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襄渝线
二十多年前,一群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们,怀着对伟大领袖的无限忠诚,怀着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来到陕南山区,来到了襄渝线,用他们刚刚成熟的身体,用他们娇嫩的双肩,成为襄渝线建设的一员。二十年后,当他们事业有成,人到中年回首往事的时候,那一段如火如荼、刻骨铭心的经历,一定在烙烤着他们,那炼狱一样的人生,深深地印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上,因此,有了“情系襄渝线”的活动,有了小寨俱乐部的这个展览。
当建设襄渝铁路的第一支铁道兵来到我的家乡时,我还是一个刚刚醒事的六、七岁的小孩子。如果说襄渝铁路建设给学兵们留下的是人生历程中重重的一笔,那留给我、留给家乡的则是一个翻天复地、崭新的一页。当隆隆的炮声回荡在千年寂静的汉江边上时,当长明的灯火照耀川流不息的江水时,当千军万马战天斗地时,它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感受,也不仅仅是今天的便利交通,它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给我以及家乡人民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精神,一种人类改造自然、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它不亚于历史上发生在家乡的任何一次变革。它改变了家乡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生活历程。试想,在短短的几年里,在一个沉寂了几千年的山区里,会聚了几十万劳动大军,带来了人类的一切智慧文明,而我那贫穷落后的家乡的50%以上的青壮年,都参加到了这一壮阔的人类会战,他们仅仅是付出了劳动了吗?他们仅仅是修了一条铁路吗?当我看到初到女子连大字不识、端着从家里带来的大瓦盆,站在女子连灶房前窘迫拘谨,而在两年后成为女子连的连长时,当我看到在责任田里挪着假腿锄地而向我平静地回忆起那场大塌方的经过及目前清贫的生活时,我相信,襄渝铁路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交通的便利,它是一种精神,是一场革命。
今天的学兵们举办的“情系襄渝线”活动,我想他们不是在回忆痛苦,宣泄不满。他们是在炫耀,炫耀一种历史,炫耀他们人生中值得炫耀的一页,炫耀一种吃苦耐劳、无畏一切、征服一切的经历。
1974年,襄渝铁路基本完成,建设大军撤离了家乡,汉江两岸又重归沉寂,当我走在清冷的公路上,看到路边的岩石上写的“再见了,流过血汗的地方”时,十岁的我,竟泪流满面,不能自禁。当今天人到中年的学兵们,再回到当年抛洒血汗的襄渝线时,他们一定不光会是热泪,而有更多的思考。
(写于1998年9月参观“情系襄渝线”展览后)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陆海的家事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