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桃溪堡: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境
桃溪堡是一个村子,距长安区城约十公里,距西安市约二十公里。它与我的家乡东江坡村,只隔了一个西江坡村,可以说隔村而望。桃溪堡往西,就是杜曲。曲与水有关,杜曲即在川道里。从杜曲上北原,即是杜陵。杜曲所在地古为杜伯国,本名杜原,又名乐游原,秦置杜县,汉宣帝在此筑陵,改名杜陵。杜陵东南有小陵,为汉宣帝皇后许后葬处,称少陵。因此杜曲北面的那一片原也叫少陵原。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此居住,所以他常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如:“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晚唐诗人杜牧就是杜陵人。杜牧号樊川,杜曲所在的川道即名樊川,樊川是汉代樊哙的封地,杜牧取号是有来由的。桃溪堡在樊川川道里,北倚少陵原,前临鹬河,鹬河为八水绕长安之一水。
我小时候是在家乡东江坡度过的。我在那里长到十四岁。桃溪堡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特别深。杜曲是一个村镇,人们赶集就去那里。我去杜曲必要路过桃溪堡,另外,我舅家在西江坡村,我去舅家,走着转着也就到了桃溪堡。桃溪堡与别的村子不一样,它有围墙,青砖砌成,大约有八九米高,厚度足有两三米,像城墙一样,将桃溪堡村紧紧地包在里面,让人觉得很神秘。小时路过桃溪堡,我常常要停下来,坐在它的围墙下的大石条上,看着鸟儿从围墙上飞出飞进,凝神遐想。它南北各有一门,门很大,上面有一排排的泡钉,我想象中那就像连环画里的国门。小时候,我常望着那门出神,心想说不定哪一阵子,从里面就会飞出一骑,马背上是一个英武的将军,横枪跃马而来。桃溪堡既然称溪,必然有水,我小时的印象,至少它的南北两面,都有一渠,水大而清。北门外那一条渠,叫官渠,它是流经当地每一个村子的水渠,水深而清,我就是在官渠里学会游泳的。也许桃溪堡环堡还有水流,我的印象里模模糊糊是有的,但不敢肯定。
我进过桃溪堡村,里边是一条石板街,两旁是人家,青砖碧瓦,古色古香。走在里面,恍惚中有一种进入古代小说的感觉。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这桃溪堡原来就是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的故事发生地。崔护的那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已是传诵千古,几乎妇孺皆知。关于这首诗的故事,唐代孟 的《本事诗》和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都有记载。据《本事诗》载:书生崔护,年少多才,赴长安应试,未中。一天,他喝了几杯闷酒,到城南郊外散心,见到一户花木丛萃而门户紧闭的人家,便上前叩门。半晌,只听一位少女从门缝里问话,他对以姓名,并向她讨水喝。那少女送来茶水,便倚在门前桃树下。崔护一边饮茶,一边寻找话题,想与她攀谈,那少女虽没有答话,却“目注者久之”。崔护饮毕茶后,便起身告辞,那少女“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眄而归”。时隔一年,崔护情不可抑,又于这一天去寻访,却见大门紧锁,屋里屋外空无一人,崔护便在门上题了这首诗,怏怏而去。1920年,
1956年9月底10月初,年届72岁的周作人由有关方面安排,游了一趟西安。他在西安期间,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被特意安排看工农业的发展情况,他参观访问的农村,就是桃溪堡。当年负责陪同周作人等人来西安的佟韦在《我所认识的周作人》(《鲁迅研究动态》1988年第1期)一文中写道:周作人“在西安的桃溪堡村,一边走一边与农民交谈,打问生产、生活情况,兴趣很浓。他告诉我:‘听说人面桃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如今这里生产好了,百姓安居乐业,是我未曾料到的。’”我想,当时之所以选中桃溪堡作为参观地,一来当然是因为该村的农业发展较好一些,二来也因为桃溪堡是一个历史文化村子,而且,桃溪堡所在的樊川一带,景致优美,这些都很投合文化人的口味。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我的老师康爱华先生
- 下一篇:(散文)春访桃溪堡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