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沣西车马坑 尘封三千年后的诉说
沣西车马坑,是三千多年前西周贵族墓的陪葬坑。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境内的马王镇张家坡村。1956年至195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工作队发掘。因其处于沣河西岸,故称之为“沣西车马坑”;又因其发掘地在马王镇的张家坡村东,亦称之为“张家坡车马坑”。沣西车马坑的发掘,同后来陕西境内发掘的临潼兵马俑、咸阳汉阳陵一样震惊中外,闻名于世。至今,使得各地游客仍念念不忘,慕名参观者络绎不绝。那么沣西车马坑为什么会吸引人们的好奇和关注呢?
走近车马坑 看三千年前的西周贵族把什么带进了天堂
2012年冬,沣河两岸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我和长安区人大的童更升先生、西安晚报的赵珍、尚洪涛记者一起前往沣西车马坑博物馆参观探访。车马坑在沣河西岸的马王镇张家坡村村东的丰京路10号,占地约14亩,馆门向南开启,门前右侧有一块一米多高的黑色石碑,上书:“丰镐遗址车马坑。”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笫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大门,便会发现博物馆呈正方型,南北两侧分别是一排瓦房。南侧为影视资料会议厅属办公区域,北侧为西周丰镐遗址的文物陈列馆,整个院落就象一辆坐西向东停放的马车;两侧的馆厅就象马车两边的车轮轱辘;中间为松树林和草坪花园,即象车舆部分。据说房前屋后挺拔的松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馆时种植的,现在已经是参天大树,绿荫葱茏,给人一种幽静肃穆的神秘之感,衬托出车马坑的远古与厚重。西侧是车马坑主坑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的所在地,现在看到的西面瓦屋建筑,就是对七座车马坑中的二号坑,发掘后在原址上修建起来的保护展览厅,供人们参观。
二号车马坑是博物馆的主体,我们通常讲的沣西车马坑或张家坡车马坑实际上指的就是二号坑。二号车马坑为长方形,南北长5.6米,东西宽3.4米,坑深约有2.5米1。这是一处西周贵族墓的陪葬坑,坑内埋葬着两辆马车、六匹马和一个殉葬人。从车马坑中车和马的放置方向来看,同沣河西岸西周文王灵台遗址的坐向一样都是坐西向东,取紫气东来或向东进发之意。位于南侧的车编为1号车,北侧的即为2号车。1号车车厢呈长方形木质结构,因年代久远,车身已经腐朽,但形体仍清晰可见。车厢前后长68厘米,左右宽138厘米,四角均有一根高约45厘米的立柱。车厢的前面有木条做的较矮的档栏;车门在车厢的后面,宽约40厘米,门两边也有高约32厘米的木条柱杆。两辆马车均为独辕双木轮轱辘、车辕在车的中部,不同于后来的马车在车帮的前端两侧有两根车辕,两辕中间套一匹马用作驾辕;而车马坑中的独辕马车,马分别排列于独辕的两侧,紧贴车辕的两匹马称作“服马”,外侧的则称作“骖马”。车辕前瑞有平衡木称作车衡,车衡是一根横木架,上有马轭套套在马颈上,使马前行的动力带动车辆前行,车衡还间隔出服马和骖马的距离,使前行的四匹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南侧的1号车驾四匹马,两服两骖,为作战用的戎车;北侧的2号车为两匹马驾车,是作战时用的一种轻便乘车,古称之为轺车。两辆车车轮和车厢均为木质,车轮直径约为1.4米的木制圆轱辘,中间可见车轴前端精致的青铜车軎,以及青铜车辖插销。车马坑内的6匹马均对面卧在车前,马头排成弧形,驾马排列规则整齐,身下铺有席子,显然是人为的将马处死后摆置成的殉葬物。坑内的每匹马都带有络头、笼嘴和挽索等成套的马具,表示其车马正行驶在出征的路上。戎车四匹驾马马冠上有铜饰的兽面防护罩,称作“当卢”;当卢青面獠牙,怒目圆睁,巨鼻大口,甚为恐怖,充满了战争的韵味,让人望而生畏。车衡至马头部马额挽有青铜銮铃等串缀饰物。轺车上套的两匹马用佛珠般大小一致的海贝串缀装饰马头,从马的头顶部到笼头络嘴处,呈乳白色链条,制作精细甚为好看。沣西车马坑马头部的装饰物,铜饰、海贝饰物虽历经三千多年却仍然精致美观,保存完整,让人叹为观止2。
据介绍,在南侧的戎车下面压着一具殉葬人的骨架,发掘时为了保持车子的完整,未将人骨架全部刨掏出来,现在我们只能看到这个人的左脚趾骨。
在两架马车的前方中部有一土层台阶,放置着一把约有一尺长的铜矛,据讲这是战车上的器物。铜矛形似旧时的梭镖,至今仍可看到矛锋利刃,所向披靡的丝缕寒光。从车马坑中的殉葬车、马、人及饰物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的显赫与尊贵。
聆听车马坑的诉说
西周,是继夏、商之后鼎盛的奴隶制王朝,年代约为公元前1046年至771年。奴隶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不同式样规格的车马标志着不同的官秩,前11世纪至15世纪,战车是战争中重要的军事装备。 军事装备的优良,往往决定着战争的成败;因此,战车的优良和数量的多少是一种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古代分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等级,天子为“万乘之君”,象征至高无上;诸侯随其次为“千乘之国”;再就是卿大夫一级的“百乘之家”,这是奴隶主贵族一级的等级。按照我国古代礼制中天子所御驾六,即所谓“天子驾六”的礼制等级,其余副车皆驾四。由此推测,二号坑墓主的身份可能是卿大夫一级的奴隶主贵族,其年代大约在西周初年的成、康时期。
在沣镐遗址范围内,考古发现的西周墓葬达400余座,其中多为西周家族墓葬,有“中”字形墓道和“甲”字形墓道。这种墓道的墓周围多有随葬的车马坑,其中最著名的属西周井叔家族墓葬。在现在的二号坑位置附近就发现了6座车马坑,还有3座车马坑没有发掘。在已发掘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的青铜器、玉器、漆器、釉陶器、礼器、兵器、车马器、石磬等器物。其中一座随葬坑埋了30个车轱辘、12个车舆;一座随葬坑内埋葬的马重重叠叠,数量多达50多匹;在已发掘的墓葬中殉葬人的数量为最多4人。西周时期,有制度允许奴隶主死后他生前使用过的车、马和车夫均随其殉葬,这就是所谓的“人殉”制度3。
由金文“車”字的形象,我们知道当时的车已经具备“单辀、一衡、双轮、舆”的基本格局。经过商代的演变和改进,到了周代车马制度、车辆制造及结构已臻于完备的程度。
在车马坑中,我们看到陪葬坑中马的骨骼都保存完整,为健壮的成年马,是一种优良的马种,就是说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在马的挑选、喂养、使用上已经很讲究了。从二号车马坑的发掘现场来看,西周时期的牲畜饲养、采矿、冶金、铸造工艺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这些墓葬陪葬坑的发掘,显示出三千多年以前西周贵族的奢华和富有,亦可看出奴隶被同牲畜同等看待的可怜与无奈,似乎聆听到那鲜活的殉葬人和殉葬马悲惨与凄凉的哀嚎,诉说着奴隶制社会无视生命的残酷与无情。
车马坑与丰邑历史的沿革
据<<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载“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史记·周本纪>>述:“明年,伐崇候虎。而作丰邑,自歧下而徙都丰”。说明周文王自西岐讨伐殷商崇国成功后,而定国都丰京于沣河西岸。
经考古确认,沣西张家坡发掘的西周车马坑墓葬、及发掘的53件青铜器4、客省庄发掘的西周文化遗址、新旺村发掘的西周“勾连雷云纹”大鼎及多件青铜器。这些西周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实体,充分说明这一带为丰京邑人活跃的生息之地。长安境内的马王镇客省庄至张家坡又属丰京故地灵囿中70里的范围之内,著名的灵沼运渡台就在距张家坡西南一里地的大原村村西。据当地学者70多岁的退休教师左崇宽先生讲:以前在大原村的东门城楼上还雕刻着“沣水钟灵”四个大字;喻其沣水岸边,是周天子的丰京故地,聚合天地之灵气。在马王镇客省庄的沣河上由清末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舒翘捐资修建的沣河古灵桥,其桥两头分别竖立牌楼一座,每座两边各亲书四字,其中西岸牌楼一边写有:“周杞春萦”四个大字;喻其沣河岸边是丰京盛地,周天子的贤德如杞柳时时萦绕在人们的心头。现在,在马王镇街道的原马王村,还保留着一座古老的西门城楼,其面西的一侧砖雕有“遥望岐阳”四个大字的门眉匾额;昭示着周起源于西岐,建国都于“丰京”,虽在此生息,但追终思远,莫忘根本。
据<<户县志>>记载:南北朝南朝人宋裴驷为<<史记>>作注云:徐广曰:“丰在京兆户县东,有灵台。”为<<史记>>作注的唐朝人张守节曰:“括地志云:周丰宫,周文王宫也,在雍州户县东三十五里。”以后历史的有关史志,亦云丰宫在户县。<<古今图书集成>>云:“秦渡即丰地,沣水之西岸,丰旧址在焉。”在户县的滹沱村、丈北村、崔家堡、宋村、黄堆村、城关的连丰村都发掘出大量的西周生产、生活等遗物遗址,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户县的秦渡镇明代嘉靖年间修建的西门城楼上亦有砖刻的“丰京盛地”四个大字的门额,北门城楼上刻有“襟带镐京”的大字。似乎在述说着秦渡镇与丰京、镐京的关系。
据史载前赵时,曾在丰京故址营建丰明观,但不久即毁于兵火。以后,人们已不知丰京都城遗址的详实所在了。但丰京故里中的“三灵”:灵囿、灵沼故地犹在,灵台遗址尚存。为我们勾画出丰京都城应在沣河以西至户县以东,马王镇与秦渡镇之间的范围。由此可以看出沣西车马坑是西周丰京故地的墓地所在,墓主也是京邑之地的奴隶主贵族。为研究西周京邑之地的生产、生活、丧葬制度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
车马坑的遐想
沣西车马坑是西周时期墓葬的陪葬坑,因此埋葬时间要早于临潼秦兵马俑和咸阳汉阳陵。同兵马俑和汉阳陵相比,沣西车马坑埋葬的是真车、真人、真马;而临潼兵马俑和咸阳汉阳陵的陪葬坑中埋葬的是烧制的陶器彩绘俑。由此我想起家乡沣西的丧葬习俗中,至今在埋葬逝者时不忘在墓室棺椁前后放置彩纸扎成的“金山、银山”,和用纸扎成的形态逼真的“金童、玉女”,唤作“听说、听道”,用以在阴间侍奉逝者,让其享受着在生前或比生前更舒适的生活。现在更有甚者陪葬有纸做的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电视机、小轿车等以备亡者享用。可以看出关中地区丧葬习俗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
车礼是历代天子御驾乘舆制度的发展演变,是古代等级分明社会中的一种制度。据车马坑博物馆的陈晓峰馆长介绍:孔子当年教学时讲的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这里的“御”说的就是驾车的技能和规矩。说明我国古代时候就把驾驶技能和规则纳入了上层领域必须掌握的范畴。曾经有人问孔子:“对于老师所教的六种技能,您自己最满意的是那一种呢?”孔子讲:“我觉得自己行走四方,对驾车技术应该是很满意的”。可见孔子当年对驾车技能很是喜爱,也很熟练;据说孔子当年驾车做到“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即上车时身体呈立正姿势,坐车后拉紧绳索确保安全。坐在车上不左顾右盼,不回头东张西望,不急促的高声说话,不用手指指点点。我想,这同我们今天讲的驾车前不能饮酒,驾车时不能吸烟、打电话及乘车者不指手划脚、不大声喧哗等要求是一致的。这些规范驾驶和乘车的车礼制度,既是对驾车人和乘车人的尊重,也起到安全驾驶,文明乘车,平安出行之目地5。可见周时的车舆车礼制度对我们今天的驾车出行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沣西车马坑为我们揭示了马、牛、骡子、驴子等牲畜作为人类动力能源的使用,几千年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服务工具,为人类在军事、农耕、加工制做等行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机械生产作业的到来,以传统的马、牛等牲畜为动力的能源逐渐被淘汰,历经几千年的马、牛、骡、驴等牲畜均已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以后人们只能在教科书中或动物园里指任这些曾经与人为伴,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牲畜了。
回眸沣西车马坑,使我想起<<诗经·小雅·车攻>>中的诗句来:“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一幅兵马出征的仪仗浮现在我的眼前,戎车旌旗列列,将士身披盔甲,手持兵器,威风凛凛。高头大马的当卢面具映射出银色的光芒,马铃声随着马蹄步履的加快而声响节奏也变得急促;耳畔响起马车夫那“喔喔、喔喔……犊驾”的吆喝声,接着便传来扬鞭策马那“啪啪啪”的脆响,随后便是马嘶长鸣,马蹄飞奔“哒嗒、哒嗒……”的声响,紧跟着就是车轮轱辘压着地面发出沉重生硬的“咯噔、咯噔……”的撞击声,这声音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顿时,丰京古道上扬起了滚滚的黄尘,迷漫在车马行驶过的道路上,形成一道壮丽的景观;这黄土尘埃一会儿便散失在广阔的大地里,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凡雨/2013年6月16日
注释:1、参阅西安市文物局姜开任先生<<沣西车马坑>>一文介绍。2、参阅王作兆先生<<长安史迹纪略>>一书中(沣西西周车马坑)一文介绍。3、4、参阅<<陕西历史文献>>中古都长安部分中(71页),李自智先生对沣西车马坑的论述。5、根据沣西车马坑博物馆陈晓峰馆长现场介绍整理。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鸭绿江水在静静地流淌
- 下一篇:(散文)乡间有条小路叫孝道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