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家二级动物秦岭细鳞鲑濒临灭绝
秦岭细鳞鲑
秦岭细鳞鲑(Brachy mystax Lenok tsin Lingensiszi)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细鳞鲑的一个我国特产亚种,由中国学者发现并定名,仅以“点状”分布于流经甘肃渭源、岷县、漳县、甘谷、张家川和陕西陇县、周至、长安、宁陕等秦岭深处河流中,以及流经陕西太白、佛坪的汉江支流等地。细鳞鲑的地方名称很多,如桦鱼、花鱼、五色鱼、黄花细鳞鱼、小红鱼、梅花鱼,在东北还被称为细鳞子、江细鳞等,这些名称都是我国民间根据它的外形特征而起的较为形象的名字。
细鳞鲑以动物为食,也是淡水鱼类中比较贪食的种类之一。从4月底到8月为它的摄食旺季,早晚摄食活动非常频繁,阴天则全天摄食。食物主要有小鱼、鱼卵、虾类,以及蜉游、飞蚁、莹火虫、瓢虫、牛虻和其他昆虫等,饱食后胃内食物可以达到自身体重的10%。采食的时候,它还能经常跳出水面捕捉飞在水上的昆虫,一天可食100多个虻、蝇等。它在吞食鱼卵时,往往也把水底的树叶或枝条的碎片一并吞入。细鳞鲑的胃很大,为白色弯管状,胃壁很厚,但肠非常短,仅为体长的三分之二,有幽门盲囊65—75个。
秦岭细鳞鲑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及人为因素,该鱼种已濒临灭绝秦岭细鳞鲑是一种珍稀的鲑科陆封型冷水鱼类。目前的种群数量已极为稀少,亟待保护。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秦岭细鳞鲑的生存影响很大,最近几年,秦岭深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主要以烧柴为生,并且大部分群众=去上山挖草药,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比较严重。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秦岭细鳞鲑种群数量急剧的减少。栖息环境的萎缩。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秦岭细鳞鲑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秦岭细鳞鲑是一种冷水性鱼类,对水温有严格的要求。水温条件低于18℃。近几年,持续的干旱的影响。气候变暖,使得曾大面积分布在河里的秦岭细鳞鲑栖息环境越来越小。全球气温的变暖,对它将来的生存提出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持续的干旱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当地农业虫害比较严重,农药大面积的使用,农作物无法全部吸收农药,残留农药和未用完的农药直接进入水体。对水体的污染很严重。尤其是除草剂的使用对鱼类具有严重危害。同时现代物质文明的冲击,不断的在改善着当地人的生活,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入河中,同时,自然洪灾的频繁的发生,造成水质浑浊度提高,对秦岭细鳞鲑的生存造成的威胁。山洪的爆发,冲走了河中的大型砾石,呛死了许多秦岭细鳞鲑。使得种群数量不断的减少。不少地方持续的干旱,使得河流的水量在不断的减少,森林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功能下降。草原蓄水,改善气候等功能在退化,使得水量的减少,水质的变化,据调查,现在水量比10年前下降1/3。使得秦岭细鳞鲑栖息地区河流中大型砾石裸露于空气中。严重影响了秦岭细鳞鲑的栖息环境。成为秦岭细鳞鲑的濒危的原因之一。
人类的捕杀是秦岭细鳞鲑濒危的主要原因。秦岭细鳞鲑肉质细嫩鲜美。无肌间刺,有防止血栓,加快伤口愈合之功能,亦称脑黄金,宋代即为朝廷贡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因其秦岭细鳞鲑的较高食用价值,引起人类的贪婪使的这一珍贵鱼种成为濒危物种。人们使用电、毒、炸、捕等手段进行猎杀,使得秦岭细鳞鲑急剧的减少。由于秦岭细鳞鲑生活环境要求的特殊性,秦岭细鳞鲑资源稀少性,秦岭细鳞鲑并不能成为当地人的经济产业。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地质队和来自四川养蜂者使用“鱼藤精”对秦岭细鳞鲑造成毁灭性打击。“鱼藤精”为一种植物性杀虫剂,有效成份为鱼藤酮。其对人、畜毒性中等,对鱼、猪为剧毒。对其秦岭细鳞鲑毒性大,范围也极大,在上游放“鱼藤精”,整条河流20km——50km范围内,水生动物全部死亡。据调查,当年地质队整车整车的在下游的拉秦岭细鳞鲑及水生资源。“鱼藤精”的使用使得秦岭细鳞鲑的数量大面积的减少,几乎灭绝。
人为的破坏成为秦岭细鳞鲑濒危的主要原因。栖息地的斑块化,人类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的结果。使得秦岭细鳞鲑这一珍惜水生资源成为濒危物种。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造成的秦岭细鳞鲑栖息地和分布区逐渐压缩。长期对秦岭细鳞鲑的资源关注不够,数量仍然在不断的减少。保护它现有的生境,减少人为对秦岭细鳞鲑栖息地的破坏,成为我们保护秦岭细鳞鲑的当务之急。
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省级自然保护区自2004年批准建立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以秦岭细鳞鲑为主要对象的珍稀濒危物种,使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等生态系统得以改善。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杂文)历史正在野史戏说中迷失
- 下一篇:(评论)张又侠:历练丰富、资历完整的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