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外公童怀政
他曾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当过“国大代表”。解放前夕,国民党要员关麟徵以乡间学长的身份曾约他同去香港,魏炳文以乡亲的情份也曾约他同去台湾,他回绝了;抗日将领赵寿山、政界人士张锋伯等人曾劝其投靠共产党,他也谢绝了。据家中老人追忆,曾有一名陕北来的共产党人到家中找他,欲请其参与新政,他在书房中同来人密谈后,表示拥护中共方略,但却不愿出去参与政事,来人临走时他还给其银两以资路费。他既离不开故土,也不想再参与政治势力,只想做个本本份份的普通公民,或躬耕垅亩或教书育人。这个人就是我的外公童杯政。
外公童怀政,字:子善,
外公生前生活简朴,为人忠厚。相传在开国民代表大会时,他身着简朴农装(粗布衣服、粗布鞋),蒋介石拍着他的肩膀给与会的人员介绍道:“这才是真正的农民代表,”当会树为楷模。据传开会回家时,地方乡绅联合村民、学生准备在村子西城门外锣鼓相迎,而他却全然不知。为了不惊扰乡邻,他让车把他送到了沣河桥头,独自步行从东门进村回到了家里。待到众乡绅和学生到家中欢迎时,他急忙让家中做了一大箩筐油饼,分发给大家以示答谢。外婆生前曾对人讲述:当时开会时,外公谢绝乡绅赞助,为解决参会盘缠,家中不得已变卖了一匹骡驹,第二次开会时还粜了两石豌豆。
他的朴素农装有时也会给自已带来一些不便,如1947年7月沣惠渠引水工程竣工庆典时,他受邀前去参加,据传他头戴一顶草帽,脚穿一双布麻鞋,一身农民装束,被拒入会场,后来多亏主事官省政府主席祝绍周及时赶来相迎,才偕同登台入席。外公朴素、低调、不张扬、更不耀武扬威的姿态让我的祖父曾多次提及以鞭策晚辈。
作为农民代表,他恪守自巳代表职责,为了提高农业产量,他积极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提倡科学农耕。大舅讲:外公曾从外地引进一种叫“红大头”的新麦种,他让家人一粒一粒地精选,先在自已家中地里试种,然后再进行推广。第二年夏忙前,凡种“红大头”麦种的农田,株整穗齐,颗粒饱满,产量较高。大舅讲:在以前人们种棉花时不注重捋掉油条赘芽,造成油条疯长,致使蕾铃脱落。为了提高产量,外公领着他和家中成员顶着烈日,钻到地里一遍一遍地给棉花捋掉油条赘芽。因此,家中的棉花桃繁棉大,喜获丰收。后来他又极力推广到其它的农户中去。
他不忘福泽乡间,确保一方平安。据外公堂弟74岁的怀群老人追忆,有一次驻扎在户县牛东村的“中美训练班”派人来阿底村强拆村子东门外的老戏楼建其校舍,村民得知后急忙找来外公出面制止,才使这座百年戏楼得以保存。另据长安县政协文史资料《长安百村》专辑中
据外公堂弟70岁的怀武老人追述:解放前,在阿底村住扎着一支国民党的“军官队”,据说是蒋介石让其整修待命,保存实力,储备后用。有一次军官队一个团长的小孩为用柴禾,同一村民发生争执,该团长得知后欲动枪打人,吓得该村民到处躲藏,外公出面相劝后,该团长仍然不依不饶。无奈,外公到西安省城把情况报告给了当时的西北最高长官胡宗南,结果笫二天就在报刊上对这件事进行了曝光批评。从此,军官队就再也不敢欺负村里的老百姓了,以至于军官队某日清晨开拔撤离时,都不便通知在外公家里住扎的军官队成员赵正富赵连长,后来赵正富就因此而落户于阿底村里,成为该村的永久性村民。
外公重视教育,提倡兴资办学。他曾联合当地乡绅,欲给本村西门外建一所学校,以便于本村和附近村庄的孩子就学读书,后来因时局动荡而搁浅。他自已一直执教乡间,曾在户县北稻务庄南景山私塾、本乡里兆渠小学和本村小学任教。据家中老人们讲:长安解放那年,外公在本村教书,年终只分给一捆吸烟用的火绳算作报酬。尽管报酬非常的少,但他对教育工作却始终毫不懈怠。他在教学中重视德体结合,力求全面发展。如他把武术的基本动作编排成一套体操,请当地的习武老拳手教学生演练。有一次全乡学生在本乡冯村小学集会,阿底村学校学生集体表演的“拳操”,受到了参会者的一致好评。解放初,为庆祝笫一个国际“六·一”儿童节,他自编了一首歌曲教学生们唱,其中首句歌词为“六·一、六·一,大家都欢喜······”。至今还有外公的学生吟唱起来仍兴奋不已。他所教的学生承受其益,后来多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才,如学生南怀荣为西安戏曲研究院编剧,编有《杏花村》等人们熟悉的剧本;学生童遵贵为长安县畜牧局干部;学生高步堂、乔廷栋、张诚民等成为有名望的人民教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前面笫二排右边笫二名双手叉腰者为童怀政先生学生时期
外公生活简朴,工作不计报酬,但他却慷慨大方地支持新政和公益事业。解放初,外公积极拥护新政,他写的对联是支持土改政策,欢迎工作组进家清查的话语昭然于门上。当时国家经济薄弱,外公通过村里的信用社倾其所有主动捐献银元200块,以支援国家建设。至今,当地乡间还多以“开明、贤达人士”的口碑而赞誉。
外公常说:“不做良相,则为良医。”他在教学之余,还刻苦钻研中国古典医术,他与长户名老中医石恒义、程步贤等常有来往,不耻下问,虚心讨教。以前家藏医药书籍有《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医宗说药》、《汤头歌诀》等古籍善本数十余套。据大舅忆述:外公当年在被关押期间还曾背抄完了《汤头歌诀》;外公还教他也背诵完了《医学三字经》、《医宗说药》、《药性赋》等医药典著,使他受益非浅,以至于后来他在参与修《户县志》医药部分时,得以顺利完成。据外公堂弟怀群介绍,以前民间常缺医少药,乡间村民常邀外公给其家中亲人看病,外公不论白天黑夜,随叫随去,且分文不取。最常见的是用中医针灸治疗肚子痛(羊毛丁病),非常灵验。可惜“文革”期间书籍被全部查抄,至今没有退赔,下落不明,家人提及遗憾万分。
外公所在的阿底村在沣河西岸的灵沼乡,是古代西周时灵囿、灵沼的所在地,在距离阿底村以南的两里处就是著名的西周“文王灵台”遗址,在高矗的土堆台基遗址上,建有一座佛教寺院叫“平等寺”(据载是唐代时所遗留下来的)。外公对“文王灵台”很有感情,常去拜谒仰止,眷恋不舍。他因此同该寺的住持王和尚成为朋友,王和尚常邀外公给寺院写联作画,以前在灵台文王阁大殿的格子门门额上方,就有他正楷书写的
解放后,外公堂弟怀群曾收藏过一枚铜质狮头的方型小印章,印面写有“童怀政”篆体刻字,外面正前方刻有:“公正可封”四字,甚为精美。以前常听家人提及见过外公身着飞行服, 佩戴风镜,飒爽英姿的驾飞机照片,还曾见过外公同
外公擅长书画,技艺娴熟,曾用木柴棒作画笔,用锅墨黑和铁锈黄作颜料,在一张纸上为我母亲画过一只老虎,所画的老虎形态逼真,威风凛凛,母亲曾多次提及说就跟活了一样;他还曾在糊炕头墙洞的白纸上画过一枝寒梅,二舅讲甚为好看。可惜都没有保存下来,早己不复存在了。外公心灵手巧,能用麦杆、竹条编织各种工艺品,制作的莲花灯精致、美观,做的“走马灯”宛如王安石巧遇的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一样;做的天灯(孔明灯) 还能飞上天空。现在人们提及,仍赞叹不已。
2012年清明时分,在灵台遗址的西面竖立起一座高大的碑石,这是当地阿底村童氏族人为纪念其先祖新落成的《童氏先祖纪念碑》,碑体顶端刻有龙凤图案,环抱篆书“中华”二字,碑身约有40公分厚,
终南巍巍,沣水汤汤。站在外公生活过的土地上,凭秋风舞动在广阔的田野里,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顿悟世间万物之生死轮回。外公的一生虽然短暂,亦无惊天动地之伟业,但他匡扶乡里,周济于民,良善于邻,深孚众望,常被人们提及怀念。春秋典型鉴童叟,德行自在人心中。今天,在外公百年诞辰之际,适逢清明盛世,童氏家族人丁兴旺,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向和谐富裕的小康社会。这也正是外公当年和许多仁人志士所追求梦想的社会。安息吧!外公,九泉之下亦当瞑目。
谨以此文献给外
文/凡雨/2012年秋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诗歌)左手和右手
- 下一篇:(小小说)白色种族的猪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