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从少陵塬归来
题记:2008年5月,作为西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队员,我来到美丽的长安区韦曲街道水寨村挂职党支部副书记锻炼。水寨村位于长安区南一公里处,南依神禾塬,北靠少陵塬,东临西汤公路,西连西弥公路,“八水绕长安”中的潏河绕村而过,著名的唐华严寺、牛头禅寺、杜甫祠、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陵园、柳青广场和樊川湖生态公园就分布在村的周围,规划中的地铁二号线南站广场和篆刻艺术家刘德元的长安印社就建在此地,著名作家柳青土改时期曾在水寨蹲点一年。据长安档案馆和村上族谱记载,水寨村建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以原村周围均为水域而村内又建过军寨而得名,清嘉庆《咸宁县志》记名水寨,俗称“水围城”。今日的水寨是个名副其实的自然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快捷的川道水乡之村。受水寨周围樊川美景和浓郁长安文化的的感染,在闲暇时间,我随登上著名的少陵塬,任时光倒流,任思绪飞扬。现将从水寨村周围采撷的一组照片随同从少陵塬归来写的一篇文章拿来,与大家分享。
从少陵塬归来
韦曲城南锦绣堆,少陵塬畔潏浐滨,轻岚袅袅入樊川。站在少陵原上,天边的终南,平坦的樊川,一直绵延到山下。邈邈云浮,天边阴岭如垣;极目远眺,八百里秦川似盘龙。真可谓是旷望极空,沃野飞蓬,脉散秦川中。
少陵原在古代植被很好,高原上曾有水泊。高望堆东有大小鲍陂,南有西陂,都是自然湖泊。据说在唐代,登上少陵原头,向北俯瞰繁华似锦的芙蓉园,彩船画舫、亭台楼阁的曲江池,高耸入云的慈恩寺大雁塔,棋盘一样整齐的长安城坊里街道,巍峨的城楼,金碧辉煌的宫殿,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向西俯视凤栖原,何将军山林,樊川西部田畴如画;向南望神禾原起伏,南五台、翠华山青翠高出云表,终南山像锦绣的画屏一样秀丽。
少陵原在某种意义上是和“诗圣”杜甫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老先生在“安史之乱”前后,曾长期居住在少陵附近,“少陵野老吞声哭,杜曲幸有桑麻田”就是当时的写照,又因远祖杜预本是长安人,所以自称“少陵”、“杜陵布衣”、“少陵野老”、“杜陵野客”,诗集也以《少陵集》命名。他的一生如同他的诗风一样沉郁苍凉而不失雄浑瑰丽,落霞满山的少陵原上,也许可以再现当年的豪情与悲凉!而今的杜甫祠堂,北倚少陵原,南临樊川,祠内花草茂盛、环境幽雅,正是杜工部出众才情和广阔胸襟的写照,也是对这位自称“少陵野老”的老先生在渊远中国文化中的永久纪念吧。
沿着崎岖不平又苍古幽长的小路信步而上,一种敬重的感慨油然而生,这下面就躺着汉宣帝和他的皇后,就长眠着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和英雄的小萝卜头。
作家柳青就曾在这一带写出了著名的《创业史》!
跨越历史的星空,来寻找那份厚重的记忆。那一切都遥远了,遥远了,遥远了。古色古香,又暮气沉沉的时代遥远了,“约法三章”遥远了,“文景之治”遥远了,“三吏三别”遥远了,“西安事变”遥远了……那凝重的黄土味、苍凉的秦腔味、幽暗的书卷味、迷人的地下宫、华清池隐隐作响的兵谏枪声……站在少陵原上,你尽情去想吧,不论多么离奇,都有可能。
登高望远,原下一马平川,这种景象总会让人感慨自身的微茫,这是在任何地方都不会闪现的感觉。郊外漫山遍野的矮树杂草,下面几乎都埋着身份尊贵的灵魂,他们曾经在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衣锦华服唱和兴衰、豪情万丈救国救民,根本不会想到后人在这里的思想和评论。
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者,岂独少陵也哉!
尼采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祈求心灵的平静与快乐,那么你就去信仰吧。有了这句话,我那登临少陵原颇不宁静的心也终于找到了一点寄托。小憩片刻再睁眼,已然薄暮袭来,并且大风突起,尘土飞扬。从少陵原归来,这种感觉更是弥漫在我的身体里,感慨良多,不能自制,于是提笔,把这份心情记下,作为踏陵归来的一份灵气永远收藏在内心深处。
——本文曾刊登于《西安晚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散文)我的“忘年交”--刘德源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