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书香伴我度春秋
1953年,西安曾被列为中央直辖市,为更好地反映市区的工作建设和其他建设的工作状况,中共西安市委在原西安工商报纸《经济快报》基础上创办了《西安日报》,于
《西安日报》以大气、厚重、时尚、高雅的风格吸引读者,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服务大局中,始终以更权威的时政新闻、更及时的时政观察、更专业的经济新闻、更深入的调查访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永葆党的先进性。
而我痴爱《西安日报》,不仅是她的忠实读者,更是她的守护者和耕耘者,忙碌的工作之余,能为痴爱的《西安日报》撰稿是我莫大的荣誉和精神追求。看着书房里整齐存放的浸透着编辑心血的《西安日报》,感到格外亲。《文化生活·西岳》更是我最爱浏览的版面和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地来。此生注定了和《西安日报》结缘。西岳华山的奇险峻美让我魂牵梦萦,而《西安日报》的《西岳》副刊也因其清朗俊秀、素雅美观、芳香四溢的风格让人如痴如醉:一篇篇散发着草香泥土的优美诗文,一幅幅赏心悦目书卷十足的翰墨丹青,名家新作精品涌现,文坛新秀佳作不断,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爱屋及屋,我寻思着有机会也在西安日报的《西岳》副刊上露露脸。恰巧去年初,西安日报文体副刊部和陕西文武圣地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西安城·西安人”有奖征文活动,加上寄居6载的芦荡巷租赁房即将到期,让人一时产生难以割舍的惆怅迷茫,心想可否把这浓的化不开的依恋描绘下来,让书香气浓厚的书院门、飘荡着咖啡味的德福巷、一脉道源的湘子庙、美食荟萃的大车家巷、恢弘厚重的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和明城墙留在记忆深处……
但究竟写些什么呢?经反复斟酌和素材取舍,我以《以德为邻》为题凝结了这种情绪,抒写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文章发到了“西安城·西安人”的征文邮箱,过不久报社文体副刊部的李建宁老师来电说,稿子写得有点意思,不过还得改。于是我按李老师要求再次对文字进行了推敲。接下来,等待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期间,李老师来电说,文章开头部分需修改,问我行不?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满口答应可以。终于在去年5月15日,经李老师修改的《以德为邻》在西安日报“西安城·西安人”的征文栏见报了,这让我兴奋大半年。今年1月20日参加颁奖时,该文被评为“西安城·西安人”有奖征文三等奖。颁奖的这天,我不但见到了仰慕已久李建宁老师,还有幸结识了著名学者商子雍,著名报人齐树华、刘利英,著名国画家薛岳等人。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获奖作者们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和老前辈们合影留念,互赠名片,赠言勉励。这一切都是以报为媒,西安日报是我们共同耕耘的精神青草地、知识百花园哪!
道不孤,必有邻。如果把西安日报比作肥沃的土地、把从这块土壤长成的文学艺术家比作大树的话,那么,这些大树巍峨挺拔、灿若星汉,他们是陈忠实、贾平凹、王西京、吴克敬、宋若虹、郝小奇、屈胜文、郭兴文、曹军华、高亚平……大树还是小草也好,正是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西安日报人在幕后默默奉献,才让西安日报的百花园了四季花开,绿草如茵。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诗歌)惟其逼迫出佳篇
- 下一篇:(诗歌)风正扬帆永担当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