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老实人”吃得开
《人民日报》
文章指出,不让老实人吃亏,关键是领导干部要有一双识别老实人的慧眼,不让老实人在视野里“走失”。为何许多老实人错过了使用的“黄金期”?文章指出,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领导干部不能及时、准确辨别老实人。所以,关心老实人,不仅口头上重视,文件里强调,更要在实践中大力倡导,旗帜鲜明,明辨是非,理清标准,营造氛围,真正把老实人看准了、用对了,把老实人重用了激励一大片。否则把“不老实的人”重用了,则挫伤一大片。什么是老实人?老实人就是说话老实,干事踏实,生活朴实,为人真实,做事不作秀,老老实实干事的人。
陕西省从上到下正在深入开展“三问三解”的活动,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从省委书记、省长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从党员领导干部到机关普通党员,带着感情和问题下基层,真心实意扶贫帮困,做事而非作秀,到田间地头、到生产一线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共商富民兴陕大计,真正让党员干部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中感悟“脚上沾有多少泥头,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的深义,接地气,顺民意、聚人气、添才气、树形象。带着问题下去,带着答案回来。带着感情下去,带着满意回来。带着使命下去,带着进步回来。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谋私利,不走过场,用真心、献真情、尽责任,扎实工作,踏实调研,真行动、真帮扶,听到了不少真话,摸到了不少实情,取到了不少真经,收到不少实效,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
在“三问三解”活动中,一个深切感受就是,基层人民群众是那么可亲、可敬、可爱、可学,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不怨天尤人,老实做人,实在做事,是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因此,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民本思想,敬畏权力、敬畏人民,以历史为鉴,拜人民为师,以干不好工作就愧对历史,愧对人民信任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政绩观、权力观和责任心,大力倡导“5﹢2、8﹢4、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发扬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敢闯善干的工作作风,打破常规、攻坚克难、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用工作实绩造福于民,施惠于民,藏富于民,取信于民,为党旗争辉,为国旗添彩,在实践先进性中保持纯洁性,在奉献人生中展示党员干部的风采,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陕西有句方言:“老实人咥实活”,意思是说只有“老实人”才可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为此,党员干部何不当这样的“老实人”,组织部门何不重用这样的“老实人”,只有努力营造“老实人”吃得开、吃得香、受欢迎的氛围,别再干让溜须拍马者、花言巧语者、阿谀奉迎者得利的傻事、蠢事。“草帽书记”、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就是这样的“老实人”,他 1952年11月入党,1988年退休,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国家,荣获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和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物;吴菊萍是一位2000年入党的普通党员,关键时刻勇救坠楼小女孩,承受住相当于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以德为邻
- 下一篇:(评论)平凡之中求卓越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