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而立之年读武侠
在我上中学和中专的时候,也几乎就是整个90年代,港台的武侠、言情小说、电影录像和流行音乐都风靡一时,租书屋、租碟店、录像厅和音像店都生意火爆。我爱看电影、也爱听流行歌,但更爱看书,租书看也买书看,小说、散文、杂志看了很多,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基础,但却没看过几部武侠和言情小说。我看的较多的是世界名著和散文诗歌,给自己定的标准很高,看的必须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不能浪费时间去看武侠和言情这种消遣的通俗读物。说实话,心里还有些瞧不起那些上课看武侠言情的男生女生,觉得那种小说套路大同小异,没什么思想性和文学性,不如世界名著探索人性灵魂、批判现实的深度,也不如台湾诗人的灵性飘逸和大陆散文家的厚重大气。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也进入了而立之年,虽不敢说一事无成,但的确是乏善可陈。不知我者谓我稳重老成,知我者谓我未泯赤子之心,像个长不大的孩童。我聊可自慰的是喜欢学习读书写东西的习惯一直坚持了下来,自学取得了本科学历,每年看书也很多,加上社会上的种种阅历,我开始了独立思考。或许因为爱看书的人都比较理想化,在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更多的人选择的是接受现实,而我既难以接受现实中的屡屡碰壁又发现渺小的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所以更多的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砌一座城堡,织一个厚茧,保护好自己受伤的心灵。但这毕竟不是办法,伤口总会痊愈,思想总会发芽,飞蛾也终要破茧而出。我的内心资源也愈加丰沛,我想要试着发出自己的力量,去和这个世界谈谈。即便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自己努力过,无数人的努力不会白费,环境应该会一点一点变得更好。
于是在几年前的一天,而立之年的我竟然开始看武侠小说了,当然少不了金古梁温等大师的经典。在港台武侠作家大量出现并佳作不断的六七十年代,正是中国大陆政治运动不断,文革大肆破坏传统文化,人民精神困苦的年代。而在未受波及的华人世界,尤其是港台等地,出于墨家侠义精神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振奋作用,出现了一大批武侠作家,在他们的笔下,那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匡扶正义,快意恩仇,同时也保留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据说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看武侠小说,被称为是成年人的童话。武侠小说也带动了后来港台影视中武侠片的盛极一时。这些武侠小说虽然少不了套路,大都是男主人公由弱变强,锄强扶弱的故事,但这不也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年轻人的愿望吗?
我读的更多的还是被称为新武侠的小说,新武侠加入了很多时代元素,读来更有趣味。在21世纪的当下,为什么也会涌现出很多网络武侠作家,并且会冠之以“新武侠盛世”?而且他们的年纪基本上都和我相仿,比如小椴、杨叛、九把刀、凤歌、时未寒、步非烟、沧月等人。我认为这不是偶然,当代大陆社会的急剧转型,时代的迅猛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分配不公,官员贪污腐败,利益至上道德缺失,社会价值观扭曲等等。正是这些造就了大陆新武侠作品的大量出现,满足了一些读者期盼公平正义、快意恩仇的想法,拯救日渐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
相比以前专心读名著的日子,也许真的是品味降低了,但我还是乐此不疲的读了不少武侠作品。在社会上我看惯了底层人的艰难生存,以及各种不平事,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也不少。我的反抗是微弱的,我帮过的人也少之又少,我不够强大,所以我喜欢那种阅读快感。
在想象中,我不再是一介书生,不再只用笔表达。我是一个行动派,身负绝世武功,到处游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可以骄傲的说:有我在,就不许正义被践踏,有我在,就不用卑微的期待来世,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有罪的人必须就地正法!
张立作于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爸爸六十
- 下一篇:(散文)我的长安不了情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