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凉皮的诱惑
还是老家的人了解我们。这不,今年正月初六侄子一家到我们家来,除带来了诸多礼品外,还特意带来了六碗秦镇的米面凉皮。中午吃饭时,一桌子的大鱼大肉敌不过凉皮对十几个人的诱惑,上了一碗很快一抢而光,只好再上一碗。
侄子侄媳解释说,知道大过年的,大鱼大肉吃腻了,所以路过秦镇时,特意下车给你们带来了正宗的秦镇凉皮。饭桌上,大家一听有凉皮,一下子来了精神,眼光和筷子齐向放凉皮的盘子聚焦。有人还边吃边打趣地说:“大鱼大肉就是我们的命,可如今见了凉皮我们就不要命了。”一句话说得大家笑得差点背过气去。可怜那些大鱼大肉,平时在桌上何等神气,现在却大受冷落。
凉皮的渊源久远。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大旱,秦镇稻田多出稗秕,农人无法完成粮食进贡任务。当地一位叫李十二的农民,将打下的稻米用水拌湿,碾成米粉,和成糊状蒸熟,切成条状,制成了最早的米皮上贡,始皇帝大喜,钦定秦镇米皮为朝廷贡品。后来,每年正月二十三,秦镇家家户户蒸米皮,纪念李十二。制作米皮的习俗与技艺由此世代相传,成了家乡一道知名小吃。我出生在凉皮之乡,家距秦镇不过十几里路。说自己是吃着凉皮长大,一点也不带吹牛的。几十年前,秦镇的集市热闹得了得,乡亲们赶集都为吃上一碗正宗的秦镇皮子。
如今凉皮太普及了,是西安人大多都吃过凉皮。可吃过凉皮,却不一定知道吃凉皮的讲究。户县有户县的吃法,西安有西安的吃法。户县的吃法一般放有黄豆芽、芹菜,调得相对比较干,犹如凉面条,一碗量也比较大,更适合乡下人的胃口。而西安城里人的吃法一般只放绿豆芽,汤水也调得比较多。在秦镇凉皮店,但凡有客人来,商家都要问问你是户县吃法,还是西安吃法。你如果问两种吃法有什么不同时,商家会耐心地给你作上述解释。如果没人问你,那是因为商家一眼就看出你是城里来的,当然也会按城里人的习惯调好凉皮呈给你。
家乡虽然是产粮大县,但大米对于农家人来说还是比较金贵的。因为全县只有几个乡镇种稻产米,所以那时庄户人要吃顿米饭、吃碗米面皮子也不容易。然而面粉却家家有,所以,面皮在家乡更有市场,几乎每个农妇都会做。农忙时节,在家做饭的农妇们往往用面皮犒劳自己的男人。如果有客人来家,不用问,要么一碗黏面,要么一碗皮子。那皮子蒸得薄精光,吃在口里酸辣香。小时候外婆家做醋,所以常做醋皮。每做醋皮,就会给我们家送来。现在一想起来,我还垂涎不已。后来我在外工作,父母在乡下居住。一回家,不用说,母亲准会蒸凉皮给我吃。再后来我成了家,我不但自己吃着,走的时候还要带着。因为我老婆虽不是陕西人,但她对凉皮也情有独钟,甚至比我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三,滴水成冰,天气异常寒冷。我们一起上街,走到一家凉皮店老婆就走不动了。我看着那冻得一根根如冰棒的凉皮,劝她还是不吃吧。可她坚决要吃,且不听我劝坚持一吃就是两碗。回来后肚胀如鼓,吃不下东西,后引发胆结石住了半个月医院。有了这次教训,老婆嘴上常说她对凉皮已经无所谓了,但心里却还是放不下。今年过年,她吃过两次凉皮了,但还意犹未尽。
凉皮对于我和我们家的诱惑确实太大了。我已叮咛侄儿,以后来我家,什么都不需要带,带上几碗凉皮,比什么都稀罕。坐在旁边的老婆,听了直说:“是,是,是。”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书评)与雷江书画集书
- 下一篇:(散文)挑菜节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