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史飞翔>>正文内容

    (杂文)师承与学承

    作者:史飞翔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31日 点击数:

    陕西师大退休教授阎庆生先生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转述了该校原副校长陈俊民先生的一个观点。陈先生说,为学有“师承”与“学承”两端。“师承”是指学业上亲炙有相当学养与贡献的学者,或由其授业(听其课),或入其室进行学习;而“学承”,则指后学自己通过钻研著名学者的著作而对其学说有所继承、汲取。陈先生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并引发了我的思考。

      “师承”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效法某人或某个流派并继承其传统。2.师徒相传的系统。新版《辞海》则解释为:一脉相承的师法。如:学无师承。并援引了例句:黄庭坚《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我学少师承,坎井可窥底。”此外,《后汉书·儒林传序》:“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宋祁《宋景文公笔记·考古》:“王弼注《易》,直发胸臆,不如郑玄等师承有来也。”王闿运《曾孝子碑文》:“少无师承,能自得师,信道执德,秉志不回。”黄侃《论学杂著·礼学略说》:“今文、古文,往往差异,姑置勿谈;即同一师承,立说亦复不齐壹。”可见,“师承”指的是学术上的一脉相承。

      古往今来,但凡有志于学的人无不看重师承。因为这将涉及到学术渊源、学术宗主、师承授受、师门户限、师法家法、学术流派等一系列问题。“师承”重要这是毫无疑问的。叶嘉莹先生就曾表示,师生之间的感情,比血肉的亲情更加密切,因为文字的因缘超过了骨肉,骨肉只是肉体上的传承,而文字的因缘是精神上的传承。此话可谓一语中的,师承关键在于“精神传承”,得先师“真传”,续圣哲“余脉”。由此可见,一个学者“师出何门”,是多么的重要,学问也要讲“出身”。常言道:虎门无犬子,名师出高徒。一位追随大师多年的人,即使成不了硕学鸿儒,只要他能写一两篇《先师某某记》也足以扬名。正是因此,不少学人才挖空心思地去“攀龙附凤”,借以抬高自己。

      近年来有一个词频频出现于一些学人的简历中,那就是本人“私淑”某某,而这个某某往往是开宗立派式的一代名家。据说,“私淑”之说最早见于《孟子》一书。《孟子·离娄上》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赵岐注曰:“淑,善也。我私善之于贤人耳,盖恨其不得学于大圣人也。”孟子以未能亲炙受教于孔子而抱憾,想必是发自真心,而后世蹈袭者却大可怀疑。无论如何,未受业而尊人为师总叫人觉得多少有些牵强。

      与“师承”及“私淑”相比,吾更倾心于陈俊民先生所说的“学承”。以我的理解,“学承”是指一种自觉地继承。所谓“自觉”,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讲,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一个人有了这种“自觉”的学术追求,即使不耳提面命他一样能学有所成。这不仅因为他清楚他的学业志向、肯自我努力、自悟亲证,更因为他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自由精神而不轻陷窠臼。知识分子大约可以分为三类:低级的知识分子人云亦云、毫无主见;中级的知识分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只有那些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才能自创学说、开宗立派。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承”比“师承”更重要。□史飞翔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终南山居
    • 下一篇:(杂文)大师的道歉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