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昔日道场玉华宫 今日玄奘纪念馆
深山藏古寺。玉华山中的玉华宫以及废宫为寺后的玉华寺,在唐代曾经兴盛一时。一千多年后,玉华山的地面上没有了宫、寺的踪迹,仅剩下宫名、寺名而已,但这里并没有沉寂,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2011年10月5日,传媒新锐卢剑利与宜君县文友樊鹏在玄奘纪念馆参观留念
平心而论,位于古都长安以北120多公里处的玉华宫,无论从哪一个层面去考量,它都具备了成为一处文化圣地、一处优秀旅游目的地的潜质。唐玄奘大师一生译经1335卷,在玉华宫就完成了682卷。玄奘在玉华寺译经6年有余,最终译完了取回的佛经,在此圆寂。当年玉华寺已成遗迹,在玉华宫旧址上建成的“玄奘纪念馆”已向社会开放,展出了与玄奘有关的文物、经卷、图片及塑像。
玄奘纪念馆由三藏院、碑林院、文物陈列院组成。
三藏院两侧长廊,陈列着长达100米的玄奘生平汉白玉浮雕。馆内收藏有我国最早的佛足印石,历史记载为玄奘法师请制;高7.5米的唐代陀罗尼经幢;玄奘大师翻译流传的大量佛经;刻着玄奘手迹铭文的石雕金刚座;唐太宗《建玉华宫手诏》以及玄奘《谢得入山表》原文等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
玄奘法师文物陈列
玄奘法师文物陈列
玄奘法师文物陈列
玄奘法师文物陈列
玄奘法师文物陈列
据历史记载,唐贞观二十二年八月,太宗皇帝在玉华宫为玄奘法师亲笔御撰大唐三藏圣教,高宗皇帝又作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唐永徽二年,高宗李治废玉华宫为玉华寺,公元659年将玉华寺赐供玄奘翻译佛经,直至公元664年圆寂成佛,玄奘大师在玉华宫的近6年多时间里,译经讲学,广做佛事,使玉华宫成为当时世界佛学交流中心。
玄奘大师不畏艰险,矢志不移,献身佛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鲁迅称玄奘是中国的“脊梁”,梁启超评价玄奘的业绩是“千古一人”。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玄奘热”,有考证玄奘生平的,有重走玄奘路的,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为“2006中印友好年”特别奉献的跨年度、跨国界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玄奘之路——为坚持喝彩”,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玉华寺因玄奘法师而名扬天下,玄奘法师在玉华山工作、生活,使玉华山有缘成为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之一,在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德高望重的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认为,玄奘法师孤征十几载,独行万里路,译出经论1300多卷,卷数之多,译笔之严谨,语言之优美,古今中外,罕有伦比。国外把玄奘的麻鞋当作佛的足迹一样尊敬供养,享有这样高的尊敬,除了各大宗教主之外,历史上尚无二人。他曾动情地说: “玄奘法师美仪如画,庄严如神。”有不少人不远万里来玉华宫参观、瞻仰玄奘法师生活过的遗迹。他们说,面对玉华山的清风流翠,站在玉华宫遗址上,玄奘法师心忧苍生、苦修普度众生的面容和身影仿佛浮现在眼前。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