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隐者(上)
走在山间小径的僧人们,行走诵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终南山“无名茅篷”的主人,每天舞剑是他的必修课。
居住在观音山南静池的正纯,每天在院里行走修行。
僧人在海拔2400多米的秦岭梁上诵经。
僧人在为被毁坏的古树祈福。
大雪封山前,妙莲尼士下山背粮准备过冬。
面对群山,静思悟道。
从东北来的金东,在这里已经居住两年了。
山中修行人的居所,也是驴友们小憩的地方。
在中国历史上,隐士文化可谓是重要与奇特的一部分。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不食周粟的叔齐、伯夷,不仕秦政的商山四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而位于秦岭山脉的终南山,因地势险峻、林茂泉甘、鸟兽繁盛、物产丰富,加之濒临京畿之地,便受到古往今来众多修心养性者的青睐。
“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玉楼台”。终南形胜,峰峦叠嶂,竹掩松映,激流飞瀑,钟鸣琴奏,不仅景色秀美,而且人文资源丰富,它既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亦是中土佛教的传播源,越发使隐居于此的仙家、高士披上了神秘的色彩。相传西周开国元勋姜子牙、隋唐药王孙思邈、金元时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等都曾做过“终南隐士”。盛唐之时,因终南山距京都长安最近,便成为诸如司马承祯等名仕隐居生活的首选地,他讥讽卢藏用以退为进,走“终南捷径”,更使隐逸风尚遍及朝野。但真正回归自然、乐山趣水、隐逸终身的当属王维。
除此之外,终南隐士之盛还有三个原因:一是其为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之分水岭,地理气候之分界线,林茂水丰、野果满山、四季分明、气候适宜,为山居生活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环境;二是终南山隐居的传统从未间断,自隋末静霭率徒入锡谷隐居建七十二茅篷至今,或避嚣静志,或躲灾逃难,或闭关辟谷,或志在山水,或治学养性、或求医问药,或礼佛悟道……林林总总,隐居者之间相互切磋交流,有助于建立信心并使之传承;三是这里民风朴实,山民们对这些隐士们尊敬有加,常常资助,一旦有茅篷搭建,便会得到当地民众的扶持,彼此和睦相处。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当今,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文/郝小奇 图/宋艳刚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长安画派"长安精神"全国巡展引发艺界强烈…
- 下一篇:《清尘道人诗画集》出版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