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沙场秋点兵 书中大气象--记书法家郭战备先生的翰墨人生
一
新年伊始,有幸被邀请参加了城南书社的迎新年会,会上王江老师回顾了书社成立四年来的艺术历程,各位成员也检视了自己这几年艺术创作的收获与经验。认真聆听之下,我终于近距离感受到了城南书社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由此所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会后,社员们又像往常每一次的书法活动一样,开始泼墨挥毫,专注忘我地投入到创作中去了。其中一位老大哥,笔力遒健,挥洒正酣,那气势如一位将军在沙场点兵,那字果然也大气磅礴、气势雄浑,一反刚才他给人的温和低调的印象。他就是郭战备先生,求了他几幅书法作品,让我如获至宝,挂在书房里细心揣摩,应该可以调和一下我的孱弱文风。
机缘之下,我便更加关注这位老大哥,认真拜读了城南书社已出版的两本作品集,那里面有他更多的书法作品,所写大多是宋代豪放派的诗词,如辛弃疾、陆游、范仲淹等人的名句(这些人都是在沙场上捍卫过国土的),另外还有他自己写的两篇文章,一首是写家乡历史遗迹的诗歌,另一篇是写艺术追求的《书法念想》,写的很好,一看他的简介,原来他和我一样,都是后来自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难怪难怪。此人书中有大气象在,这是我得出的直觉观感,对他也更想进一步了解了。
一日相约闲茶,我和郭战备、王超二位书法家以及张军峰先生几人相谈惬意,郭先生起初寡言,似乎不善言辞,等到谈起书法,他开始如数家珍,打开了话匣子,言语中充满了对这门古老艺术的虔诚,以及对所学习的历代书法大家的尊崇。
二
说他是老大哥,其实并不准确。听他的名字,就知道是来自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央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的确,他出生于1970年,那个年代叫“备战”、“备荒”的孩子很多。43岁,对一个艺术家来说真的不算老,甚至应该算是年轻呢,艺术毕竟不是体育。但在城南书社的二十二位社员中,大多还是更年轻的才俊,所以叫他老大哥也不为过。
郭战备先生出生于长安沣河西岸的马王镇小泥河村,这是一个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小村落,所以他父亲当年能考上陕西师范大学,算是相当了得。父亲爱好写字,虽然谈不上有多高的造诣,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上小学时,文盲的祖父让他给粮食袋写下姓氏以作记号,他稚嫩的笔迹赢得了祖父的赞许。由于字写得好,小学的黑板报经常由他来写,多次受到了老师的夸奖,他小小的心里非常满足,感觉写字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初中时,周边有几个写得一手好字的朋友,比如童年好友田亚军,博览群书,经常给他聊王羲之和书法史,他听得非常神往,田还把另一位朋友王江介绍给了他。后来他上了长安二中,田亚军和王江上了附近的长安师范,紧张学习之余,他们时不时还会切磋书法,他很羡慕师范里有专门的老师教书法课。
工作初,他的收入低,生活条件紧张,为了现实生计,艺术的爱好不得不暂时退隐。为此,他也曾茫然、苦闷,不知是否应该坚持,现实与理想能否得兼?爱好可以暂时退隐,内心的火焰却不可能完全熄灭,他怎能轻易斩断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呢,那已经成为了他心灵的一方净土啊,他的喜怒哀乐均能在其中得到极大的缓解与释放。于是,劳累之余他偶尔还是会重拾笔墨,在千古名帖与豪放诗词里,安放自己动荡不安的心灵,找回那一份久违的安心与妥帖。
2009年的春天,长安区举办了一个“长安青年书法提名展”,郭战备先生在朋友的鼓动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投了几幅作品,其中有敦煌曲子词《摊破浣溪沙》、李清照的《渔家傲》和吴均《与朱元思书》等,这些内容很能反映他当时的精神世界,起初是对现实的不满与苦闷,继而又在追求中不断前行,最后憧憬前程,渴望扬帆大海,施展自己的抱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没想到受到了组委会前辈大家的肯定和鼓励,经过层层严格选拔,他入选了最终举办的二十一人作品展。那次展览的社会反响很好,这些让他开始受到了关注,也让他重拾了对书法创作的信心。不久,在书法领域不断精进的王江先生成立了城南书社,为大家搭建了一个精研技艺的平台,他自然成为了最早的一批社员。从此,在这个志同道合的书社里,他对书法的领悟与实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
在郭战备先生的家乡马王镇,有西周的都城丰镐遗址,长安的郭杜镇还有仓颉造字台遗址,马王出土的很多钟鼎上有古老的金文,秦始皇时又以小篆统一了六国文字的书写差异,再经汉代端庄古朴的隶书,再变为北朝的魏楷、南朝的晋楷,终于在盛唐的大书法家手中实现了楷书的美学规范。在长安完成的汉字书写的演变,成为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的文化载体。就算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各色人等,操七大方言彼此嚷嚷还是听不懂,但只要看到黑黝黝的流动线条写就的中国字,就都静下来读懂了。这就是中国书法的魅力所在,也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在当今仍然充满勃然生机的古老文字。
郭战备先生钻研书法之路,与大多数学习者一样,是先写盛唐的柳体,后学颜体,但他感觉此二者并非他所喜欢。后来喜欢上了近代沈尹默和白蕉的字,此二人均为学东晋二王的大家,他感觉俊美、流畅,比较适合自己,于是开始取法二王。“南书温雅,北书雄健”,自从接触了北朝的魏碑之后,他又感觉和自己性格中开阔、刚健的一面相吻合,用他的话讲,“更有男子汉的大气象”,于是开始有意识的去遍访碑刻,最喜欢《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等。
关于魏碑,余秋雨先生有一段表述很恰当:“北魏的诸多碑刻简称‘魏碑’,多为楷书。这种楷书深得北方之气,兼呈山石之力。在书写技术上,内圆外方,侧峰转折,撇捺郑重,钩跃施力,点画爽利,结体自由,写起来干脆迅捷。总体审美风格,是雄峻伟茂、高浑简穆。”的确,魏碑的这种风格与郭先生的人格相契合,对他的影响最大,他的字给人的印象就是洒脱、静中有动,表面上看似很静,分开来看则气势阔大,有魏碑的苍茫气象,有北方汉子的刚健之风。
四
找到了生命艺术的契合点,他并未满足,他一直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书法技艺更完善一些?如何让苍茫的气象更纯粹一些?带着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他上下求索,终于回到了完成楷书美学规范的盛唐,找到了融汇南北书风的大唐艺术家,那就是最初曾学习过的颜真卿。而现在,他对颜体的理解已不是起初那么泛泛了。
安史之乱,叛军占据河北,盛唐危在旦夕,唐玄宗悲愤地说: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否?当然有!平原太守颜真卿第一个挺身而出,发檄文讨伐逆贼,短短时间沙场点兵二十万,顽强阻击叛军,又派侄子联络敌后的哥哥举兵一同平叛,结果兵败,哥哥与侄子等全家三十几口人全部被杀。两年后,颜真卿写文章祭祀牺牲的家人,最有名的就是那篇《祭侄稿》,他的笔墨熔铸了如此的长歌当哭,墨迹淋漓、筋骨傲然,气象之大,无出其右。二十多年后,又有藩镇举兵叛乱,颜真卿义不容辞、不顾劝阻,以高龄之躯前去劝诫和阻止,结果被关押两年后杀害。他的《争座位帖》,同样是有大气象者,也是郭战备先生的最爱之一。颜真卿伟大的文化人格,英雄豪迈的大气象,光耀千秋,而不仅仅是一部书法史。能够领悟此种天下大美,郭先生一定从中受到了极大的心灵震撼,获得了对艺术大美的更高觉悟。我想他之所以喜欢写那些豪放的、雄浑的、古朴的豪放词、边塞诗和北魏碑刻,都是由他的艺术人格决定了的,他是从临帖、书写中养其浩然之气呢。
在现实生活中,他看似冲和,不张扬,有些内向,但不要被外表迷惑了,我想他绝不会是一个没有原则、委曲求全型的人,他绝对是一个刚直、有抱负、有大气象的男子汉。也必然会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果然,但凡赈灾义卖、书画下乡、义写对联等,他都积极参与,从无二话,但凡朋友相求,即慷慨相赠,有古君子之风。
郭先生在《书法念想》一文中写道,“在我的书法世界里,毫无功利之想,或可若癫若狂,或可如醉如痴,……在特殊的符号与线条中,不只有夏花秋月,阳春白雪,也存在枯藤老树,残阳如血。”我要加上几句:还存在沙场点兵、长河落日、塞外奔驰、惊涛拍岸等种种大气象,有真性情者自有大气象,此言证之郭战备先生,不虚也。
张立作于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诗歌)童年的味道
- 下一篇:(散文)从绛帐古镇走来的文士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