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千古英雄糊涂蛋
我觉得我尚能算半个读书人。然而多年之后,我又觉得,我枉为读书人。读书且不谈致用,甚至没读明白,后来明白了,却跳不出三界,依然压在五行山下,那么算不得读书人,或者,算不得将书读明白之人。
然而三千年古今能将书读得明白,且能致用地潇洒的人真不多。而没读明白的大英雄却比比皆是。
比干、春
比干,明知纣王昏庸无道,却偏至摘星楼谏三日不去。纣王平日尚能容忍,今日被聒噪得实不能忍也,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之乎?比干难道听不出纣王已起杀心,还说: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遂杀比干剖其心。你说这是不是个傻读书人,连个避其锐而后在图都不懂,何谓明白人。比干能做宰相,自恃有才其一;依仗托孤之重而娇其二也。和纣王相处若干年,纣王不杀何以今日杀,是可忍熟不可忍也。
春秋四君子,养贤士千人,拥而恃重,三教九流,混杂一起,名为养贤实为纳垢。不是君王容不得你,你自己已骄重的没了王法。所以信陵君为魏王所忌惮,孟尝君背齐相魏,平原君徒有虚名养士装潢门面,食客门下后归信陵君多矣,春申君因色被杀,俱不足取。
韩信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封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被萧何设计处死。楚汉战争成就了韩信,这个昔日甘受胯下之辱的小子成了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条小计便送了英雄的性命。既知今日何必南征北,未死疆场,死于书没读明白。
岳飞这位千古民族英雄,自幼饱读兵书,却也枉然。在得意之时,要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还要迎还二帝。迎还二帝,秦桧这个奸臣贼子嘴脸就会暴露;迎还二帝,将置当今皇帝赵构于何处?不被杀才怪。
张居正倒是一位改革家,身为大学士,早年冷眼旁观,时不时一言半语,深得要害,因而扶摇直上。他整饬吏治,推行一条鞭法,呕心沥血,身心交瘁,五十岁就浑身是病。知伴君如伴虎,加之和严嵩斗了一辈子,曾写过一偈子:愿以身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他一心想告老还乡,却不得许,结果鞠躬尽瘁于任上。死后第四天就被满门抄斩,尸身被鞭。他很明白,“驽力免于中厥”而最终由不得自己,身陷宦海,明白而不能实现,可叹可悲。他是读明白书的人,没有用明白,还是中馈于溃。
袁崇焕,挽国家于頽危之时,却一被猜忌;二被离间,遭杀身之祸。这就是拥兵自重,不听君王号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和汉朝柳亚夫一个模子。即使你不藏祸心,而已酿下祸根,可惜大明最后一位良将了。
此类人不胜枚举,宋朝明朝那些开国将军,无一不是。
然而难道自古就没有读明白用明白的人了吗?有,肯定有。但是风毛麟角,很少,我就举上几例,并不完整。
最早的应该是范蠡了。他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旋即退隐江湖,做起了买卖,从此远离政治,既抱得西施美人归,又拥有了敌国财富,后逍遥善终。
张良,谋就汉室江山,功劳可谓大矣,却退居山林,遁居似仙。
刘伯温,帮朱元璋打下江山,赋闲在家,安然悠哉。皇帝时常想起还要赐些金帛,以示不忘。
另一位文韬武略为后世所景仰的才是最能将书读明白用明白的人了,曾文正曾国藩公即是。他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他凭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拥有半壁江山,有人劝他一举灭大清,自立为王。他不傻,自降三级,自削兵力。成则为王,败则成为逆臣贼子,满门抄斩,一世英名俱毁。他深知一碗水太满则溢,溢则碗打翻,翻了一滴无存。所以在水盈时及时倒出一些,保持充有就可。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蒋介石也是对曾公敬仰不已,以为榜样。
千古读明白之人维曾国藩一人也,大贤大德,为后世仰。
唉,说了这么多,我一无功名,二无成就,比不得这些英雄前辈,惭愧也。也想逍遥,按说很简单,却也不能够,琐事缠绕,家庭之累,看来,我这个读书人还只能归于读了片言只句书的人。要明白,要致用,恐怕还差之甚远。
不为黄金屋,不为颜如玉,一如既往多读书,哪怕做个明知可为而不为的人也好。
神马都是浮云,这是不是书上说的,我将行万里路去寻找这个答案。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