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过年上坟
虽说是到了年三十儿,但勤劳的天性与传统的习俗使人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在我们家乡秦岭深处,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 腊月三十 ,无论男女老幼都要早起,孩童则衣着簇新,三五成群去放鞭炮嬉戏,大人们则又有很多事情要做;贴春联、过门笺,贴窗花、糊灯笼,有的还着意倒贴一个“福”字,寓意“福到”。下午,男子衣冠整齐地到祖茔地上坟(有的地方称“上亮”,或请祖先亡灵回家过年,谓之“请家堂”。
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在家乡秦岭深处,每到 腊月三十 的下午,无论在家在外的人们都要顶着风寒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爷孙父子凑齐,然后一起到离老家村子偏远的墓林坟地,祭奠先祖列宗和先去的亲人,慰藉他们在天的灵魂,献上一份孝心和真情,送去节日的喜气和财气,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里幸福平安。这就是我们过年前夕雷打不动的风俗——上坟。
活人要过年,亡灵也得过年。要想叫活人安神,就得让先人放心。上坟便成了大年三十儿必做的第一桩事,燃放过鞭炮之后,三三两两的大人们便领着儿、孙往祖坟走去“上坟”。其实,在我国很多地方,上坟都是很重要的习俗,也是古代祭祀在现代生活中的延伸。
我的老家是典型的山野农家,由于从小在山外上学,以后在城里工作,平日是很少回老家的,可每年的过年上坟却是必须回去的。一进腊月,自己也天天开始算计着上坟的日子,家乡的亲人也早早期盼着我们这些在外的人及时回家,一起去完成山村老家每个家每户很庄重、很神圣的上坟大事。
小时候就听家乡的老人们讲,过年上坟,香火旺盛,让在天堂的人保佑,才能家庭兴旺盛,财运盛通,生活美满,做官的更是官运腾达。庄户人还有祈求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家人平安的祈愿。否则,便是大逆不道,不忠不孝了,来年遇到不测之事或者不顺倒霉的事情,便是过年不上坟的报应了。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也颇为讲究的,上坟的供品要认真准备,要精心备些鸡鱼肉蛋等各种各样的饭菜和碗筷,其次是水果点心、白酒之类的东西,还要准备不少的烧纸和冥币、香烛,当然少不了的还有鞭炮。标准配备为:冥币一沓,大张的黄纸三卷,白酒一小瓶,蜡烛一对,大根的香三根(一抓满手都染成红色)。上坟中要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上坟仪式的主持者要麽是父亲,要麽就是门中的最年长者,每次都是他们长辈亲自用一把小锤子和一个小木头钱印子,在一张张用来上坟的烧纸上,仔细地用力打上圆圆地像似银元的币印,他说只有这样,烧纸才能把钱财带到天堂的人那里使用,让他们有钱化。还有的长辈则用黄纸三卷叠在一起铺在桌子上,用百元钞票放在上面,使劲拍一下,从角落开始大概要十次吧,保证整个表面没有遗漏。
记得小的时候,爷爷还在世,他也是家里辈分最高的长者,因此,上坟自然也是由他主持进行。上坟的时间一般在除夕下午,家人会准备好食品、点心、烟酒、香、纸钱和鞭炮等等,放在木盒子和箢篼(农村的一种竹制容器,音yuandou)里,爷爷带着父亲、叔叔和我们兄弟,挑着上坟物品去坟地。
坟地距离村子不远,是由政府划得一片荒地作为村里专用墓地,由于经常没人去,所以我们每次过年去上坟的时候,坟地里都长满了野草。我们上坟的第一步,就是把先人坟墓周围清理出一片地来,通常是拔拔荒草,一般不敢点火烧,因为草太干,很容易燃烧引起火灾。接下来是把香点燃,插在坟头,把供品一样一样摆在坟前面;然后是点燃纸钱,爷爷嘴里还念念有词,说一些过年了让祖先们收钱的话!随后,把一些吃食和烟也扔到火堆里,也到一些酒到火堆里,请祖先们“享用”。当然,那时候日子还不富裕,我们也不是把所有东西都扔进去,每样象征性的扔一点,表示一下就可以了。之后是放鞭炮,这也是我的工作。放鞭炮也是“告诉”先人,又到过年了,全家都很好,后人来拜祭他们了;同时,鞭炮声音越响,预示来年日子越好。最后一道程序是磕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礼节,磕头的时候所有人都比较庄重,为的是感谢先人生养了我们。至此,上坟活动才算结束,晚上回去,也就开始着手准备除夕夜了和过年了。
爷爷去世以后,年前上坟的任务也就由父亲领着我和哥哥完成了。
在我们家乡上坟行动中,可能是古代传下来的传统思想吧,我们老家上坟仅限于男性,家庭女性成员很少在腊月里参与上坟活动。我觉得上坟绝不仅仅是迷信二字所能囊括的,华夏古称礼仪之邦,即使在秦岭深山这样偏远的山村,传统的礼仪教化如持薪传火一脉相承。它的民俗及教化之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在辞旧迎新之际上坟祭拜祖先,告慰在天之灵。一是表示对祖先的思念和祭奠,二是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子孙福寿绵长、家道兴旺,三是教育儿孙永不忘本。
家乡的父老乡亲对上坟的事看得格外神圣重要,这也许就是风土人情,其实这也是山里人的民俗文化。从小就受这种民俗文化的影响,耳熏目染,切入骨髓。
每到上年坟的日子,老家西南半山坡的墓地里,就会挤满了村里老少上坟的人们。这个时候,你会见到很多平日见不到的乡亲和长年在外工作打工的长辈或者同辈兄弟,大家互相寒暄问候,然后各自带领着家人,排着长长的队伍,去家族亲人的坟地地挨个完成祭奠和祈祷仪式,再一一重重地磕上几个响头,做孝怀念或祈祷祝愿。
也就是这个年三十儿上坟的时候,我在浩荡拥挤的上坟人流里,看到了每个家族的延续和兴旺,看到了父老乡亲虔诚的忠孝之心。我越来越感受到了过年上坟里面所包含的内涵,那当中寄托着最美好的祈祷祝愿,浓缩着最深情的话语,表达着最真诚的忠孝。这个过程虽然短暂,但是,却给来年的生活生命充足了底气,注满了精神动力,是对来年心中深厚意愿的希望,对未来日子的放心坦然,对全家平安幸福的最好保佑。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德义千秋”关帝庙
- 下一篇:(散文)悟真寺对着“水陆庵”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