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华严 百年沧桑—华严宗祖庭长安华严寺百年回顾
华严寺地处西安市南10公里的少陵塬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唐代樊川是长安城南著名风景区,是春秋宴乐、夏日避暑的胜地,因华严寺声名远播,樊川唐代曾更名为“华严川”。站在寺内,终南美景尽在眼中。唐大诗人李白在《杜陵绝句》云:“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岑参在《题华严寺魏公禅房》中用“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诗句表现出华严寺前辽远广阔的视野和柔美可人景色的完美结合。
华严寺为世界佛教界公认的华严宗祖庭,建于隋唐之际。时有会圣院、澄襟院、真如塔院等主体建筑,道场庄严,规模宏大。华严宗五代祖师、一行大师、善无畏三藏等高僧被下诏敕住,管理寺院及全国佛教,影响深远,一度成为“世界佛教中心”。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一行来长安华严寺视察指导
《华严经》在此散发出其思想精义,华严宗经此达到鼎盛时期,华严思想经由这里传播到世界各地。后经唐“会昌法难”、明“关中大地震”、近代“文化大革命”等劫难后,建筑稀缺,人烟萧条。
寺内留存的初祖杜顺大师、四祖清凉国师两座唐建舍利塔,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更为《华严经》、华严宗、华严寺三位一体的精神导向;是连接海内外佛教信众的纽带、更是华严思想与中华文明水乳交融的文化符号。
综观寺院百年发展历程,自明“关中大地震”后,虽经数次修复,后受“文化大革命”劫难,至今面积狭小,满目荒废。现况无法与祖庭相符,成为中国佛教唯一一所没有恢复的祖庭道场。
2006年底,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宽昌法师担任寺院住持,和近十位高学历年轻僧众担负起重建祖庭、再振宗风的历史使命。后得多方帮助,修建了简易殿堂和僧房,本着重视修行、着重弘法、摒弃商业的重建目标,才使沉寂百年的华严宗祖庭进入实质性的重建历程。华严寺为弘扬《华严经》和华严宗思想的摇篮,华严宗“圆融和谐”思想为时代主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华严经》内容丰富,解行圆备,是佛教最圆满究竟的学说。历史的辉煌,更衬托出祖庭破落令人产生的感伤;巨大的历史影响和思想价值,益发让我们认识到历尽千年沧桑的祖庭道场,在等待着我们来恢复其昔日的辉煌。盛世华严,百年沧桑。百年回顾,还是从它的千年历史开始吧!
历史溯源
从《长安志》、《咸宁县志》等资料来看,华严寺的建造年代一说是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一说是建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从《高僧传》、《大藏经》等资料来看,其建造年代与事实不符,这点我们用实物来证明。从华严寺近年来修建过程中发现大量的隋代建筑遗迹和汉代遗物来看,说明了华严寺的建筑年代不是唐代,保守一点来说最迟应该是隋代,大胆一点可以推到汉代。当然,是否建于汉代会进一步用事实来证明了。
作为弘扬《华严经》及华严宗思想的摇篮,传播华严思想到海内外的枢纽,华严五祖驻锡弘法和圆寂后建塔供养的道场,华严寺的祖庭地位在国际佛教界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提出它们那里是华严宗祖庭,心情可以理解,做法难免让人费解。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华严寺题词
从相关资料显示,华严寺仅在唐代就有杜顺大师、智俨大师、法藏大师、澄观大师、宗密大师、善无畏三藏、一行大师等高僧被皇帝下诏敕住寺内弘法或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影响深远,地位崇高;时有东阁法堂、会圣院、澄襟院、真如塔院等主体建筑,道场庄严,规模宏大;唐代长安是佛教兴法弘教的中心,各宗高僧硕学云集,经新疆、甘肃进入中国的译经三藏多半在此成就译业。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华严寺的社会影响所致,寺院一度成为“世界佛教中心”。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唐武宗推行了“会昌法难”。从会昌二年到会昌六年,期间没收寺产,责令僧尼还俗,毁破寺院无数。华严寺深受其害,毁坏严重。宣宗即位(会昌六年)后,大兴佛法,华严寺又得重兴。唐宣宗李忱在《幸华严寺》中说道:“云散晴山几万重,烟收春色更冲融。帐殿出空登碧汉,遐川俯望色蓝笼。林光入户低韶景,岭气通宵展霁风。今日追游何所似,莫惭汉武赏汾中”。说明了宣宗在位时的华严寺状况。
宋张礼在《游城南记》说:“东上朱坡,憩华严寺,下瞰终南之胜,雾岩、玉案、圭峰、紫阁,粲在目前,不待足履而尽也……已而子虚、希古开樽三门,予赏苏子美诗,明微吟唐僧子兰诗‘疏钟摇雨脚,积雨浸云容’句,读相国陈公‘悔把吾庐寄杜城’言,则又知华严之胜也。过东阁,真如塔在焉,下阁,至澄襟院……”。宋名相寇准在《游华严寺》诗中说道:“寺对南山积翠浓,水村鸥鹭下遥空。层楼望尽樊川景,恨不凭栏烟雨中”。说明华严寺在宋代的情况。
寺存《大元华严寺重修大唐华严新旧两经疏主翻经大教授充上都僧统清凉国师妙觉塔记》碑刻,具体记述了澄观大师一生行记,因后面文字有所残缺,看不到当时的寺院状况,但从刻碑者的身份来看,足以说明当时的盛况。
明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6年1月23日午夜,发生了8级“关中大地震”,塔崩桥毁,建筑倾颓,使在陕唐宋时期的地面古建筑几乎损毁殆尽,幸存者若凤毛麟角。据清雍正版《陕西通志》记载,华严寺内主体建筑在这次地震中俱遭灭顶之灾,只有唐代杜顺大师舍塔和清凉国师塔得以幸存,再也找不到华严祖庭的苍翠与森然了。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皇帝下,加封四祖澄观大师为“妙正真乘禅师”,此圣旨碑现在澄观大师塔前。虽然没有记述其它相关情况,但皇帝加封这件事足以说明华严寺当时的社会影响!
百年回顾
华严寺在明代遭受“关中大地震”之后,主体建筑基本被毁,唯留两座祖塔孤立在少陵塬畔。致使后来有:“华严寺初建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只记凿塬为窟,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洞窟式寺院”的误传。
1930年陕西遭受旱灾,时任朱子桥居士来陕赈灾,在华严寺瞻礼祖塔时,看到元代重修碑上刻有“修塔即降甘露”的文句,很受启发,便在塔前发愿,“重修两塔,祝愿普雨”,不日即降大雨。遂与佛教界人士共募资金,修护祖塔,并以修塔搭架的木料建成僧房。
建国初期,寺院有殿堂、僧房等建筑,古树参天,碑石林立。1958年大炼钢铁开始后,碑石用去炼钢,殿堂、僧房被长安师范、长师附小占用,古树全被砍伐。文革期间砸毁佛像,僧人被赶,师范和附小强行拆除殿堂、僧房,修建了教室、办公楼、家属楼等,至今仍在。1976年文革结束后,寺院仅存杜顺大师和澄观大师舍利塔及少数碑石。
2010年11月,西安市市长陈宝根在长安区主要领导陪同下来华严寺视察
此后华严寺虽有少数僧人居住,只能维持现况,没有太大变化。当地村民随意乱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形成狭长地带。1986,清凉国师舍利塔面临倒塌,长安县政府派长安县文物局将塔迁建于原址东侧,1988年完工。迁建时出土舍利玉瓶、舍利、流金佛像等文物,现今全部保管在长安区博物馆;2005年,杜顺大师舍利塔基础出现渗水情况,长安县文物局再次进行修护,修护时出土的转刻、地宫门石刻皆存在长安区博物馆。
之后,寺内只有一个住寺僧人,殿堂破败,住房简陋,院内杂草丛生,满目荒废,现况无法与祖庭寺院相符。昔日盛极一时的华严祖庭,成为中国佛教界唯一一所没有修复重建的祖庭道场。
重建祖庭
2006年6月,在陕西省政府直接领导下历时一年进行的“陕西·中国汉传佛教祖庭寺院调研规划”活动再次肯定了华严寺的祖庭地位和历史价值,推动了重建工作。在陕西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佛教协会的协调下,迎请中国佛学院佛学硕士、时任陕西省佛协副秘书长的宽昌法师住持华严寺。在只有两座祖塔和几间简易佛殿及满目荒废的情况下,发愿重建华严祖庭,重光华严教法。
对于华严寺这所中国佛教界唯一一所没有恢复的祖庭道场,在谈到其修复重建工作时,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诚长老说:“恢复祖庭,功德无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说:“恢复华严宗祖庭道场,为佛教历史具有特别重大之盛事”。可见恢复华严祖庭,既是佛教界的历史责任,也是海内外佛教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愿望了。
近十几位高学历青年僧人组成的僧团入住寺院后,克服种种困难,拟定修复规划。四年期间,道风建设和寺院建设同步进行,本着重视修行、着重弘法、摒弃商业的原则,安住在几间简易铁皮活动房内,在原有基础上改造了破旧殿堂,修建了进行佛事活动的“华严三圣殿”,学修一体的“华严止观堂”,僧人居住的“重光居”,居士居住的“福慧居”,进行二时斋供的“斋堂”等。暂时解决了佛事活动和生活场所,但所存文物损失严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西安市委常委、时任西安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来华严寺视察
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居士率团拜访华严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杜继文一行来华严寺参访
2009年10月15日,在华严寺举行的“重建奠基仪式”,拉开了华严寺重建的序幕。标志着华严祖庭在党和政府及佛教界的共同努力下,正式进入“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的重建历程。使华严祖庭的重建工作推进到实际性阶段。建筑以寺院传统布局为主适当调整,根据地理环境采用窑洞式建筑和唐式建筑相结合的寺院模式。
建筑力求朴实大方,寺院根据功能划分为开放和封闭两个模式,分三个区域体现。在中轴线上建造供四众弟子进行佛事活动、朝圣礼佛的公众殿堂“开放区”,包括殿堂主体区、朝圣礼祖区;左边完善以僧人为主的修行、生活居住“封闭区”;右边建造以信众为主的学修、生活居住“封闭区”。寺院将以“大众参与、共同成就”的方式,逐步完善各项建筑设施。目前正在进行祖塔加固及塔前护坡工程。
面对修行圣地终南山,背靠名贯古今的少陵原,毗邻国家级航天产业开发区,近靠新兴的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遥呼西安名片之称的大雁塔,华严寺交汇历史、宗教、文化的资源优厚,华严寺区位资源得天独厚。盛世华严,祖道重光。进入新的发展时代,华严寺僧众会在期待中努力,使这座历尽千年沧桑的祖庭能够早日荣光,为世界佛教谱写新的乐章。 原载2011年第1期《西安外事》杂志 闫飞 卢剑利 文 马超 / 图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图文书《引镇》征稿启事
- 下一篇:长安华严寺巨变“感动”有缘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