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西安有个燕玲秦腔自乐班
我爱上秦腔以来,认识了一大批秦腔票友,最结缘的就算燕玲秦腔自乐班了。认识了琴师老邓、演员小皇、小倪和燕子等几个骨干成员,一晃已有两年多了。还真应了那句老话,人不亲行亲,时间长了连人也亲近了,我们几个还真是情同手足,为了唱戏,小皇还经常给我们几个做饭吃,使人感受出了家庭的温暖。
老邓拉板胡,我打扬琴,这两样乐器在秦腔里本来就是经常搭档的一对,自然就走到了一块,加之两家距离又近,一有空闲,老邓的一个电话,要么在老邓商店,要么在小皇家,我带上老伴,板胡加扬琴,两个女演员,就成了一台戏的架势,两人唱了各自拿手的段子,拉的打的唱的都过了瘾,只觉得很是爽快!一到节假日更是热热闹闹的大事铺排,文武场面齐全,把几个能搭戏且投缘的戏迷都叫了来,唱选段和排折戏穿插进行,还真是弄出了名堂,不知不觉就排出了杨凤兰和任哲中版本的新《夜逃》。
新《夜逃》里三个演员的倾情演出,效果不亚于区县专业剧团的水平,尤其是倪俊清饰演周仁的“夫妻们分生死人世至痛”这段唱腔的完成堪称叫绝,三次赢得观众的掌声,光那个荡气回肠的叫板就会立即把人引入意境中去;值得一提的是,皇甫金玲饰演的胡秀英那段“痛煞胡秀英”滚白唱腔,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当然啦,配角演员米百胜饰演的吕老伯也是声情并茂,激情万分,给主角增色不少。那么冷的天,来了满满当当的一大厅观众,硬是没有中途退场的,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要问这个成绩是咋弄出来的,可以说是生搬硬套用最笨的方法弄出来的。老孙在网上听着视频记录了文武戏谱,虽然这个谱子记录的简洁又欠规范,但很是实用。演员看着视频学会了唱腔和台步动作,文武场靠着记谱走着改着,再参照视频听着感受看着效果,演员和文武场只合排了四五遍就成型了。效率之高,始料未及。
其实,西安市各自乐班的水平都差不多,只是谁认真,谁敢想敢干,谁有自信心,谁能把有限的水平和人才捏合到一块,以最佳的状态来排戏,就能成事。记得大腕导演冯小刚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说:世界上的成功之事,都是一群聪明人用最笨的办法完成的。还真是这么回事,我们在不经意间排出了新《夜逃》就是有力的佐证。我思忖,这里的“笨”字,当然涵盖着一群志同道合者,合力出拳,认真做事的意思。只要你这样做了,自然会摸索出适合自己群体的好法子来,这个好法子或许别人没用过,不知道,无案可籍,故称“笨办法”。
细想起来,我和燕玲自乐班的秦腔情节,是和这个班子的班风好氛围和谐分不开的,邓答武是一个谦虚而客气且值得令人尊敬的长者形象,板胡拉的音准力度皆好,又有极好的人缘。甭看平时一般活动就那么几个人,要是一有正式演出要排戏,老邓就会和小皇一商量一张罗,各类水平较高且实用的人才就会蜂拥而至,集结在燕玲自乐班的帐下,演出往往十有八九成功。怪不得陕西秦腔爱好者协会的韩会长会时不时的把重要的演出任务交给这个班子来完成。小皇是一个十分有主见
虽然人常说,要想生气,领一杆人唱戏。但是,话是这么说,世间就有不怕生气的,邓答武和皇甫金玲就是这样两位不怕生气的好班主,尤其是老邓,一到夏秋季,格外忙活,白天忙生意,晚上凭着电动摩托拖着扬琴等乐器,到大明宫一周两次的纳凉晚会,搞得秦声飞扬直冲云霄,久久回荡在丹凤门的上空,活跃了这一方神圣的古遗址热土。就这还觉得不解馋,还时不时的在星期天的下午活跃在革命公演的革命亭旁,经常组织戏迷唱挂衣戏。有他带头劳神搭起的这个平台,满足了不少戏迷的精神需求。从这点出发,邓答武和他的燕玲自乐班,的确算是个秦腔文化的传播者,精神食粮的耕耘者。有耕耘就有收获,光是他本人的板胡演奏水平就被公认是突飞猛进的提高着,我本人也沾了他的光,扬琴水平也有提高,收获着自己美好的业余文化生活。
由于燕玲秦腔自乐班的不断努力,先后参加了大明宫遗址区的几次庆典演出和节日演出,参加了2012年春节曲江会展中心大舞台的演出,参加了庆祝十八大在人民剧院的演出,参加了陕西省艺术馆庆祝2013年元旦的秦腔大派送演出,都收获了不错的成绩和好评。当然啦,说成绩是为了鼓舞士气,增长自信,更重要的是在新年里,我们是否能更上一层楼?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笨办法”,请广大秦腔爱好者记住,西安有个燕玲秦腔自乐班,这个班子一定不会令你们失望的。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浅谈秦腔的悲情色彩
- 下一篇:(评论)失地农民的巨大恐慌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