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切皆会好—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观影有感
去年7月的时候,我在迅雷看看上发现了一部名为《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电影,这么低俗恶搞的译名真的令人提不起兴趣,但冲着印度09年票房冠军的名头,我还是准备打开来瞧个大概,不看不要紧,一看就被完全吸引住了,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含泪微笑,三个多小时倏忽而过,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敬佩,看完即在腾讯说说大力推荐之。去年年末我总结个人观影排行榜,《三个傻瓜》(或译作《三个白痴》,都比《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译名恰当得多)当之无愧位列第一。在上个月为了向妻子推荐,我又重看了一遍,依然那么经典,触动我的心扉。我的手机铃声也换成了片中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All is well》(一切皆好)。我一直都在疑惑这么好的电影为什么国内会不引进,它所反映的大学教育现状和社会现实与我们是如此的相似!但是我们的影视作品却从未有过如此深刻的剖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真没想到国内院线竟然会在今年的贺岁档引进这部两年前的印度电影,这恐怕与网上积累的诸多好评和超高人气不无关系。不出意料,这部电影虽然已有很多人在网上看过,但凭着它的实力,还是取得了很好的票房。
我看过的电影不可谓不多,仅这几年在博客上推荐的佳作即不下百部。但这还是我第一次为一部电影写影评,只因它触动的是我内心深处的伤疤,而且造成这种伤疤的教育体制至今仍然问题重重。
电影以两个好朋友法涵与拉杜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行为展开,在他们寻找的路途上,优美的歌声响起:他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飞翔天空/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我们靠前人指路/但他却自己铺路/跌倒,爬起,他无忧无虑的前行/他来自何处/触动了我们的心弦之后却消失/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让我们充满了对兰彻的好奇,然后镜头穿插进法涵对初上大学时的回忆,主人公兰彻终于出现,兰彻由印度著名影星阿米尔·汗出演,谁能想到他居然都44岁了,饰演一名大学新生竟然一点不觉得老。他一出现就不同凡响,用科学知识教训了欺负新生的老生。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彻非常另类,他从不遵从死板的教育体制,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质疑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兰彻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特别是同宿舍的法涵和拉杜。法涵的父亲给他选择好了人生的路,但这并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他为此异常苦闷。拉杜家境贫穷,自己顾虑重重,缺乏直面生活的勇气。三个傻瓜以嬉闹行为抵抗填鸭式的教育,捣蛋中又不忘数落印度严重的阶级及自杀问题,笑料百出,轻松中穿插了几段非常精彩的印度歌舞,特别是那首《All is well》,还有兰彻与校长二女儿那浪漫唯美的爱情歌舞。剧情跌宕起伏,没有一丝拖沓,没有一个无用的镜头。除了喜剧元素,影片中也出现了学生不堪压力自杀以及拉杜因被退学又不肯出卖兄弟而跳楼等事件,等到情节的高潮——兰彻三人被校长开除,而校长的大女儿暴雨之夜在家临产那段,估计所有看电影的人都在为这三个好心的傻瓜加油,为小生命祝福,当兰彻那句All is well让婴儿踢腿出声的时候,想必大家都开心的落泪了吧?校长终于放下成见,承认兰彻是他遇见的最优秀的学生。而兰彻也帮助法涵遵从自己的内心,放弃并不喜欢的工程,去做一个梦想的摄影家,帮助拉杜战胜内心的恐惧,直面人生各种挑战。最终他们都过上了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并取得了成功。回忆与现实同步发展,我们的好奇被一一解开,原来兰彻并不是大家以为的富家子,只是一个下人的孩子,因为学习好有钱人让他顶替自己的儿子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所以他毕业后就消失不见了。终于等到大家找到他,他已经是拥有400项专利的天才科学家,而且还住在偏僻而优美的湖边校舍教小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学习。
看着电影,妻子说我真像这几个“傻瓜”,当然不是像兰彻,而是更像法涵。我的受教育经历也是不堪回首,其中的痛苦现在想起来都唏嘘不已。当年在农村,初中毕业都以能上中专为荣,早点毕业工作挣钱,于是成绩优异的我上了中专。学什么都是家长选好了的,等我发现我压根就不喜欢的时候已经晚了,我没有勇气向父母说出来。面对教育中的种种不合理,我甚至写了一封长信给校长,但始终不敢寄出去。我像法涵一样默默忍受,于是成绩经常倒数,挂科也成了常事。我排解忧愁的方式只有大量看书,以及天天写日记。我的舍友都和我差不多是难兄难弟,所以没有机会碰到兰彻这样的人,没有人对我说:一切皆好!每到考试前夕,都是我们最害怕的时候,也曾借酒消愁。毕业后多年,我还是偶尔会因为梦见学校的考试而惊醒。后来又适逢大学扩招,中专很快成了鸡肋,不再为人重视。等我又重拾信心,我在工作之余自学自己喜爱的专业,专科、本科所有课程考试全部一次通过,可是没有上过大学,一直是我的一大遗憾。后来我当了培训老师,经常给大学生上课,我发现大学的问题同样严重。教育的现状根本没有本质的改变,大学管理官僚化、行政化很严重,官员治校而不是学者治校,校长名片上热衷于印上“相当于副厅级”之类的官员头衔,他才不屑于和兰彻这样的学生整天斗来斗去,大学氛围也更加商业化、社会化,学费一年比一年高,为了就业从大一开始就得埋头于各种各样的考证,哪里适合理想发芽开花?哪里有什么培养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土壤?政府可不想让二十多年前的事件重演。
如果我们抛开大国优越感的心态,就会发现印度的发展和进步也同样巨大,全球对中印的比较研究甚至成为了一门显学。虽然我们在很多方面暂时领先,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迷梦里,活在官方的统计数据里,拒绝了解和交流,那么如果有一天我们被印度等国家追上并超越,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正因为他们敢于暴露社会缺陷,并采用各种文艺影视作品来加以反映,所以才会引起关注和疗救。然而我们呢,一部《活着》多少年了都不能放映,并不久远的文革历史都不能深入反思,还有谁敢于去探讨现实问题?闭上眼睛问题就不存在了吗?我看的影视作品越多,就越对国产作品失望,精品的产出比太低了。当艺术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拷问,它还可以叫艺术吗?大片难道就一定是大投资、高科技吗?画面制作的再精良,如果只需用眼睛看,不必经过大脑思考,照样是只想圈钱的大烂片。而《三个傻瓜》之类的剧情佳作,没有一个特效,没有一个大场面,就因为它的题材和勇气,以及它所体现的理想主义、乐观精神和真挚的友情,就足以让我们走进电影院,享受那三个小时的感动与欢乐。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出这样好的电影?导演们是不敢还是不能?或许这个问题该去问广电总局和宣传部。
最后,借着这部喜剧片带给我的鼓舞和感动,让我用《All is well》(一切皆好)的一段歌词来结束本文吧:如果脆弱的心/害怕得快死去/用个简单的谎/就能让她平息/心是一个傻瓜/会相信那咒语/轻颤你的双唇/哨声吹走烦闷/喊吧:一切皆会好/嘿,兄弟们,一切皆会好!
张立作于2011-12-20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