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58名老外农家院里闹元宵
- 下一篇:韦应物:邑有流亡愧俸钱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