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田:岭上悱事--秦岭写生日记(之一)
甲申十月,清晨入秦岭黄峪沟,满目秋色迎面而来,写生时细剪漫裁却有了许多的悱事,烟波难判事非,群山洗涤心灵。故有感怀,拾得、便注笔端。
(一)“看山”、“读山、”与“泡山”
诗曰:秦岭山中黄浴沟,问道樵夫闻犬声,谁将幽境细裁剪,清闲无事看笔耕。
黄峪沟在子午线以西五华里处,一个狭长的荒沟,沟口有八十年代修筑的水库,因为蓄水截去了入山的原路,顺着水库边沿盘旋旋而上,再沿着水库西岸向南行进,约有一里之遥便到了尽头,不见了宽阔水面只有涓涓细流至上而下,有一条羊肠小道直通深处,沟中林木茂密,从草甚茂,山行人稀少。我们去的那天,只碰到一僧人行过,听那僧人言:这条小路直通峪南,属子午峪一个分支,在中途四十里地有寺庙,山中有小溪流过,路其实就是小溪旁的石头相连而成,一会儿在左,一忽儿在右。沟里寂静极了,没有了城市的车马喧嚣声,没有了人头攒动的群流,没有了虚伪和尔虞我诈。山--她向一个少女一样,直截了当毫无做作地将美展现出来,突然的在这种髁美的状态下你会被吓傻,继而又心里空落,没了主意,继而又陶醉不已。满山的秋菊、红树、绿草一齐向云海奔去。在我们精神上引发共鸣。
与其说这是‘看山’、不如说是‘读山’、更为准确的说是‘泡山’。
(二)苦苦追寻与决择
看到此情此景心中便有了很多的悱事……
诗曰:日色欲尽树含烟,林泉若答有无间。谁向苍茫问悱事,痴情于山有苦乐。
自然的写趣,其中蕴含了不解的故事,许多的遗憾和绸怅。人与自然的精神乎应,到了大自然中你会强烈感到一种体验。心灵和畅的苦苦追寻,冲击着每一位事者。艺术的崇高与世俗社会相对--统一--分离,你会体会得更深。市场经济,商品社会这种心迹与艺术潮流很难共荣相通,出现了分离与冲击,形成了痛苦的决择,画家必将经历是与非,愁与忧的激化,有哲人说过:“商业是艺术的天敌。”正确与否?先不去论;其马说明了一点:‘艺术作为商品标注了价格,那么,它就是商品,也可以称为“商品画”’,商品的概念谁都知道,无非是-曰:实用性,二曰:功利和价值取向,主要以市场销售,交易成功与否“论英雄”。
术则不同,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交响乐,以生命力强,立世长久受到大众的认可和喜爱,是精神生命的源泉,是艺术潮向的代表。
商品画‘事者’大多数只瞄准市场买向,以高速度多产品以市场需求而生‘产’,时间上少则几分钟,多则个把小时费不了多少功夫‘完事’,一般层次不高的售价以保本为底线。
多少人,多少画只注重了笔墨形式,色艳而俗,不求修养之高,事者多文化之低,功利思想之深,画品更多潜藏了僵、浮、俗、火、躁、之危机,还有名气甚大,市气频浓,邪魔之气绕其笔端,甚者还混了个卖象好或落了个“走穴画家”的市井头衔,纵观“风云”,这一现象很容易和旧社会的“打把式”。有的甚至开起了“书画量贩”,大有泛滥之势。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孙宝田:偶过屠门而大嚼--也过瘾
- 下一篇:复活--写在纸上的生命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