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立足时代的智慧人生—为姜乾相《智慧人生》而作
对于记者,我始终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一当代新闻记者的写照更使我感到钦佩。过去自己更侧重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新闻题材相对读得少一些;近来,因为工作关系,我也开始接触新闻稿件的写作,并结识了一些新闻战线上的记者朋友,姜乾相就是其中的一位。
冬日的一天,姜乾相把自己新近出版的新闻作品集《智慧人生》交到我手中,由我国著名作家陈忠实亲笔题写的书名,那遒劲俊逸的四个字似乎在传递着一种力量。
一部《智慧人生》汇集了姜乾相从事记者工作十多年来的奔波与勤奋,凝聚着他工作中的努力与心血。这六十多篇新闻作品中,多以人物为主,既有像王昆、唐杰忠、陈忠实、庄则栋这些文艺界体育界的大腕名家,也有我市企业界、教育界、书画界的成功人士,还有那些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就的各行各业的人物以及芸芸众生、社会百态。
姜乾相在采访他们的同时,他们也给予了他本人很大的启发,姜乾相这样说过,“在我看来,每一位成功者身上的一段小小阅历,往往是成为他人学习的大智慧。”姜乾相是一位有心人,常年的记者工作练就了他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他能从“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看似平淡的话语,一个痛苦的抉择、一滴苦涩的泪水,一脸从容的笑容,一段甘甜的回忆……中,看到被采访者的身上闪耀的光点,并把这光点融入到自己的文字,于是这些文字便展现了鲜明的人物个性,流淌着灵动的生命气息。读完《智慧人生》,会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原来,新闻作品同样可以写得流畅浑成,文采斐然。
他写王昆,并没有过多地着墨于她在歌唱事业上的杰出成就,因为这都是尽人皆知的,而是写到她的家庭,尤其王昆那句“旋转的陀螺顾不上家”的形象而风趣的比喻,一下就把读者和这位著名歌唱家的距离拉近了。说起陈忠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陈忠实如何抽烟,恐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陈忠实一支烟竟然分好几次抽,大概能抽两个多小时。仅从这个细节上,姜乾相发现了这位文坛巨匠的节俭,他还在交谈过程中,了解到陈忠实在动笔写《白鹿原》前,“住12块钱的店,我头一回奢侈了一回。”读到这些地方,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更为可敬而真实的陈忠实先生。
姜乾相还经常把目光投向底层,投向那些被人们忽略的角落。他在“乞丐摊”旁,与乞丐对话,了解到,“这当中既有丧失劳动能力的真乞丐,也有不想劳动、以此为职业的假乞丐。”他提醒人们,“在施舍时,一定要谨慎,注意辨别真伪。”2006年10月的一个上午,他经过流动早餐车,便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担忧“严冬眼看就要来临,起步刚满一个多月的流动早餐车,能否经受住寒风和雨雪带来的考验。”事实证明,姜乾相的担忧不是多余的,早餐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相继黯然退市”,他不无痛心地说:“记者虽揭示出其中的先天不足,但却无法确保经营者的利益不受损失。”
在与姜乾相的交往中,我注意到他的眼睛总是充满了好奇,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或场景,对什么事情总要问一问,而且有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我不由想起了杨澜的“我问故我在”。一个善于发问的记者,往往能够捕捉到更为真实的人生。我想,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这应该是最好的潜质。因此,姜乾相常常能从最平凡的人与事当中,发掘出不平凡的道理和智慧。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新闻的力量,去感动读者;用良知和道义,启迪世人。那一个个贴近时代的人物、一幅幅折射社会的图景,定格在《智慧人生》里,成为一段岁月的写真,辉煌着生命的历程。
陶安黎,男,1963年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祖籍山东菏泽。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目前已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各类文学题材作品一百余万字,多次获奖,收入多种选集,出版散文集《一墙之隔》,著有反映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驸马”之死》。山东省作协会员,历任淄博市张店区作协副主席、秘书长。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周易大师史武正
- 下一篇:(散文)玉华山:玄奘的圆寂之地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