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寨•牛老爷:民间社火艺术一绝
春报秋实,悦神庆丰。我国春秋时期,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地的日子叫“社日”,以后凡在春季社日祭祀时扮演的杂戏、杂耍就叫“社火”。自先秦时起,社火已成为民间最为主要的民俗活动。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由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份,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在传统的社火艺术中,陕西长安民间自创的“牛老爷”可谓独树一帜。每年春节终南山下的杨庄侯官寨人效仿清朝官府建制,选一村民穿靴戴帽挂官服,妆扮成清朝府官,“法制不肖之民,权管一府之地”,全权处理耍社火期间的纠纷和棘手问题。因老爷骑牛,人称“牛老爷”。
“牛老爷”是谁?“牛老爷”是做什么差事的?侯官寨村有位威风凛凛的“牛老爷”,骑在一头大黄牛背上在乡间“巡视”,而他身后则跟着仪仗队、吹鼓手、社火队等一行二三百人。别看“牛老爷”的官不算大,且只在每年正月十四或十五出巡一次,可他的名气大着呢——“牛老爷”社火是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长安县志、地名志记载:侯官寨村始建于唐代甚至更早。其村名根据《西安通览•侯官寨》篇考论:皆因该村历史上一直长期驻扎军队,且武官战功卓著,从西周樊侯开始。历汉唐至明清,被封为侯爵官员近50人,故该村得名侯官寨。
《西安通览》记:相传唐代已有此村。明设侯官社,清置侯官仓。少陵原一带从西周樊侯开始,至汉唐侯爵官员近五十人,而侯官寨之“侯官”却是当地百姓自己塑造的心目中的侯官。侯官庙中的侯官塑像,左肩穿朝服,右肩披蓑衣;左脚穿官靴,右脚着草鞋;乌纱帽只有一根帽翅,亦官亦民。每年正月十五大会,游人上万,村中社火最前者即扮侯官,他发表一些反对贪官污吏欺压人民的言词,博得观众高声喝采。
至今在侯官寨的村民当中还留传着这样的歌谣:“农家要得乐,祈水耍社火”。“锣鼓不响,庄稼不长。”
据当地老人刘平安讲:当地“牛老爷”社火是逐步演化过来的。(在清朝时)有个县令到了立春的时候,结同僚、衙役,自己扶犁,吆着牛在全县走一圈,表示倡导农业,当时影响很大,大家的劲被鼓起来了,以后村子在祭奠先农(后谡)时扮装这个形象。
我国的民俗传统节日源于农事,是在岁时节令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节日最初非庆祝之日的意思,而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并且反映人们重农、祭农、爱牛、敬牛的意愿。
侯官寨村重农、爱牛的习俗由来已久。据传说,自唐代建村不久,先民们就在今上堡子村最高土台上,建先农庙一座(现存遗址)。祭祠这天,庙坛祭品颇丰,香火缭绕,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担任“春官”,主持整个祭祠过程。祭祠完毕,人们用木棍、鞭子抽打泥牛(意为鞭春),泥牛破碎后,“春官”即把供在桌上的五谷种子分发给村民,然后骑着春牛带领村民下田耕种。至于现今人们普遍将“春官”俗称牛老爷,完全是由于“春官”是位骑牛的老爷,故人们俗称牛老爷。现在我们看到的侯官寨村迎春社火牛老爷形象,为什么是一副清朝县令模样,然而左脚蹬朝靴,右脚穿草鞋,未骑马,而坐牛呢?相传,清同治四年,陕西巡抚刘蓉在给侯官寨村赠“灵湫甘氵豆”牌匾后,于翌年闻知该村元霄节闹社火,前往观看后,觉秩序很乱,遂将该村“春官”封为清
县老爷模样,但此牛老爷的权限只局限于祭春、耍社火时的组织领导,祭春社火结束,清朝县令(牛老爷)的权位自行消失。因此流传下来的社火牛老爷便是如此形象。
自古侯官寨乃礼仪之村,各社之间团结、礼让,因此每年社火场面大,秩序良好。“村规”规定:社火为三类,小型不出春官;中型七个社社火齐全,出春官,南北转场子;大型七社齐全,且十四、十五要耍社火,十六日开会商量好,各社底子带齐, 二月初二 摆场子”。
另外,还对社火程序、形式和内容及路线做了统一规定。
从清朝开始,侯官寨每年耍大社火均由上堡子村选出,从未间断过。解放前,上堡子村姚凤文曾多年担任牛老爷“春官”,之前,其他“春官”多以李姓、尤姓为多。
解放后,第一个“春官”叫李秉魁,以后的传承人还有张建云、王胜利、尤耀民、尤小利、李平、尤文汉、张松、李秋田、王大涛、尤言绪、张景泉等。
侯官寨村现有十二个村民小组,共有上堡、狮子、东南、大庙、北堡、土地、龙门七个社团参见。现侯官寨有近4000村民,耍社火时全村出动,除老弱病残者外,约有近3000人参与其中。每社社火以20桌计算,全村一次巡游社火在150桌左右,加上锣鼓、仪仗队及社火底子,村里街道满是社火踪影,而周围村民看社火者更是人山人海。故有“来早的看不到头,晚回的能看到尾之说”。尽管场面如此之大,方圆三、四十里村寨无可比拟,但至今很少出现打架斗殴现象。
“牛老爷”社火文化所折射出的思想精神内涵在确保一方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上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与党和政府倡导的“和谐文化”是一致的,值得提倡、弘扬光大。(传媒新锐卢剑利)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