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春访桃溪堡
长安少陵原下的樊川,系古长安京畿之地,那里有个桃溪堡。是唐代著名诗人崔护与村姑桃晓春艳遇题诗之地。地因诗而名,诗因地而呈无穷魅力。于是,自唐以来,每逢吉日芳春,桃花盛开之际,便有文人雅士,达官显宦踏青而来,寻踪觅芳,与其说是观桃赏春,不如说是探访佳丽,期望演绎另一出“人面桃花”的故事来。
桃溪堡,东临秀美骊山,南依苍翠中南。依山带水,风光秀丽,为历代帝王都城。汉唐文化积淀深厚。历代许多著名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展现了当年樊川花繁叶茂,卉木幽邃,群鸟争鸣,落红遍野的景象。真是:“杜曲华光浓似酒,杜陵春色老于人”,“杏艳桃娇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短墙荒圃四无邻,烈火绯桃照地春”。
然而,日月更叠,浮世沧桑,往昔的优美风光,随着岁月的流逝却看不到了。长期以来,这里溪水干涸,桃林消失,村里的围墙早已成了颓垣断壁,桃溪堡一天天变得丑陋。昔日崔、桃艳遇的典故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桃溪堡的美丽虽然在天灾人祸和岁月的消蚀中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然而当年崔护与村姑桃晓春所演绎的爱情故事和那首《题都城南庄》的优美诗篇,却依然为它的复苏,蕴蓄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它像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长期闪烁在桃溪堡人的心中,闪烁在有志于文化产业开发者的心中。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以《题都城南庄》一诗为题材编演的多种戏曲版本,如《金碗钗》,《人面桃花》,《借水赠簪》,《崔护竭浆》……依然在现代舞台上久演不衰。陕西旅游大省的确立,为桃溪堡人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在长安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趁着西部大开发、西安大发展的机遇,让这颗尘封了多少年的文化明珠重现于世,他们以挖掘文化产业为契机,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利用樊川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建立起一座风光诱人的“桃溪山庄”。重修了《题都城南庄》景点,广种碧桃花草,修桥铺路,改善环境,招徕八方宾朋、四海游客、文人墨客、新闻媒体,前来为桃溪堡装点新的姿容。
春日,正值春暖,桃花怒放之时,偕友出城桃溪踏青,驱车来到桃溪堡,这里已是红男绿女,车马塞途,游人如织。只见眼前绿柳成荫,繁花似锦,条条石砌芳径,曲折通幽。我们小心翼翼地迈过一座小木桥,来到一农家小院,门前书写一幅:“天赐樊川名园,绿野初开半顷,桃花掩柴扉;人在桃溪仙境,风尘不到四周,紫气绕竹篱”的楹联。院内竹篱茅舍,青瓦土墙,木制门窗,简朴雅致,典型的关中农家情调,院中碧桃烁烁,笑迎游客。左侧门扇上书崔护《题都城南庄》的诗句。屋内左右两壁绘有崔护当年踏青访春艳遇村姑桃晓春的故事。画工生动逼真,笔力独到,令人赞不绝口。后院竹林前有一高大白色婷婷袅袅,妩媚秀姿的春姑娘塑像。这便是想象中的村姑桃晓春了。出院门登上一座小土丘,可见院外一大片桃林映入眼帘,如火如荼,随风摇曳,微风吹过,一股馨香扑面而来。桃林中,花团锦簇,彩蝶飞舞,金蜂嘤嘤。众多情侣、游客,或穿梭于桃林深处,相依留照;或男嬉女谑,弹指叩扉,互赠信物;或席地草坪,相拥相抱,共享燕尔新婚。体验当年崔、桃之恋。
站在桃溪山庄前,我陷入沉思:一个普通的村舍,因了一片桃林,因了一位如花似玉的村姑,因了一首绝妙动人的诗篇,演绎了一出出震撼世人的,极具传奇色彩的浪漫爱情故事。让人千年难忘,流连依依。足见其艺术魅力感染之强烈,这使我不能不感激这位千年前柴门留诗的多情风流才子崔护。他为千年后的桃溪堡所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恐怕连他自己也无法预料。
景因人而名,人因名而诗,诗因其美而名扬千古。也使得这个帝都之外的山村名满天下。足见传统文化对于激活地方经济、安邦兴国之重。然,历代文人之沧桑、潦倒、卑微,以及历代当权者对文化这个“软实力”的漠视,却屡见于史册……!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杂文)“安得桑杨 使我有郎”
- 下一篇:(小说)一张假币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