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时节--廖宗蓉油画作品展“时光中的时光”即将开幕
廖宗蓉油画作品展:时光中的时光
时间:8月29日---9月3日
地点:西安美术学院西部美术馆
主办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科研处
西安美术学院教务处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
西部美术馆
协办单位: 大奥科技
吉美彩印
瑞欣地产
天下画界
支持媒体:
艺树杂志
城市经济导报
廖宗蓉的展览分三个阶段,前期是在俄罗斯留学及刚回国画的,看这些作品不能说有了正统的俄国风格,反而感觉被他浓重的家庭亲情题材所覆盖。这让我想到:画画的人常常一看就会,一学就通,于是苦恼就来了,要时不时寻找一个前行的坐标,而画风的翻新又多了本无所谓的张望。这种刻意的学习是不是会迷失已有的性情和习惯呢?其实,廖宗蓉的所有创作都透出:他所“学习的”总被他“关注的”所代替,(“知者不智,智者不知”)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肯定,廖宗蓉是一个靠视觉敏感把握自己的画家。
以画模特儿为主线的“俄式”造型训练,一度成为我们对“前苏联”美术教育的固有认识,不断地被翻起来讨论成功与不成功。而俄国深层文化背景所滋生的现实主义叙述方法的当代意义常常被当前的批评家所遗漏,也被大多数留俄的学生所不计。廖宗蓉看似漫不经心,但《零距离》这件作品自然的链接起画家的俄罗斯绘画表现情节,作品记录了他回国后初见儿子的瞬间感受,这个“瞬间”不能不使人联想到列宾的《意外归来》,都是亲情疏离后的重逢,但时代背景及题材内质的揭示点不同,在对待戏剧化的情节转述上,廖宗蓉有了自己的角度。列宾利用温和的室内空间色调,组合起人物性格矛盾冲突的戏剧化经典样式,作品作者以第三者的立场,即:看的立场,通过孩子的眼睛审视着突然回家的父亲那生疏、忐忑不安的表情,从而揭示出“意外”背后的动荡时代。而《零距离》是孩子的一个特写,是当事人近距离的视觉触摸,画面中寂冷的色调加深了当事人--父亲长久的思念的暗示,这个特写不是“意外”,而是意料之中的瞬间,也是通过孩子的眼睛,但审视的是自己,同样是戏剧化的情节处理。这“第三者”与“当事人”有了叙述方式的差异,陌生感生于画面,有种揪心但不伤心的精神领会,因为温暖留在父亲的内心。这一点很“中国”,我们不是常常“借物寄情,物我两忘”吗,在这里主体的感受总是第一位的。
接下来,廖宗蓉有一个“花系列”作品,他试图通过“花”对生命的本体进行东方式的诠释。而我看这些作品,还是情感与视觉瞬间的把握,虽然表面上更“中国”了,但满画面弥漫着一种跳动的,暧昧的,游离的情绪。瞬间与永恒的纠结是他画面中涂不去的印迹。其实,生命这个主题就是情感,瞬间的现象借了花开的时节。这些作品在曲江展出时,王华祥说:“画很有意思”,我说:“那是因为作者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第三个阶段是廖宗蓉进入“纺织城艺术区”后的作品,虽说艺术创作不适合群居,但“纺织城”相对自由的空间,相对“学院”艺术区与社会的近距离,这群青年艺术家像进入“解放区”一样。廖宗蓉的关注点也自觉地回到“社会题材”,关心起对面的公园来了。“公园”是一个散淡的地方,习以为常的《晨练》《照相》《溜冰》已记录式展示化解了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冲突。绘画表现中的色彩与空间被一种夏日正午的阳光所控制,这组画有自然主义的味道,也应了廖宗蓉“不批判”“不丑化”,力图寻找生活真实的观点,这组画还在进行中,他的本意企图通过公园题材,进一步解读这个空间中“集体行为”和“私密个体”的特定涵义。这种艺术上的自律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期待着。
最后要说的是廖宗蓉从附中、大学、研究生都是在学院渡过的,其创作轨迹有着浓烈的学院气质,应该说是在有教养的规范中做着另类的探索,说到“另类”是因为廖子在油画上不是“科班”(留学俄罗斯后学习的油画),但他不屑于“流派”的纷争,也不愿随波逐流。正是他的“性情”与受教育的背景决定了它探索的意义,他在绘画中的压抑不住的表现欲最终会成全他自己。
杨锋
2011年8月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