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台:融入"都市圈" 期待大保护
仓颉造字台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办恭张村东南,有一高约 10米 、周长 100米 的夯土台,外包一层青砖砌为砖台。南面为一宽 8米 45度的斜坡,中间是 3米 多宽的水泥抹面,上书见方 2米 左右“仓颉造字台”5个隶书体雕塑大字。这就是相传的——仓颉造字台。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生于陕西省白水县杨武村鸟羽山。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 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中国汉字的发明,结束了结绳记事,是华夏文明的里程碑。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通鉴外纪》记载:“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仓颉辞官出游,遍访智者,寻求记事的好方法。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在《题三会仓颉造字台》诗中曾咏叹说:“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武则天时期,李峤和上官婉儿诗云:“古台仓颉里,新邑紫泉居。”“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到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造字台前立石碑书《仓颉造字台》。
1936年,西安事变前国民党陕西省主席邵力子曾陪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等参观此台,并建议在此建一所仓颉大学,后因故未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地一些有识之士共同开发仓颉造字台,在这里建一个中国文字发展研究博物馆。设书画艺术作品、古汉字发展史、碑石文物陈列等几个展馆,开办汉字书法讲习班,建一座大雄宝殿供奉仓颉神像····后来因种种原因搁浅。 到了九十年代,附近几千亩地被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征用。
在恭张村村东南方,曾经有一片水域,鸳鸯在湖面戏水打闹,鱼儿在池底游来游去。水旁生长着茂密的芦苇,秋天的晚上蛙声一片,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那已是儿时的印象了,六十年代开始水位急剧下降,那一片水地消失了,七十年代初人工修造昆明池水库,到了八十年代,水库干枯,芦苇也荡然无存。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恭张村附近的几千亩土地,被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征用,仓颉造字台现遗址在被西安市公安局临时作为警犬基地。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文物的保护、开发和综合利用。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长安古戏楼:渐被遗忘的“文化星辰”
- 下一篇:北张村城隍庙:见证长安的历史沧桑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