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神奇崆峒•养生平凉
初秋时节,在甘肃省平凉市大街小巷,出租车顶部一句滚动的灯箱广告格外引人注目:“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第九届中国民间文化节暨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12日至15日在平凉举行”,不禁让人生发攀登“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的豪情。
崆峒山兼具北方山势之雄和南方山水之秀,对于身居红尘滚滚的闹市的我们来说,这方净土的存在实在是难能可贵。满山文化满山树,满山神仙满山绿。穿行在林海小径,一观一庙皆精美,一步一景相风景,一山一洞有传说,崆峒山,仿佛一本厚重的历史典籍,随着我们登山的脚步徐徐打开……平凉市地处陇东,是陕甘宁交汇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辖六县一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3万。平凉历史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3000多年前,周人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农耕文化,秦皇汉武曾先后西巡登临崆峒山。公元358年,前秦大将军苻坚进攻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由此得名。境内已发现仰韶、齐家等各个时期古遗址465处,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5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级文物8000多件,唐代大兴国寺供奉的佛舍利金银棺、西周青铜器和南宋用于外贸交流的货币银盒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之最”,崆峒山道源文化、古成纪伏羲文化、西王母远古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独具魅力。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和厚重的文化,孕育出一代代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西晋时中华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不仅为人类奉献了针灸学的开山巨著《针灸甲乙经》,且在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都站在了时代巅峰,与孔子并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写下了被鲁迅称许为“唐传奇中最为煊赫的”《玄怪录》,开一代风气之先;被誉为“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明代著名文学家赵时春,在诗文方志等方面成就卓越,为中国文学史谱写了光辉篇章。
据悉,平凉市民间艺术极其丰富,堪称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民俗宝库,是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07项,其中每年吸引数百名台胞寻根问祖的泾川西王母信俗,集奇、险、俊为一体的立体社火艺术造型庄浪“高抬”,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华亭曲子戏等3项民俗民间文化跻身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灵台灯盏头戏和崆峒春官词,工艺独特的安口陶瓷、庄浪马尾编荷包和平凉剪纸,与少林、武当、昆仑、峨眉齐名的崆峒派武术等12项民俗民间文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华亭曲子戏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录。始于隋末唐初的平凉纸织画技艺,融中国画与编织工艺为一体,历史上曾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帘画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家织,被中国文物学会授予“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金奖,被誉为“艺苑奇葩”。以传统节日、节气农事、民俗祭祀为代表的岁时民俗文化独一无二,陇东皮影、庄浪木雕、静宁刺绣等特色民间工艺精美别致,享誉西北的清真名吃羊肉泡、泾川罐罐蒸馍、灵台酸汤面、华亭洋芋搅团、庄浪暖锅等地方名菜名点,不仅食材广泛且品种繁多,静宁烧鸡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名优小吃奖。全市有18名民间艺人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1个,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1个,全省文化先进县1个,全省历史文化名城1个。
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期间,同时将举办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两节期间,共安排9大类18分项30多场次主题活动,各类民间艺术展演交流、旅游观光采风、经贸洽谈推介等活动丰富多彩。除按照惯例完成中国民间艺术节相应内容之外,平凉市还将开展地方民间文化艺术系列展演,崆峒山书画、摄影、诗词、歌赋采风,十大名校学生民间艺术传承之旅采风团走进平凉,世界旅游形象大使走进崆峒山,中国主流媒体聚焦平凉,全国(港澳台)百家企业走进平凉,“神奇崆峒·养生平凉”央视高端访谈与主题宣传等活动,节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全国性民间艺术交流活动,又是一次综合性的文化旅游商贸盛会,对于繁荣文化事业,促进区域合作,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泾渭润秦川,秦陇一家亲”。让我们百忙中拔冗,去沉静浮躁的灵魂,去感知神奇崆峒·养生平凉的秀美,去享受文化带来的快慰吧……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难忘地铁2号线
- 下一篇:(散文)忠厚平实如家父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