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忘年交”--刘德源
刘德源是长安印社的社长。最近,老先生刚刚过完71岁生日,与我这个出生在1980年的人在年岁上整整差了38岁。但谁又能想到,我们是超越年龄、心有灵犀、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美好的机缘,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古人常说的“忘年交”。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在刘老师寿辰前夜,我十分真诚、认真地做了一副嵌名对联,亲自书写了,赶过去对刘老进入花甲之年谨表祝贺:
横 批:刘年向百岁;
上 联:德高望重童颜鹤发寿星体;
下 联:源远印长须念人生古稀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静心算算,我与刘德源老师的交往也快6年了!那是在2008年5月,我受市委办公厅委派,作为西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干部来到美丽的长安区韦曲街道水寨村挂职锻炼,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天作安排,刘德源老师和他的长安印社就在村上(原来的水寨小学)。
水寨是个好地方,据樊川腹地,南依神禾塬,北靠少陵塬,风光旖旎,俨然一幅气韵腾盈的山水画,“八水绕长安”中的潏河绕村而过,又是皂河的源头,著名的唐·华严寺、牛头禅寺、杜甫祠、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陵园、柳青广场和樊川湖生态公园就分布在村的周围,地铁二号线潏河停车场和南站广场就建在此地,著名作家柳青土改时期曾在水寨蹲点一年。我在驻村时,曾到长安档案馆去查阅历史档案和村上族谱,记载着水寨村建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以原村周围均为水域而村内又建过军寨而得名,清嘉庆《咸宁县志》记名水寨,俗称“水围城”。今日的水寨是个名副其实的自然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快捷的川道水乡之村。就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坐落着刘老师的长安印社,恰似一方鲜红的印记,给这幅山水画增添了更加诱人的魅力。
六年来,从我驻村组织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时相识,到在新农村现场会和主题党日活动中慢慢熟悉;从一起策划组织“首届农民文化节”开始投缘,到一起被村两委会授予“水寨村荣誉村民”的共同喜悦;从为村民书写春联的善举,到参与文化交流和共谋发展中的探讨交流;从邀请我成为长安印社社委,到我驻村结束时亲自带着“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有多亲”条幅送我回机关的感动……点点滴滴,滴滴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磨合,给了我和刘德源老师这个想也想不到、说也说不清的机缘,在漫漫人生中成了好多人都看起来难以理解的无话不谈的朋友。
下乡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说是受益终生,收获非常大,而我把与刘老师在水寨结缘、相识相交看作最珍贵的收获。就是在这样简单而平凡的交往中,我和刘老师一步步忘记了年龄差距,一步步了解、认可、欣赏,以至于到现在,隔一段时间不见面,双方都想念得不行,通个电话,一个多小时,还不解狠,那就要见面咧。
我是真心把他老人家当成良师益友了,而他也是逢人便要夸我如何成熟优秀,看问题深、分析透,解决问题能力强。我没有把他当成一个满身文化细胞的老头,他也没有把我当成涉世未深的娃娃。我一有好东西就要去和他分享,他一有急事就先给我打电话询问。没有一点,哪怕是一点点的代沟。我对这份忘年交的看法是,他给了我人生的经验,我给了他老骥伏枥的激情。
也正是因了长安印社,水寨更是文化气息浓厚。我从驻村至今,一直给两委会干部特别是村支书和主任强调长安印社对村上的巨大贡献,这种贡献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正能量。如今,村上大多数人家装饰家庭用的都是字画。在我的带动下,许多心存偏见的干部和村民都慢慢改变了对刘老师的看法,许多村民以前老刘老刘的,现在也和我一起喊刘老师了。这一点,刘老师是非常高兴的。他是非常渴望融入村子发展,非常想得到水寨村的接纳、认可和尊重。当他和我在首届农民文化节上被宣布授予荣誉村民时,我亲眼看到一向不苟言笑的刘老师面带微笑,而又庄重严肃、十分虔诚地和村主任杨东强握手,十分恭敬地立正、向台下水寨村民三鞠躬。他是把当地村民对他的认可看得比得到国际大奖还要高的。
金石篆刻,让刘老师名声传播四方,声名远播到了北京、到了台湾。他能文善书,尤工金石艺术,自幼钻研秦玺汉印,潜心汲取近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治印风格,凭着对古代纂刻的兴趣和与书画界人士的交流切磋,以及艺术的熏陶和感悟,在我还是孩提的年代,刘德源老师开始走上了纂刻艺术之路。他说,进入纂刻后才发现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天命之年的他重新找回自己年轻时代的理想,虽非作家,却也创造传承一种文化,可谓殊途同归。如今的他已经致力金石篆刻和古代石刻复制近四十年。他在2000年成立长安印社,并担任社长;2002年参加全国性书画篆刻比赛,获六项金奖;2005年6月接待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夫人方林来印社访问,并治印相赠;2007年被推荐为长安文化名人,并编进长安区志;2008年出版《奥林匹克印集》。现在,他又独具匠心,推出了富有长安区域特色的秦汉瓦当拓片条屏,成为长安对外交流的精美赠品,受到行家的高度赞誉。
原国民党主席连战第一次来大陆访问,在清凉寺祭奠他奶奶时,刘老师就率印社成员打出了“连战连心·中华中兴”的横幅标语,并以此内容由他亲自治印赠予连战,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每次听老人家谈及此事,都能感受到他的激动心情。他说,当得知连战要来,就赶忙跑到书院门用500多块钱买了一方寿山石,连夜静心刻好,一大早就上了清凉寺等待连战的到来。他的条幅和印章引起了连战带的三家台湾电视台的关注,纷纷上前采访刘老师。每每提及此,他都兴奋得像个孩子,总要掰着指头说,当时有台湾的三立、东森、中天三家电视台围着,还有凤凰卫视、我们的CCTV,都在问“您怎么看连战此行?”他面对海峡两岸媒体说:“我认为连战是个大孝子,他从台湾不远万里来到大陆,效忠的是中华民族;今天又来到他祖母的坟前跪拜祭祖,是个中国传统的孝子。”如此回答,让所有人惊叹又无语……
从刘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中华篆刻艺术的神韵,更领略到了篆刻大师的人格魅力。水寨小学经过改造的两层楼成了文化的殿堂,陈列着许多印社成员的作品,每每在他的画室和这些作品前,他给我讲述作品当中深刻含义和包涵的艺术家的内心情感,我分明能看到他对文化的热情和对艺术的执着。如今,他经常组织印社成员参与为灾区捐款等义卖善举,更是让我崇敬。
刘老师还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典型。我有一次去他那,刚赶上他正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那一丝不苟的劲,和那画满了红色的加重号,一见面就问我和谐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的政策,是不是这样的、是不是那样的,看着他那稀疏的华发和认真劲就让人起敬。古时候,人过七十就古来稀。刘老师71了,现在又蓄起了长长的山羊胡须,老者、尊者的形象更让人起敬。但谁又能想到,他的老父亲现在还健在,而且身体非常好,一个人在老家种菜自乐。我第一次得知这个信息时,惊讶得很,对刘老师说,你是幸福的,这么大年纪了,回家还能喊一声“爸爸”,想想,多么幸福。我私下想,这也是刘老师积德行善的好报吧。
不求旷达于世,只求无愧于心。刘老师就是这样。他宠辱不惊,坦坦荡荡的胸怀,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与他的人生经历不可分割。我和村上干部在他的小院闲聊时,他曾说笑,他夫人小他10岁,在延安初恋时候如何如何,说着自己先笑得不行,大家也是笑得前仰后翻。在我乔迁文景小区新居时,刘老师送我一副装帧精美的牌匾,上书他的小篆:“穿粗布衣,吃家常饭,读圣贤书,做忠厚人”,多好啊!这是老先生对我这个忘年交的最好礼物,我把它挂在了一进门特别显眼的位置,是谆谆告诫,更是拿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我视若真宝。
方寸之间,刘老师篆刻着自己的人生,那精湛刀法下的一笔一划、一撇一捺都是自己人生的阅历,都是对人生的感悟。
在人文历史悠久的樊川腹地,远离城市喧嚣,刘老师和他的长安印社,在一片淳朴与宁静的川乡中犹如冬日的梅花,隐逸淡泊,坚贞自守。
我衷心祝福您,刘老师!
愿您艺术长青,健康长寿!
愿我们友谊长存!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从少陵塬归来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