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云人物珍贵墨迹亮相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民族救亡,各个时期的风云人物早已被人们所熟知,而他们造诣颇深的书法艺术作品却很少公开。近日,在我市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亮相的一批珍贵书画作品,就反映了这段时期的时代风云及这些风云人物的精神风貌。
风云人物书画精品落户西安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座落于秦岭北麓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错落有致的古民居,古朴典雅的拴马桩及上马石等各类石雕艺术品,委婉动听的碗碗腔和原生态的老腔表演,在这里构成了靓丽的民俗风情画卷。博物院经过20多年的筹备和建设,截至目前,已抢救保护历代石雕、砖雕、木雕、古建筑以及大量生产生活遗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33600余件(套)。主要包括8600多根拴马桩,16000多件各类雕刻艺术品,6000多件民俗器物,3000多幅古今名人字画。其中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的书画就有1500幅以上,包括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黄兴、胡汉民、于右任、井勿幕、冯玉祥、杨虎城、张学良、张灵甫等近百人的墨宝。这些书画作品小到书柬、信札,大到丈二披,内涵深刻、装裱精致。
长期以来,辛亥革命、民国时期风云人物书画作品未能引起收藏界的重视,这些作品存于少数民间藏家之手,大多博物馆不愿意收藏这些作品,以致在书画市场上难得一见。改革开放初期,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的
1997年王勇超开始着手筹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当时国家没有出台民间收藏的政策,在筹建博物院的过程中,王勇超深刻地认识到辛亥革命以来至民国时期的书画艺术的珍贵历史价值,他从收藏研习名人字画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他说:“通过收藏书画我逐渐认识到这些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一个阶段的历史记忆,是先辈们奋斗精神的象征。”
近年来,这个时期的书画收藏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有关部门也开始高价征集此类藏品。王勇超告诉记者:“陈独秀写给李大钊的三封信,共6页,被国家博物馆花2400万从拍卖会竞得,说明这类藏品逐渐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民族记忆”的重要见证
“现在国家强盛,国泰民安,人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正好我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有责任把这些东西在保护起来的同时展示出来。”王勇超对记者谈到。
为了铭记这段珍贵的“民族记忆”,让饱含时代精神和民族情感的文化遗存教育更多人,王勇超决定建一个专业的书画展厅与广大观众分享这批书画作品,并从中感悟先辈们的人文修养和崇高理想追求。经过不懈努力,展厅落成,这些作品终于与观众见面。王勇超表示,这些作品安身西安,与西安有缘,在西安找到一个归宿,是陕西、西安人民的一笔精神财富。“国内众多民间收藏人士都看好这些作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愿意出巨资买走,但都被我一一婉言拒绝了。就拿杨虎城的书法作品来说,几年前有一个大买家多次想买,我都没答应,因为杨虎城将军是咱陕西人的骄傲,深受西安人民爱戴。”王勇超说,“不能因为一些小利造成终身遗憾。西安作为‘辛亥记忆’的重要驿站,当年很多重要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西安。我在有生之年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些作品保管好、传承好。”
百年沧桑,书画见证。正如王勇超所言:“这些书画让我不断读懂历史、感悟人生,与先辈们对话,深受启发,感受到思想的光芒。仔细品味这些作品后,我对文化的热爱,对先辈的崇敬更加强烈了。通过收藏我不断向老前辈学习,在学习中发自内心地敬仰先辈,将他们的精神作为人生的坐标。这种敬仰也驱动着我开始特别留意收集先辈们的书法精品。现在博物院收藏了许多不但精美,而且尺幅很大的书法作品。”在闲暇之余,王勇超通过这些书法作品了解民族历史,了解他们的人生,并以此为乐。“我对人生的乐观、享受、追求全都体现在这上面,烦恼的时候,拿出一些好的书画作品看一看,回味无穷。过去学历史都是学点上的、面上的东西,通过欣赏这些书法,我对整个20世纪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就感觉是往前推了100年,似乎我现在已经活了154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是无限的。真正的包容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我通过收藏书画获得的感悟。”
先辈们留下的思想果实和文化财富是永恒的,精神财富是广泛的,已熔铸于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传承中。陕西师范大学
饮水思源,先辈们的文化创造成为我们今天不能忘却的纪念。傅功振认为:“这些书画为我们了解历史、研究这个时期文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是珍贵难得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长安牛郎织女传说榜上有名
- 下一篇:“红星照我去战斗”书法展17日举行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