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源杯征文]去石婆庙逛庙会
缘于亲戚的关系,我常去长安区斗门镇。早就听说那里的南丰村有个石婆庙,供奉着“石婆”“石爷”大型石雕像,相传是牛郎和织女的化身。听斗门镇的村民讲,自古以来,就有四方民众、香客,带着香、表、贡品来此祭祀、供奉“石婆”。特别是每年“七夕”,这里都要组织庞大的庙会,举行盛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斗门中学的一位老教师告诉我:汉武帝为了南下征讨演练水军,在此大兴土木,开凿昆明池,池面广阔。汉武帝把此池比作天上的银河,为了天地两相对应,就在池两岸,用石头雕刻了牛郎织女的石像。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在《西京赋》里这样写道:“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他说:为了纪念“石婆”,几百年来,这里香火不断,僧尼云集,石婆庙和斗门镇由此而名满天下。
听了这些传说,我几次想亲眼目睹一下“石婆”的尊容,体验一下这里的民俗喜庆氛围,但因公务在身,总是来去匆匆,此愿望便一直未能实现。
退休后,终于有了机会。一天,妹妹打来电话,让我去石婆庙逛庙会。这正合我的心愿,便和妻儿孙女一起去了。正值春日,我们走在宽敞的乡间柏油大道上,远远就看到了那座金碧辉煌、飞檐翘角的大殿,在春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大早,这里就已车马塞途,人头攒动,男女老少,络绎不绝。庙宇门前,横幅高悬,彩旗招展,喇叭声锣鼓声不绝于耳。队队秧歌穿红着绿,头戴红花,手拿彩扇,在大殿前欢快地扭着。一些村里的高跷、芯子也前来助兴。几位虔诚的老人,在后殿石婆像前焚香叩头许愿、祈福,乞求和谐、平安、幸福、安康。那三三两两的姑娘媳妇,手拖手来到庙前,迫不及待地向石婆乞巧,并唱着好听的乞巧歌:“巧姑娘,乞巧来,梧桐树上花儿开。花儿开,树儿摆,我把巧姑娘迎下来。牵牛郎,写文章,我把笔纸献上来。织女姐,你下来,绣个花儿给我戴。我给巧姑献西瓜,巧姑给我铰菊花。我给巧姑娘献蜜桃,巧姑娘教我把画描……”她们边唱边做着各种形象的动作,就像跳着舞蹈。一些情侣,在石婆面前双双烧香叩头,互赠信物,表达他们对爱情的忠贞,期望他们的姻缘地久天长,白头到老……整个庙宇里烟雾弥漫,火苗腾空,纸灰成堆,鞭炮声不绝于耳,让我深深体验到中华民俗的感染力。
【庙会上香火旺盛】
是什么力量使人们对石婆庙这样钟情?对“石婆”这样虔诚?一位进香老者告诉我:“石婆就和菩萨一样,大慈大悲,能为乡党带来幸福和安康,解除痛苦和烦恼”。是的,石婆已成了人们心中的偶像,对她的祭祀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追求和寄托。因为,在牛郎织女身上,无论从爱情、智慧、勤劳、善良等方面,都深深地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也正符合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一位斗门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正因为如此,长安区委区政府和斗门镇政府,才将石婆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加以保护,并拨重金千万,加以修葺,使许多原生态的文化和古代‘七夕’的民俗风情得以保护,并使其得到传承和展现。政府还决定每年七月在这里举办盛大的‘长安七夕传统文化艺术节’,打造‘牛郎织女之乡’。还要建设‘七夕情侣文化公园’,以石婆庙为主体,以传统民俗为主线,由人工湖、天河、鹊桥、乞巧楼、百戏楼等众多景点组成以旅游、观赏、休闲、娱乐、婚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公园,到时你再来看看!”。我兴奋地说:“这样,石婆庙便具有了浓浓的文化氛围。文化带动产业,产业促进经济,石婆庙将为长安区、斗门镇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俩都爽朗地笑了。
(文中配图照片由本站提供)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郑钧:错都在我和灰姑娘分手
- 下一篇:长安七夕节文化空间的历史遗存与重建构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