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韦曲
从西安南北中轴线一直往南,过了西北最高的建筑物——陕西电视塔,再南行一公里左右,就可以看到“长安欢迎你”的标牌,表明你进入了长安区,确切的说,进入了长安区的行政中心——韦曲街道。
一过宽阔的西部大道,你就会发现路开始缓缓地爬坡,继而又连续地下坡,而且路不再像长安南路那么笔直了,开始左盘右弯,真应了韦曲的“曲”。两侧的商铺鳞次栉比,一家比一家低,像水一样缓缓下流。刚才爬过的是凤栖原,多么诗意的名字,不禁让人想起海德格尔的那句诗: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的确,过了这道原,进入韦曲,你会发现节奏突然慢了下来,人走路也罢,说话也罢,甚至表情都是放松的,不像大城市那般神色匆匆。凤栖原的名字与北郊的龙首原相得益彰,也有人说这里就是龙尾。我在龙首村住了十年,但还是不太习惯,搬到韦曲已有四五年了,真心喜欢这里生活的节奏和氛围。其实凤栖原只是少陵原的西北段,杜甫号少陵野老,因他曾在少陵原居住了十年,留下了璀璨的诗篇,至今原上仍有杜公祠,祠旁还有牛头禅寺、杨虎城陵园、华严寺、长安一中等,树木繁茂,环境优美,南边与之相望的就是神禾原了。
北长安街和南长安街顺承长安南路,又有西安首条地铁线穿行其下(韦曲段后年通车),当然商业繁华,特别是北街。北街东西两边分别是东韦村和西韦村,韦曲本意即是韦姓人家居住之地,但这里现在已没有了韦姓之人。说起这个京兆韦氏,历史上显赫何止一时!时人俚语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极言地位之高。南北朝名将韦睿、韦孝宽,唐朝大破吐蕃的名将韦皋,三朝宰相韦安石、诗人韦应物、韦庄,京兆韦氏出的名人不胜枚举,仅在唐代做过宰相的韦氏就有十四人之多(一说二十人)。今天韦曲一家楼盘还取名叫做“长安相府”。东韦的老街道以其古老传统和物美价廉而著称,但不知它还能存在多久,随着国家民用航天基地的扩大,这里的拆迁和重建已提上了日程。
东边划给了航天基地,区政府多年前也向西搬到了西长安街和子午大道交汇处,加之韦曲以西地势平坦、一马平川,于是韦曲的重心向西迅猛发展。一般把长兴北路和南路(旧称环城路或皂河路)以东称为韦曲老城,老城作为多年的县政府驻地,透着一股传统的大气和厚重,以西北饭店为代表;以西称为新城,新城高楼林立,广场、商场、步行街点缀其间,热闹非凡,以长安广场为最。
韦曲面积约50平方公里,和澳门差不多,居民约三十多万(近年每年增加约两万人),在西方国家算是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了。韦曲南有西京、培华等数所民办高校,西边是西部大学城,包括政法、邮电、陕师大等多所大学,高校学生数量十几万人,看看600路、215路、324路等公交车就知道大学生有多么多了。西安最新的发展规划里把韦曲定位为城市副中心,是有一定依据的。
像我这样散淡的人,住在韦曲真是如鱼得水。我爱读书,韦曲有汉唐书城和很多小书店;我爱文学,于是加入了大长安文化沙龙;我爱旅游,长安的山水怡悦着我的性情;我爱父母,他们也从北郊搬来了韦曲;我爱妻女,我俩常常推着幼女徜徉在韦曲的大街小巷。
城南,韦曲,离钟楼不过十公里的地方,却让人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钟鼓楼广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完美典范,给如织的中外游人展现着西安最美的风采,人很多,但常客很少。韦曲长安广场,是晚饭后纳凉的好地方,老年人在凉亭下唱戏听戏,一大群中年人在舞池跳舞,年轻人在空阔处打羽毛球,恋人在树荫下絮语,夫妻去超市购物,父母推着幼儿看鸽子和喷泉,儿童则在嬉戏追逐。人也很多,都是居住在附近的常客,这已经很自然的成了韦曲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当我和妻子推着幼女漫步长安广场,我时常会想起诗人北岛的诗句:我是人/我需要爱/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度过每个宁静的黄昏/在摇篮的晃动中/等待着孩子第一声呼喊/在草地和落叶上/在每一道真挚的目光上/我写下生活的诗。这平凡而普通的愿望,有时也并不容易实现,所以我格外珍惜,这美好的每一天。
感谢韦曲,感谢长安!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杂文)既往咎不咎?
- 下一篇:(杂文)中国需要“较真哥”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