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孔四贞的爱情
这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活了75岁的孝庄文皇后死了。听到消息,孔四贞已经没有悲痛,她只为自己感到更加的凄凉。
作为孝庄的义女和硕格格,她应该哭。可是她也已近50岁,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兄长,没有了夫婿,没有了儿子,一切的亲人都在战火中被杀了。曾经强悍的她,曾经比“花木兰”还英姿飒爽的她,除了大清帝国还依然,其他都没有了。自己为了大清,一无所有。
父亲孔有德临死前对她和兄长的保姆说过,“此子苟脱于难,当度为沙弥,无效乃父一生驰骋南北,下场有今日。”南明李定国运用象战之术大破桂林城之后,杀了她们全家一百多口人,毫不痛惜。想想,父亲也曾是明朝的官员,只不过在战火纷飞中,被逼易主,到最后,随着登州大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屠城的最后,自己也难免一死。可惜,明白太迟了;命运无法改变。
桂林是她和兄长最美好的记忆,没有了随军的迁徙,她曾梦想着一直这样稳稳的住下去。可怜兄长孔廷(庭)训,没有当成沙弥,在顺治十五年(1658年)被李定国处死。父亲孔有德打入桂林,瞿式耜、张同敝竭力规劝道:“吾断不杀忠臣,何必求死?甲申闯贼之变,大清国为先帝复仇,且葬祭成礼,固人人所当感激者。今人事如此,天意可知。”但喝茶谈笑的瞿式耜、张同敝视死如归,宁死不降,还设法同南明将领联络,父亲惟恐有失,遂在十二月中旬把两位南明官员处死。父亲对瞿式耜的儿子没有下手呀!
父亲曾是大明的官员,从辽东到广西,不是被军饷所逼,不是被贪官所陷,也不至于抢孙元化的红衣大炮去投清。孙元化是父亲的大恩之人呀,父亲害了恩人,一直悔悟。虽被封为四大王之一的“定南王”,但还是打不完的仗。
打不完的仗,南明、大清,大顺、大西军,混战不已,老百姓生灵涂炭。自己是大清的和硕格格,最后也生下了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影子。
自从康熙二十一(1682年)回到阔别16年的北京,孔四贞知道自己已经一无所有了。军队交给了大清八旗分管,尽管有自己的郡主府邸,但空荡荡的,丛草杂生,没有一点人气。她不喜欢阴气十足的宫殿。
兄长死了。命运多舛,留下自己与青灯清香作伴。虽然有孝庄皇后派人来看,她知道,孔四贞已经没用了,彻底被人遗忘了。
在家里供奉了佛龛,日夜诵经,为自己的家人祈福。
一切皆为虚幻。但她不能忘记,她的爱情,刻骨难忘的爱情,只用这些陈年往事,让她在孤寂中倍感温暖。
风不动,树不动,她的心有点动了,因为爱情而冰消雪融,也因为爱情而乱箭穿孔。
“春日酿成秋日雨。”想起爱情,孔四贞心里有了几分甜蜜。她永生难以忘记,顺治九年(1652年)六月二十九日凌晨,父亲家人以身殉国。她稀里糊涂被带出城外,颠沛流离。二年之后,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初三,她,孔四贞,一个13岁的小女孩,和官兵押送父亲的灵柩至北京。在她的心中,只有北京才能给她安定,让她感到温暖。
白缟素服,想到自己成了一只失去父母的孤单鸟,孔四贞泪如雨下,满脸梨花。见到了为他做主,打他五岁的顺治帝,她大感皇儿浩荡。皇帝英俊超速,也在她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除了兄长,顺治是她觉得最亲近的男人了。可惜,兄长当时不知身在河处。
顺治赐孔有德谥“武壮”,并令朝廷大小官员轮流守灵,“设蘸诵经十八昼夜”,建祠“春秋致祭”。她真的感动了。孝庄皇太后看她可怜,收她为“和硕格格”,老百姓也称“和硕公主”,让她享受荣华富贵。
她知道报恩。她没有想到,当时顺治皇帝一眼看上了她,只是暗暗压在了心底。
尽管她小,但她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大清需要她这面旗帜。这些,她不会知道。
她只知道,皇太后让她住在紫禁城宫里学习满汉文字,学习宫中礼仪,学习兵书战术,还让她督促顺治皇帝读书学习。
在她到北京后的13天,顺治皇帝迎娶了14岁的蒙古族姑娘博尔吉济特氏,并被册封为孝惠章皇后。她看到了盛大的结婚场景,还为皇帝高兴呢!没有想到,皇帝却只当是母亲送了一件礼物,当成了摆设。
她看到了皇帝的无奈,不满和反抗。
在前一年,即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顺治将吴克善之女——博尔吉济特氏由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那是孝庄太皇后的女侄女呀!满蒙一家。就因为是多尔衮包办,就因为不会汉语汉文,熟读经史子集的顺治皇帝把花容月貌的新娘晾在一边。
她懂顺治对她的爱怜之心。但是她不敢多想,因为自己实在年龄还小,从没有想过这些事。
但是顺治皇帝已经离不开她了,经常借读书和她谈古论今,开心不已。她知道此刻皇帝还爱着另一个人,那就是董鄂妃。董鄂妃的丈夫是皇帝异母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儿。董鄂妃琴棋书画无所不知,特别精通汉文书法。是皇帝的红颜知己。孝庄太皇后知道,皇帝对两次大婚不满,对自己有反抗的意思,但是再怎么也不能抢夺自己弟弟的媳妇,这样,大清帝国有何体面?皇帝成何体统?
越压制越反抗,皇帝到了非董鄂妃不娶的份上了。尽管皇太后颁布了“停止命妇入侍”的懿旨。
太皇后在四月的一天,四贞记得,宫里春暖花开,花木吐芳。那是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春天,皇太后和她拉起了家常,显得异常可亲,问她是否完婚,她随口说:“家父在世时,已将我许配给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太后愣了一下,叹着口气说:“既然当不了我的儿媳妇,就当我的女儿吧!”她忽然醒悟,忙说:“那只是口头说过。”后来她听说,皇太后心里已经决定册封自己为东宫妃。
“百世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
打心里,她是喜欢皇帝的,但是又不敢想。孙延龄是什么样子她也不知道。她想找自己喜欢的人,但是已经不可能了。
皇后想着她是广西将士的旗帜,想着大清帝国的统一。她只能暗暗祝福顺治,有缘无份,她成了皇帝的水中花、镜中月。又因为这句话,她要嫁给孙延龄。
但是她心里不甘,一直等待着皇帝。
皇帝已经深陷董鄂妃而不能拔出。
顺治十二年(1555年)七月初三,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儿忧愤自杀;八月二十五日,顺治即纳董鄂妃为贤妃。顺治十四年(1557年)董鄂妃生一子,可惜夭折;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因为失去幼子,操劳过度而去世。顺治在景山道场为其超度亡灵。
刚娶董鄂妃之时,四贞心里很难受,发奋读书;她看到皇帝高兴,自己也高兴起来,勤政的顺治让她越发喜欢;最后董鄂妃死后,她觉得董鄂妃其实是替她死的。宫中各种繁文缛礼,满族各种礼仪规定,她受不了。
“乾清宫上好消息,圣明天子是知音”。疲惫不堪,过度劳累的顺治在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三,因为出天花而驾崩。多铎也是早因此病而亡的,满族人入主中原,对天花缺乏免疫力。顺治每年要去南苑躲避,不想因为红颜知己而死,天花入侵而亡。
孔四贞这年已经20岁,出落得亭亭玉立,超凡脱俗。自己心里爱的人死了,她要去送葬。在她和顺治过去一起骑马打猎去往马兰峪的路上,睹物思亲,悲伤不已。
爱断情伤。她的初恋,她最珍惜的神交爱情一开始就这样结束了。
皇帝死了。广西战局不稳。孔四贞呆在北京紫禁城已经没有大多意义。本来她在顺治十三年(1555年)入京就应该完婚,可是因为顺治一直拖着,现在不完婚,广西的将士怎么想?8岁的康熙已经继位,孔四贞也已经20岁了,皇太后为新婚的孔四贞和孙延龄建造了官邸。
孙延龄身材魁梧,长于击剑,精通音律,但是长期的打仗,他没有读过多少书,这和孔四贞有些差距。加之分别8年,身处环境不同,差异更大。夫以妇贵,有点清高的她,的确当时看不上孙延龄,甚至有些轻蔑和嘲讽。即使孙延龄要见我,也要我同意,他这个“额驸”实在窝囊。
“乱世出英雄”。孙延龄也想出人头地,为大清立下军功。他呆在北京也没有多少意思,就像回广西。此时,四贞也觉得呆在北京没有什么意义。皇恩浩荡,她想为大清,也为顺治做些事情。
康熙五年(1666年),在广西指挥定南王部下的老将线国安因为年事已高请求致仕。这是一个千载难得的机会,孙延龄撺掇她回广西,企图摆脱她的光环。“桂林山水甲天下”,此时的桂林,满目苍夷,战火纷飞。四贞知道,自己非去不可了。大清已经养了她十几年,该去了。也因为逐渐成熟的她看到,朝廷动荡,一朝天子一朝臣。康熙二年(1664年初),父亲祠堂的立碑被辅政大臣去掉了,也取消了祭祀;皇太后“义父”汤若望在康熙四年(1665年)被做出凌迟处死的决定,险些丧命;自己一个汉族小小“义女”,自身难保。
她要从军报国。躲开这个是非之地。不想,自己身不由己,和夫君孙延龄陷入更大的权力之争,更大的漩涡之中。
顺治帝福临临终之时,本不想让玄烨继位,皇太后和汤若望等人周旋,必须让玄烨继位;顺治选派了亲信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议政大臣,辅佐幼帝。四人中,鳌拜最为专权。
孔四贞是以“和硕格格”的身份去广西指挥父亲的部下的。不想行之淮安,辅政大臣追发谕旨:册封孔四贞为一品夫人。也就是说,以她格格为主变成了以孙延龄为主。孙延龄心里暗自高兴,四贞她心里实在有些不舒服。谁在猜疑?朝廷难道不信任他?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长途跋涉,非常劳累。等孔四贞到了桂林,才知道多少人不希望她来。她原本可以带上孙延龄远走高飞,过上他们桃花源般的生活,可是她要感恩,孙延龄要军功,各种欲望太多了。他们的结婚,更多是一种承诺,需要。
线国安致仕。老将马雄想他应该是接班人,不想来了四贞。居功自傲的马雄根本不把孙延龄放在眼里,四贞拿他没有办法。欲望极强的孙延龄培植亲信,被人授之一柄。“一品夫人”让孙延龄公开揽权,在大清朝廷和叛将“吴三桂”之间摇摆不定,犹豫不决。自己为了制衡,听信定藩包衣戴良臣,王永年的话,逼得孙延龄走向吴三桂。四贞知道,她是吴三桂的干女儿,兄长孔庭训是吴三桂的女婿,那是父亲生前和吴三桂定的娃娃亲,可惜兄长已死。吴三桂又反叛,尚可信、耿忠明等“三大王”蠢蠢欲动。
她知道,孙延龄作为自己的夫婿,是不会背叛大清的。但是大清的种种猜疑和言官的弹劾,让孙延龄不得不为自己考虑。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没有干什么,是大清真正的驸马,都被朝廷处死,更不要说孙延龄了。
自视清高的孙延龄夹在她四贞,吴三桂、大清朝廷之间,摇摆不定,被吴三桂分为临江王。在孔四贞和傅弘烈的规劝下,孙延龄有所悔改。但他为了保存实力,对吴三桂不称臣,只称婿。最后还是被吴三桂识破,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派侄孙吴世琮诱杀。自己也遭到了六年的软禁。
撤藩、平藩也罢,其实孔四贞早想交出定南王的部下和领地。
在六年的软禁中,她才渐渐明白,她只是皇太后,吴三桂等人的棋子,什么“义女”,全是为了那她来控制定南王的部下,以统治天下。
吃斋念佛。自己唯一的儿子也被吴军杀死。她已没有对孙延龄的仇恨了。不是自己的性情刚烈,不是自己的趾高气扬,不是自己看不起,不是自己旧部杀了夫君兄长孙延基,步步相逼,自己能失去夫君和儿子吗?夫妻的隔膜直到孙延龄死了,才慢慢化解,可惜已经晚了。
孙延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没有战争,他是一个好丈夫,他也是一个好妻子。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藩平定后。孔四贞回到了阔别16年北京。身经百战,物是人非。她憎恶这个地方,顺治帝已经死去;为了她,在迎娶了董鄂妃,福临还记着她,为了孙延龄犯法,顺治帝法外开恩;她爱这个地方,让她有了一段美好的爱情回忆。她想起了柳如是、董小宛,一个一个“秦淮八艳”都比自己活得精彩,为了爱可以大胆追求。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她口口声声为了国家,自己什么也没有了。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她烧香祈福,为了自己的家人、爱人,儿子和一切善良的人。
人本无善恶。她恍然间觉得顺治帝从五台山身披袈裟向她走了;又梦见孙延龄和儿子那难舍难分的神情。
死后,她和她的爱恨情仇堆起了个据说叫“公主坟”的地方,在北京长安街的西端,充满无限的神秘和眷恋。
2011年9月14日夜于长安
备注: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修改中。只想缝补失去的历史、情感而已。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诗歌)把酒问明月
- 下一篇:(散文)我在等你回来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