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安编著《唐诗五百首》研讨会书面发言
颖夫老兄:
承蒙厚爱相邀参加徐树安先生编著的《唐诗五百首》研讨会,十分感谢,但这个会我不敢、不能前往叨陪未座,唐诗五百首——唐代诗人咏长安是徐树安先生下功夫经过长期的搜集、整理、考证、注解后的一项坚实的文化工程,作者虽为业余身份,但无愧唐诗行家。唐诗是我国文学中的高峰、瑰宝,研究者甚多,陕西的高校和民间,有许多研究建树颇高者,唐诗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显学。人都是有盲点的,不懂的行当最好不要发言,这便是我的心境。因此,免强写点文字,以表向董兄和徐树安先生的敬意和谢意。
一、千年以降,历朝历代,诗歌欣赏史上,各种视角的唐诗选本许多许多,许多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都是因为各种唐诗选本多次收选而被广泛传诵。选本不光承担着媒体传播的功能,实际上也承载着承传文化,承传经典的功能。
历朝历代的选本,一方面与选家的欣赏趣味、心得和高歌观有关,但更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文化提倡、文学思潮尤其是时代的文化期待有关。建国后,尤其是近些年来,唐诗的选本是两种趣向,一种是纯文人的选法,多沿袭古人的思路,在旧的结构中微调,一种是像徐树安先生的选法,依托于独特的文化地理,将题材、主题归于一类,做集中的编选。这一类编体例,不敢说独辟蹊径,但若从唐诗选本演变的角度看,未尝没有好的研究话题和创新意义。
二、这一部唐诗五百首,首首不离山川,篇篇聚集长安。但是,即是唐诗的选本,也就或隐或显地映射出了唐代诗风演变的侧影,反映出唐诗演进过程中不同的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如,选本所选的初唐时期的若干首诗作,明显可读出“绮碎”的齐梁诗风。孟浩然、王维们山水诗的艺术造旨如果不是依赖于长安的人文地理,恐难以达到历史的高度。他们的诗作在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的同时,也明显地在寄情山水中表达着失意后对社会的批判,对佛老境界的追求。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谓“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都是以景写情,有所抒发和寄寓。“入门见中峰,携手如万里”,“高馆何沉沉,飒然凉风起”,“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生事在云山,谁能复羁来”。这是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咏长安的诗篇,明显可见出这一流派雄奇刚健豪放的诗风。“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原。他日入樊后,今日几人存”。这是杜甫咏樊川菊花的诗篇。它不仅如注家所言,“表述了其对樊川神禾原的深情赞美,实际上也表达着沉郁诗人的人文情怀和人生感慨。白居易的《杜陵叟》和《卖炭翁》两首,典型的以长安为描写对象,但不以写景为主,而是以描写这一地理区域的文化生活为主,表达着作者的批判精神,悲悯情怀,寄寓着人民生活折射在诗人心中的苦痛,典型地体现出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在一幕幕优美景色和田园画面的诗选中,徐树安先生为什么选这样有点“另类“的诗,我以为,不难读出选家的民间情结和文化情怀,不难读出选家对文学评价的深刻见解。凡此种种,这个选本,虽然以文化地理为轴心,为载体,但也可以当作唐代诗风演进的一个选本来读。
三、一个时代文学的繁盛,离不开开放的文化氛围,广阔宽容的文化胸襟,离不开思想的活跃和碰撞,唐诗的繁荣,便离不开这样的背景。这部《唐诗五百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内涵,艺术内涵,可以当作一部诗化的人文地理志来读。可以读出遴选者的学养和功力。它的自序,亦可以当作一篇现代诗话来读,在深深地贯注着选家的长安情愫情结的同时,亦可以读出选家宽广的人文视角,对文化功能的深刻认识,对历史的诠释必然要导向对现代化的解读,这个诗选,主体突显历史,但我们分明能读出文本后面的另一个主体,这个主体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而且是文化上的,胸怀上的和理智上的。
谨以浅显文章祝贺徐树安先生。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评论)感恩唐诗—读《长安唐诗五百首》
- 下一篇:(评论)徐树安,一个高品位的文化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