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蜡梅”还是“腊梅”?
“寒冬腊月不畏寒,风雪茫茫独自开。唯有梅花尽绽放,含笑迎着风雪来。”
在各类报刊书籍中,蜡梅、腊梅这两个名字都会出现,确实会让人纠结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其实它们指的都是蜡梅科蜡梅属植物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倒也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谁更规范的区别。根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蜡梅”这个名字更规范,更符合实际情况。
而“腊梅”之名的由来,应该是人们认为蜡梅的花期在农历腊月,但其实蜡梅通常在12月初始花,花开至翌年2月,并不只在腊月开花。而且在蜡梅科植物中,除蜡梅外,还有亮叶蜡梅、柳叶蜡梅、美国蜡梅、夏蜡梅等植物,其中只有蜡梅在寒冬腊月开花,而亮叶蜡梅在9月至11月开花,柳叶蜡梅在10月至11月,美国蜡梅、夏蜡梅更是在4月至6月开花。用“腊梅”这个名字可能会误导人们对蜡梅科植物花期的认识。
《礼记》上说:“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古代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就叫“蜡”。因当时岁暮为举行大祭祀之月,故农历十二月就叫蜡月。而腊梅开于蜡月,故此得名。“蜡”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腊”字。
蜡梅的别名有十几个之多,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如蜡木、素心蜡梅、荷花蜡梅、麻木柴、瓦乌柴、梅花、石凉茶、黄金茶、黄梅花、磬口蜡梅、腊梅、狗蝇梅、狗矢蜡梅、大叶蜡梅、香梅、素儿等,腊梅仅是其中之一。
除了植物学书籍外,在一些权威的语言书籍中如《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蜡梅”也被认定是真正规范用词,而“腊梅”是俗名。在权威的植物学书籍,特别是《中国植物志》中都以“蜡梅”为规范的中文学名,而认为“腊梅”只是别名。故人也如此认为,在明朝的《花疏》中就有过解释:“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蜡梅”之名形象地描述了蜡梅花的特点。蜡梅的花瓣带蜡质,能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强抵御严寒的能力,可以保护娇嫩的花朵免受严寒的冻害。
其实,腊梅与梅花本不属于同科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上,腊梅属腊梅科,落叶灌木,而梅花则是蔷薇科。不过这是植物学和生态学家的事,文学家、画家看中的是它们相继在寒冬腊月或早春时节开花,而且花形、花香相近似,所以常常作为同种歌咏、绘画。与兰、竹、菊并称“四君子”,又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
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五瓣,象征五福: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梅有风骨,人有傲骨;梅有清香,人有品质;梅有淡雅,人有廉洁;梅有风姿,人有精神。遥忆古往今来的诸多名人,像比干、周文王、孔子、屈原、李白、杜甫、鲁迅等,他们一定是受到过梅的启示吧!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五绝《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大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句悄然泛出脑际:“无意苦相争,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词中的梅花,品位高洁,节操凝重,标格秀雅,神形俱清,即使化为泥土,仍然芬芳不改,香气永存。短短数行,作者既言景又抒情,使我们浮想到一位怀才不遇饱学之士内心的寂寞,和他那不畏挫折永葆气节的情操。
梅花的傲物之美、坚贞不性、孤清之节、淡泊之志,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元代书画家王冕在《墨梅》诗中写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在揭示梅花不向世俗献媚、纯洁操守之同时,又揭示出梅花淡泊名利的博大胸襟,独善其身的高尚品格,抒发了诗人乐观的心态、对理想的追求和人生价值的体现。梅花敢为先锋,朴实无华;傲雪斗霜,坚韧不拔;枝干苍劲,花形文静;婀娜多姿,疏影横斜;神清骨爽,娴静优雅;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她追求的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境界,因此被尊为品格、志趣、气节、情操的象征,深受人们的爱戴与崇敬,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学人的品性。 (卢剑利)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书法家王志耘:丹青妙笔写新曲
- 下一篇:(杂记)“蜡梅”还是“腊梅”?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