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下南丰 一个蕴含周易太极的村庄
在西安沣河西岸的梁家桥头,有一个蕴含周易太极的古老村庄,叫做下南丰。下南丰东依沣河,南接上南丰,西临古代遗址“冢疙瘩”(亦称西冢,传为古代墓冢之地),北靠官道村,属西周“丰京”故地灵囿、灵沼中的一部分,是长安区灵沼街道的一个行政村。据传下南丰和上南丰原为沣河渡口的客店,供从这里渡河过往人们歇息和住宿。因其处于交通要道,地理位置显著,而被称作“南丰店”,且名声远扬。
下南丰的由来
三千多年以前,周文王讨伐殷商崇国成功后,定国都于沣河西岸的“丰京”(今沣河以西至户县一带),至今,在沣河西岸梁家桥以南的八里处,还遗留着周文王灵台遗址。周武王后来又迁都于沣河东岸以北的“镐京”。据《陕西通志》记述:“从武王开始,终西周之世的200多年间,历代周王多住在镐京处理国务,但遇到有关宗教、祭祀等方面的大事,都要步行到丰京的宗庙去进行”,即“至丰告庙,而后行焉”。据传当年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常奔波于丰镐之间,沿路不忘在人口聚集的要津之地宣讲周礼。他沿路经过并宣讲周礼的三个沣水渡口即为“南丰店”、“中丰店”、“北丰店”。可见昔日之“南丰店”,人烟稠密,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派繁华。只因后来沣水泛滥,“南丰店”遂迁至沣河渡口西面地势较高的地方,此间分为两个村落,偏南边的叫“上南丰”,偏北边的叫“下南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由清代梁敏壮公化凤建造的梁家桥坍塌了,县上在旧桥址以南五十米范围修建新桥时,意外地发现了两座古桥遗址。由此推测,“南丰店”作为沣水之要津年代久远,是一处沣河流域早期古老的交通要道。
据《长安县志》载:商代的丰、程、毕,周代的镐、丰、灵台、白亭、杜、樊、均系长安较早出现的一些村社、村落。宋《长安志》记:沣水渡口有南丰店。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下南丰属长安49里中的“南丰里”。户县草堂寺明万历十九年铁钟记为南丰里。清嘉庆年间用名“下南丰”,言为冯籍廒管辖。可以看出,下南丰在宋至明清时,就已有建村记载了。
乔马两姓鸾凤和鸣蕴太极
下南丰由乔、马两姓组成,分居东、西两条主要街道,街道像一个背北面南的“巨”字。乔姓在村子东面的街道居住,称作东巷或乔家巷;马姓在村子西面的街道居住,称作西巷或马家巷。相传,始祖乔国泰和马正宗创建该村,村中除乔马两姓外没有异姓,村庄周围有土城墙,城墙外面即有城壕;相传村中城墙作为防御设施始建于明代末年,清代加以修缮。乔家巷街道的南门为正门有青砖青瓦的城门门楼,号称大南门。大南门的门眉上雕刻着“豫观昇恒”四个大字;马家巷街道的正门是北门,也有城门楼,门眉为“瑞接北极”四个大字;马家巷街道的南面有一小南门,人称其为火门,门额上镌刻有“气通人和”四个大字。自古以来乔马两姓都遵循着逢红白喜事、重大庆典,东巷乔姓进出南大门,西巷马姓进出北大门的遗俗。这就形成了乔马两姓,分东西两条街道居住,一个南门一个北门,各行其道,互不犯冲的格局。正如《周易·系辞》中所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归一即是和,然虽各自独立,但并非割裂的整体,既是阴阳平和,又是协调可持续的状态。下南丰南大门上的“豫观昇恒”和北大门上的“瑞接北极”,明确地昭示出南、北两极相互依托的自然规律,而西巷马家小南门上的“气通人和”四字,则是对大南门和大北门门额的总结,亦是下南丰村“鸾凤和鸣”,天顺事和的最终目的。可见乔马两姓先辈对阴阳五行崇拜之良苦用心。
在村子的街心丁字口,建有乔、马两姓的祠堂,供奉着先祖乔国泰和马正宗的牌位。据传在马家祠堂的门眉上雕刻着“奉先思孝”四字,两边分别写着:“元圣载德千古垂范,天之骄子万方博远”的对联。乔马两家分别在街道的丁字口底部转角处,建有对应的巨石碾坊(碾道)各一个,即象太极图中的鱼珠。在村子外面的东南角有高大的原周代峰火台遗址俗称墩台;村子的小南门外西侧有涝池一个,涝池常年碧水常注,是村庄涝雨排水之重要设施。涝池旁边有一棵直径为一米多粗的老皂角树,约有上千年树龄,常有村民在涝池岸边洗衣服时摘取皂角做洗涤剂用。在村子的北门外亦有一棵高大的老皂角树,比南门外的那棵皂角树还要粗大,其树龄应比南门外的那棵还要久远。另外,在村子的西北角还有一棵粗壮的柳树,是一棵空芯树,常有孩童躲进树身空芯处捉迷藏玩耍,其树龄也在千年之久,因其粗大芯空,年代久远,亦被人们唤作仙柳,这些古树佐证出下南丰村历史根源的久远。
居周邑之地,受周礼之熏陶,下南丰人举止文明,文化气息浓厚,宗族意识强烈,礼仪祭祀成为习俗。据村民马如英老人忆述:民国时,在村子的北门里有三官庙(天、地、水三官);在村子外面的东北角有一座五间礼庙,里面雕塑有高大的十八罗汉神像,是村民们逢年过节在这里举行祭祀迎送的活动场所;在村子的北门外东侧建有两进房的马王庙,马王庙内供马王爷和虫王爷等六大神像;在村子的北面西侧建有火神庙,庙院不大,但庙堂高耸;另外西北角还有西庙,西庙即菩萨庙,前殿供奉无量神像,后殿供奉三大菩萨神像;东侧亦有“小庙”一座,小庙内部供奉神像和马王庙一样。所谓“求福日祈,除灾为祷”是为祈祷。这些都给马如英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见下南丰重礼祭祀之风俗甚为浓厚。
从下南丰村的布局来看,乔马两巷,一东一西;正门是一南一北,对应的祠堂,对称的碾坊,祭祀的庙台,以及墩台、涝池等设施完备,布局合理的人居环境。可以看出整个村庄既是一幅乔马两姓不可或缺的“太极图”,又是一块泾渭分明,和谐包容的“和氏璧”。它是乔马两家世代友好,和睦相处的历史见证。
据说下南丰人过去逢年过节还有耍社火、抬玄芯、扮戏脸、打秋千、踩高跷、舞狮子笼灯的习俗;至今,村中人还遗留有红白喜事,乔姓家族出入南门,马姓家族出入北门的习俗讲究,这一习俗至今一承不变。下南丰还有着固有的丧葬习俗,如有乔家巷的老人去世,本巷人抬埋,马家巷人敲锣打鼓去送葬;如有马家巷人去世,本巷人抬埋,乔家巷人敲锣打鼓去送葬,这一习俗也从来没有改变过。从敲锣打鼓那“长行子”、“干仄”和“牛牛娃”的鼓点节奏里演奏出下南丰代代传承下来的独有韵味,回荡出下南丰的古老与沧桑。
下南丰的古韵遗事
古老的下南丰历经战乱,屡遭劫难,还曾遭受土匪、霍乱、蝗虫等灾害的侵扰。据老人们讲:民国29年(1940年),有一次土匪来时,村民马孝慈,因没有及时撤离躲藏而被土匪捉住,用火焚烧的惨剧;以前发生过数十人被土匪用烟熏死在地窖里的惨剧。
据从1955年担任村支书近30年的85岁老人马德成介绍:民国时,下南丰原有村民约90户,其中乔姓48户,马姓42户。在北门口的门楼上还显赫地挂着:“冯籍乡笫一保下南丰”的牌匾。冯籍乡为民国时的乡名,当时四村为一保,意为四村联合保障共同的安全。村子的南门外是一条东西横向的道路叫做大义路,是宝鸡、凤翔、眉县、周至、户县一带经过梁家桥通往省城西安的一条交通要道。以前在村子的南门外还有客店和茶馆,供过往的行人歇息,亦是老人们聚集品茶、说书、弹三弦、唱小曲的地方。民国期间,户县牛东村驻扎着“中美训练班”,常有美国大兵和国民党残兵从此经过,因此大义路亦被称作“兵道”。美国兵和国民党残兵从村口经过常欺负村里的百姓,抢劫村民。他就曾亲见一国民党残兵欺负百姓,被另一村民制止并骂其为“败败兵”而遭遇追打的事。由于兵荒马乱,下南丰人难有平稳的生活,传有“下南丰南门常过兵,有女莫嫁下南丰”的俚语。马德成老人说:这极大地损伤了下南丰人的自尊心。可以看出,民国以前下南丰人所承受的苦难与无奈。
相传村中祖辈除种地外,还有许多人家去外地经商做生意。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就有到甘孜、康定一带,古称打箭炉的地方经商当“炉客”,主要做茶叶、布匹、藏药等生意。有到湖北老河口一带开店铺作生意的,现马家后辈保存有
马如英和乔维轩老人在沣河滩讲述下南丰的历史
据马家老人传述:民国时,在汉中做生意经商的马氏兄弟马增福、马瑞轩因感念菩萨护佑,平安顺利,特意订制了一件精美的红木菩萨堂,焚香供奉。回家时,也请上菩萨堂一并返乡,不曾想乘船渡汉江时,突遇风起浪卷,江水暴涨,波涛汹涌,许多船只倾覆江中,眼看大难来临,兄弟俩仰天长叹“菩萨保佑!菩萨保佑!菩萨保佑!”三声,后来其所乘之船安然无恙,平安渡过。为此兄弟俩认为一路逢凶化吉有菩萨保佑,才幸免于难。回家后告知家人,家中上下焚香秉烛拜谢菩萨,对精美绝伦的“菩萨堂”更是倍加珍惜,可惜文革初期“菩萨堂”被毁,族人提及遗憾万分。现在马氏家族还保留有其先祖“中和堂”的印章一枚,昭示出家族曾经的历史。
变迁中的下南丰
上世纪六十年代,东巷南门的城门两侧书写着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中:“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有着显明的时代烙印,表示其下南丰村跨越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民国时期,下南丰在村中祠堂办起了私塾学堂;解放后,村里又普及了初小、高小教育;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村支记马德成主持下,在村子北门外东侧专门划规土地,建起了两栋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玻璃窗户,玻璃门的下南丰小学。供下南丰村和北边的官道村小学1-5年级五个班的100多名学生上学,当时的校
今日之下南丰巳发展到243户,878人。上世纪80年代对村里的街道进行了统一重新规划,现内显“王”字型坐北朝南布局,外呈正方形的村貌。全村乔姓和马姓两种姓氏依旧分东西而居,现在虽然街道发生了变化,但每逢遇到大的事件时,乔马两姓分别出入南门和北门的习俗依然没有改变。
下南丰人崇尚周礼,尊师重教、嗜好干净,民风淳朴。2007年3月,下南丰村被西安市长安区命名为“绿色村庄”,下南丰村党支部被西安市委授牌为:“五好党支部”,接着下南丰村又被西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常有人前来参观访问。
退休教师
日月轮回,沣水潺潺。有人说下南丰的东西两巷乔马两姓是周易中的“太极图”,有人说它就是一块“和氏璧”,也有人说乔马两姓的乔和马分明就是一个骄傲的“骄”字。可见千百年来乔马两姓骄傲地居住在一起,和睦相处,荣辱与共,无愧于天之骄子矣。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小小说)白色种族的猪
- 下一篇:(散文)春天来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