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激情碰撞》下的文字沉淀—读郑长春散文集《激情碰撞》
从15岁开始发表作品至今,二十多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长春外表趋于内敛,但是对文学的痴情、挚爱,激情一直未变。喝酒论道,指点江山,青春作伴,激情飞跃,十多年前在他住的地方边家村,一想起这些往事,我顿感岁月的无情和残酷。
长春坚持下来了。以一颗炙热的善良之心,一种忧患的意识和坚毅的执着精神,剖析当下的现实,进行在场散文写作,取得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文学“破茧”和超越;激情碰撞,他的文学激情犹在,文字更如陈年老酒,真情的日积月累洗涤、积淀,让我独到属于他自己的醉人的芳香。
80年代末期,作为共同的中学校园文学队伍中的一员,长春如同旗手,从中原河南漂泊到古城西安,从豫西南的一个小乡村辗转到长安大都市,由一个文学少年成长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再到一个有实力的散文作家,其中因为生活的困境,转变了人生的许多角色,但是文学的大笔如椽,文学的梦想还在,在“文学依然神圣”的崇高精神引领下,以自己艰苦不拔、勤奋努力的秉性,实现或者说见证了70后文学写作者的不凡轨迹。
越是在艰苦的日子,越是不能放下崇高的理想。在无数次的生活挣扎中,在面对各种诱惑下,虚名功利没有消解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和信心。日子走到了今天,我们共同的坚守、挺住,就意为着我们的胜利。
在《激情碰撞》这本散文集中,我看到了长春心怀天下忧患的思想,尽管每天身心交瘁,但是不忘自己的道义和责任。在他长篇散文《古镇遗梦》、《龙乡漫记》、《寻根中原》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经济改革中村落的遗失,民风民情的无可挽回;人类在自然灾难和生存危机下弱小和可怜;揭开历史的迷雾,寻找中原之根和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的包容之心。长篇散文需要作者有深邃的思想,构架、布局、驾驭文字骨架的能力,以及个性化语言的色彩。长春以新闻工作者的敏锐和敏感,紧抓当下的实际生活,写出了有思想、有简介、有文化、有深度的“大散文”了,是对自己的考验、挑战和尝试。旅途笔记、故乡之恋、人生况味、岁月留痕、人间真情,这些散文,用自己的真心串起来,闪闪发光,闪耀着文字的光芒,温暖、慰籍着我们的灵魂,展示着长春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并且力图通过自己的叙述,来展示给我们一个处在红尘中充满苦痛和快乐,也自信和迷茫的真实的自我。可以说,长春成长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他的散文,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现实生活的写照。当然,这种写照是极具人情味的,不是简单的照相底版,而是现实在长春心灵映照下的文字记录。
心中有爱,天下无敌。长春长春,文字长青。他在尽可能的继承并不断突破着传统的散文写作方法,试图从思想、文化、情感、语言等等方面,以充满激情的先锋姿态构筑自己坚实的散文“堡垒”,在静水流年里,留下一些记忆,来分享自己写作的快乐和幸福。
我心本狂野,激情难磨灭。长春如同路遥小说《平凡的日子》里面的主人公孙少平一样,孜孜不倦,有着底层生活的经验和草根的原始情怀,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断在文学的路上探索、努力和收获。尽管由于他的新闻职业性,过多的引用了一些新闻数据,或者说历史史实,可能有伤散文的血肉,但是散文的气脉和肌理仍很通畅和强劲,可能在以后写作中需要克制和梳理,需要保持对散文文学艺术性的警惕和追求,多些学问研究和哲思、人文关怀,以人间的美善和大爱来感染每个读者,这样,他的散文更趋丰润和完美。
小说家二月河对长春说:“在掘一寸 即见黄金”。文字是我们思想、情感凝固的美,需要我们不断去开拓、探索和坚守,耐心的毅力和认准的“目标”。长春既然认定了文学之路,那就需要备受苦痛煎熬和孤独寂寞,激情也罢、愤怒也罢,无援的思想,愤怒的归途,都最终需要我们以平和之心,不断沉淀自我,包括思想、情感等等。尽管当下生存的困境、社会的浮躁,这些不应为我们热爱文学大打折扣,文学不仅仅是个人事情,也理应成为一个民族的标杆。写作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有社会的责任。
祝愿长春在散文写作中让激情碰撞,在梦想和现实的摩擦中,闪耀出灵光。也让散人更加有韵味、有风度、有深度,有意思,更有意义。
2011年9月5日夜于长安
备注: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修改中。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