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盟会陕西分会的成立
同盟会陕西分会的成立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创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陕籍学生康宝忠(心孚)及井勿幕、赵世钰(其襄)等人立即加入。康宝忠因曾任陕甘同乡会干事长,所以被大家推举为同盟会总部评议员兼陕西同盟会员的主盟人。同盟会创立后,各省纷纷成立分会,由于陕西留学生中加入同盟会的人较少,未能成立分会。已经加入同盟会的会员各自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外省同盟会员联系,参加了外省分会的活动。如井勿幕和四川的同盟会员相熟,就参加了四川分会的活动,赵世钰和山西的同盟会员经常往来,就参加了山西分会的活动。
同盟会成立后,中国留日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清斗争。清政府十分惶恐,于是勾结日本政府,对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千方百计地进行阻挠。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发布了《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下令取缔留学生的政治活动,剥夺言论自由,禁止留学生集会结社,甚至连书信都要受到检查。留日学生无不义愤,在同盟会领导下,纷纷停课罢学。陕西留日学生也积极参加了这场爱国运动,当时正在振武学校学习的陕籍学生白毓庚(秋陔)被推为武学界学生代表,和文学界学生代表胡汉民去面见清驻日公使杨枢,要求他和日方交涉,使其收回成命。杨枢拒不接受学生的正义要求,反而对学生代表大加斥责。白毓庚非常气愤,当场打了杨枢几个耳光。孙中山得知此事后,十分赞赏,即派和白毓庚熟识的同盟会员何子奇、景梅九介绍他加入了同盟会。陕西的其他同盟会员井勿幕、康宝忠等人也都参加了这一斗争。
井勿幕虽然当时年龄才十八岁,但他革命心切,富于爱国热情和斗争精神,并有一定的组织才干,因而成为陕西留学生中较有活动能力者之一。他东奔西走,与赵世钰等联系,积极开展同盟会陕西分会的筹组工作。他们一方面联络同志,商讨成立分会的步骤;一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发展新同盟会会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仅参加同盟会和同情革命的人数不断增加,也增强了陕西留日学生之间的革命团结和相互了解。
1905冬,井勿幕、徐朗西、张铣、马凌甫、张蔚森等陕西籍同盟会员奉孙中山之命回国进行革命活动。徐郎西去了上海,井勿幕、张铣等回到陕西,宣传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和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联络进步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的革命力量,发展王子端、焦冰(子静)、李异材(仲特)、李良材(桐轩)、柏惠民(筱余)、邹炳炎(子良)、高又明、马开臣、胡定伯、康炳勋(寄遥)、王授金(梦简)等三十余人为同盟会会员,奠定了同盟会在陕西建立组织的基础。1906年春,井勿幕在陕西三原召开同盟会陕西分会第一次会议,到会三十余人,宣传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和同盟会纲领,吸收同盟会会员,研究推进会务方法,创建革命组织和领导革命斗争。
1906年4月,于右任从上海到日本筹款,准备创办《神州日报》,经康宝忠引荐,会见了孙中山,同年9月在东京由胡汉民、康宝忠介绍加入了同盟会,被孙中山委任为长江大都督,负责上海一带同盟会事务。于右任在日本时,还积极参加了豫、晋、秦、陇四省留日学生协会的筹备工作,被推选为四省留学生协会会长。不久,于右任即由日本回国,以办报进行革命的舆论宣传工作。
1906年夏,井勿幕二次赴日本,和赵世钰遍访本省留学生,并联络外省同志开展宣传活动。
1906年秋,陕西的同盟会员代表井勿幕、白毓庚、赵世钰、宋元恺、张季鸾、杨西堂等十余人,在“明明社”楼上的一间大房子里召开了同盟会陕西分会成立会议。会议按照预定的议程,讨论通过了分会章程,选出了陕西分会负责人。白毓庚因为在反对《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的斗争中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赢得了陕西留学生的普遍拥护;同时,他已接受孙中山的指示,即将离日返陕开展争取陕西新军的工作。因此,到会同志一致推选他为同盟会陕西分会会长,以便他回陕后进行革命活动更有号召力。不久白毓庚回陕,在日的同盟会陕西分会另推杨西堂为会长,后来杨西堂因病回陕,又由赵世钰任会长。其他井勿幕、尚天德、宋元恺、杨鹤庆等都先后曾担任过同盟会陕西分会的领导工作。
同盟会陕西分会成立后,确定进行以下活动:(一)组织舆论机关,发行刊物,宣传革命思想。(二)广泛联系陕西省各校学生,扩大革命活动范围。(三)倡办各种新兴会所,联络省内其他阶层的进步人士,争取他们对同盟会的革命斗争予以支持,并发展新会员。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促进陕西人民的反清斗争,对配合全国的民主革命潮流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1908年重阳节,国内的同盟会会员和慕亲会的首领吴虚白秘密地组织了一次祭黄陵的活动。在祭文中宣布了“誓共驱逐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体”的宗旨和“共赴国难,艰巨不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誓言,体现了同盟会员的思想和行动趋向一致。
l908年l0月,井勿幕由日本再次回陕,组织革命武装力量,积极响应同盟会在南方领导的革命武装起义。这时,陕西的革命形势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同盟会员的人数不断增加,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一些重要的秘密据点已开始建立;省内的“交农”抗捐、争取矿权、路权、以及“蒲案”斗争正在进行。在这种革命潮流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原先的同盟会陕西支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斗争的需要。因此,召开一次同盟会骨干人物的会议,把原先的同盟会陕西支部扩建为同盟会陕西分会,就成为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1908年冬,同盟会员井勿幕、李仲特、景梅九、邹子良、李仲三等二十余人,在西安开元寺秘密集会,决定把同盟会陕西支部扩建为同盟会陕西分会。推举当时任西安高等学堂教习的李仲特为会长,由焦子静主管分会内部事务,井勿幕奔走各地,主管与同盟会总部及外省同盟分会的联络工作。会议还决定进一步联络哥老会、刀客和新军,加强与会党和新军的联系、争取工作,这对陕西同盟分会的革命党人来说,是斗争策略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因为陕西的哥老会和刀客,尤其是哥老会,其组织遍及全省,在陕西新军中尤为集中。革命党人利用这支力量共同进行反清斗争,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能的。
1910年春,井勿幕与宋向辰身负重要使命由东南返陕。中
会议主持人:井勿幕、宋向辰。会议召集人:高又明、伯筱余。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樊灵山、谢墉、王正身、丰协度、刘芬、雷尔清、张仲良、罗少鸿、高季维、任杰、刘溪庵、吴虚白、孙澄海、洪宝臣。
会议传达了同盟会总部指示,分析全国、南方诸省和西北的革命形势;拟订会章,通讯方法,筹备武装,宣传口号,秘制弹药,起义计划,分工协作等方面。
经研究决定:
1、由井勿幕、宋向辰、邹子良、柏筱余四人总揆渭北会务。
2、由柏筱余出资五千金,罗少鸿出麦二百石,由邹子良用于陕北宜君马栏山开设铁矿,冶炼屯垦,制造手榴弹和容纳各地党人。
3、会后,与西安咸长派郭希仁、张翊初、李桐轩联络,完善一切,取一致动作。
4、在渭北各县成立同盟会分会,订立会章,指导开展基层的工作。
5、西北军火无源,实为革命之首要,由高又明专司炸弹制造及黄色炸药之研制配备。
在陕西辛亥革命史秘密运动时期,“水榭亭会议”是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议程最多的一次著名会议。会议分析了辛亥前夜的革命形势,结合本省的实际,拟订了行动计划、联络方法和暗语,推动会务成立分会,发展实业,筹备军火等诸多方面。难能可贵的是会后雷厉风行,落实于行动。这些筹划对革命事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l9l0年7月9日(农历六月初三),同盟会、哥老会和新军中的领导人在大慈恩寺(大雁塔)举行结盟仪式。参加的有井勿幕、张云山、钱定三、张伯英、胡景翼、邹子良、李仲三、张聚庭、马开臣、党自新、张仲仁、万炳南、王荣镇、陈树发、朱福胜、马玉贵、马福祥、刘世杰、郭锦镛、陈殿卿、刘刚才、朱汉庭、张玉成、曹位康、郭胜清、张建有、陈同、吴世昌、李汉章、陈得贵、朱叙五、刘仲明、李长兰、邱彦彪、薛健侯、王克明等三十余人。结盟仪式是按照哥老会的传统仪式进行的,先由哥老会中资格较老的朱福胜带领到会者在供着关羽神位、陈列着香烛的桌前行叩拜礼,然后把一只大公鸡当场宰杀,让鸡血滴在酒里,每人都喝一点,称为“歃血为盟”。接着,又在关羽神位前起誓,表示经过这次结盟后,双方力量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共图反清大业,如有违背,神灵鉴察。后来,把这次结盟的人称作“三十六弟兄”。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针对哥老会首领们文化程度低,迷信色彩浓厚的情况,如果用书面的形式订立盟约,既不易为哥老会成员所接受,而且也容易失密,于是就采取了这种虽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却简单而有实效的办法。大雁塔结盟,标志着同盟会陕西分会和哥老会联合战线的正式形成。此后一直到西安起义,在革命运动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哥老会实际上已经接受了同盟会的领导。
从此,陕西的反清斗争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比较一致的行动,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执笔:孙志亮、张应超等)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第二编 :辛亥革命在陕西
- 下一篇:附:祭黄帝陵文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