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国宝”
长安人网讯 气势恢弘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被许多外地游客认为是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中最值得一去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的确,中国古代最辉煌的历史,在这里成了解读文明的物质符号,通过对这些国宝的赏析与研读,升腾在陕西大地上的历史烟云会一片片地散去,西周、秦汉、盛唐,这些恢弘的帝国往事,就会在历史的瓦砾堆中生成一幅极富冲击力的印象派画卷.
汉 皇后玉玺
1968年陕西咸阳韩家湾狼家沟出土。印面呈方形,选用优质和田白玉雕磨而成。印面阴刻篆文“皇后之玺”四字,字体端庄而流畅。西汉规定,帝、后与诸侯王的印章可以称 玺”,这件玉玺是皇后之玺,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它的出土地距刘邦的长陵陵冢与吕后陵冢各一公里,因之研究者推测,这件玉玺应当就是吕后所使用的,并且葬入陵中为供祭品,因陵墓被盗,玉玺流落土中,后被雨水冲刷到沟中。中国古代帝后使用的玉玺极难发现,尤其早期的玉玺更是稀世之珍。
唐 彩绘双环望仙髻女舞俑
1985年陕西长武县郭村唐张臣合墓出土。女舞俑通体彩绘,头上梳着一种复杂而高峻的发髻,叫做双环望仙髻,是唐代著名发型,如果没有如此真实具体的形 象资料,我们很难凭空想像双环望仙髻到底是什么样子。这种发髻非常高,超过二尺,梳理这样一个复杂的发髻特别费时,大约要三个时辰也就是六个小时,如果没有这么多时间,或者自己的头发不够,那就事先做好一个假发髻,到需要的时候再戴到头上,这种戴假髻的风气在唐代很盛,所戴的假髻叫做“义髻”。
唐 三彩骆驼载乐舞俑
1959年西安土门中堡子村唐墓出土,它是唯一一件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最初,唐三彩出自墓中,收藏者觉得不吉利所以不买,于是古董商不卖,甚至最后影响到盗墓贼也不偷,盗墓贼在墓中发现唐三彩会打碎它以清除晦气。那时,号称收藏宏富的北京故宫,就没有一件唐三彩,国内的文物收藏单位也都如此。时光流转,到了1989年,在美国纽约的一次中国古董拍卖会上,一件个头并不大的唐三彩马,拍出了将近5000万港元的天价,这是中国古董和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拍出的最高价,直到2002年才有其他古董打破这一价位。从谁都不要到身价半亿,这5000万的巨大价值究竟包含在哪里。实际上,唐三彩的价值指的是其艺术价值,它以准确生动、惟妙惟肖的造型和斑驳淋漓、流畅自然的釉彩打动人心。
战国 秦杜虎符
1967年西安南郊杜城村西出土。虎符是兵符,往往做成虎形,多以青铜铸成。虎符由左右两半组成,两半的形状、铭文都是相同的,合在一起就成为调兵的信物。两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才能起作用,这就是“符合”二字的来历。杜虎符的虎作直立行走状,昂首,尾端蜷曲,背面有卯槽,颈上有小孔。虎身有错金篆书铭文40字,大意是说,兵甲之符,右符在君王手中,左符在驻扎于杜(故址在今西安市南)这个地方的将军手中,凡需要调动军队超过五十人以上者,君王都会派人持右符去杜,与将军手中的左符符合,将军才能出兵。但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看到烽火台燃起烽烟,将军不等到君王的右符来到,也可以自作主张出兵救驾。杜虎符铭文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且保存完好,特别是40个错金字,做工精致,笔画优美,反映了中国古代错金工艺的高超水平。当初发现杜虎符的资料公布后,北京一位专家看也没看就断言它是假的,并且说所有秦虎符都是后人伪造的。专家的断言使人错愕,于是西安的一位专家就讲了它的发现经过。1967年,正是文革中大闹红卫兵的时候,拣到虎符的少年把它交到博物馆,仅仅要求一套红卫兵穿的军服作为代价,博物馆没有军服,于是给了区区几十元。算下来,这几十元钱不足虎符铸铜的成本,更不用说它上面精美无比的镶嵌着黄金的错金字了。现在,杜虎符已是著名的文物而价值连城,珍藏在博物馆中。
西周 青铜折觥
1976年12月宝鸡扶风县庄白一号窖藏出土,属于一种酒器。这件觥铸造得异常精美细致,可以说是同类器物中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让我们想像一下。3000 年前的一次宴会上,青铜乐器演奏着黄钟大吕,青铜大鼎烹煮着牛羊,有一句形容这种最高级贵族生活的成语就叫“钟鸣鼎食”,这也就是那个时代之所以被后世称为青铜时代的原因。在这样的宴会上,载歌载舞,香气四溢,当然也少不了各种美酒上下左右传递。作为酒器的折觥,在这个时候自然也会忙得不可开交,这又是成语“觥筹交错”的具体解释。不过,我们须知觥中的美酒首先是献给天地祖宗与鬼神的,敬天祭祖仪式之后主人客人才能开怀畅饮。
唐 舞伎八棱金杯
1970年出土于西安何家村,具有明显的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杯为八棱形,八条棱分隔出的每一面上都有一位高浮雕的胡人舞伎形象,他们都身着短衣,宽裤曳地,头戴卷檐尖帽或瓦棱帽,笑容可掬,神态各不相同。他们手中持有拍板、小铙、洞箫、曲颈琵琶等中外乐器,有的还正在翩翩起舞。杯柄和杯底、八棱都作联珠纹,这也是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典型做法。杯柄上还装饰一对相背的侧面胡人形象,深目高鼻、长须下垂,显示出浓郁的异域风貌。
西汉 鹿形金怪兽
1957年陕北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这件作品大体是一头鹿的形状,但却像鹰一样长一个钩嘴,这是自然界所不存在的。这件金怪兽具有明显的匈奴文化特征,研究认为,是匈奴人中“王”一级的高级贵族才能使用的,这表明了它的崇高地位。然而,它做成四不象的怪兽,又是什么含义呢。有研究认为,它可能就是匈奴族民间传说中救护了匈奴先祖的一只神兽,匈奴人为了纪念它,就将它的形象用黄金打造出来,置于至尊无上的地位。
唐 鎏金鎏铜铁龙
1963年出土于西安南郊唐墓。它的身躯是铁铸的,铁上鎏铜,铜外面再鎏金,看上去金光闪闪好似金龙,但实际是复合材料制成,技术处理是很复杂也是很困难的。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龙的造型,而这些造型与神态各不相同,都带有自己的时代气息。之所以造型神态各异,固然是因为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与龙在不同时期的地位有关。早期的龙虽然地位尊荣,但一般人家也可以使用龙的形象,自己在家中用龙形雕梁画栋并无不可,成语“叶公好龙”就说的是这种情况。到了唐代,龙的地位有所提高,却仍然是民间常见的装饰图案,只是到了明清时,龙形变成皇家专用的图案,制作时强调的就不是艺术效果而是无上的威严、庄重甚至狰狞可怖了。可以说,唐朝的龙是最美的,最强调艺术效果,可以当做独立的艺术品而高置大雅之堂。
唐 青瓷胡人头像
1962年出土于西安西郊唐墓。从他的帽子看,似乎是来自西亚的一位商人,即唐代活跃于长安一带的所谓胡商。当时的长安城被整齐的道路网划分为若干棋盘形,每一棋盘格称为“坊”,城内东西两侧各有一个专供商业贸易的坊--“西市”(位于唐长安皇城的西南方、今西安市劳动南路和东桃园村之间)和“东市”(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东市”大多被官府达贵所占据,而“西市”自唐代贞观以来,就为聚钱之所,其繁荣大大超过了“东市”,因而故有“金市”之称,是“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当时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一百万平方米。西市出没的胡商很多,胡商除了在那里开设商店外,还兴办有自己的饭店、旅社、寺院、学校,并且推举本国人担任首领,称作“萨宝”和“祆正”。
汉 鎏金银竹节熏炉
1981年陕西兴平县汉茂陵附近豆马村出土。熏炉是古代的薰香器,一般由器身和上盖两部分组成。器盖多做山形,山峰间有缝隙,在器身中点燃香料,香烟就由器盖的缝隙中散出,弥漫于室中。器盖的山形往往又寓意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博山,所以这种熏炉多称博山炉。竹节熏炉除工艺价值外,它的炉身和底座还各有一圈铭文。铭文上说,竹节熏炉属于“阳信家”,那么,阳信又是谁呢。原来阳信就是汉武帝的姐姐、阳信长公主。从竹节熏炉的出土地就在武帝茂陵附近来看,阳信长公主的墓也应是茂陵的陪葬墓之一,竹节熏炉向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史实。竹节熏炉一出土,考古工作者立刻感到,它是如此华贵高雅,绝非一般人可以拥有,通过这铭文,我们知道它确实是最上层贵族才能拥有的高级工艺品,因之,根据它的珍稀程度和史料价值,它也获得了国宝的殊荣。
唐 刻花赤金碗
1970年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金碗外腹部錾两层仰连瓣,每层10瓣,上层莲瓣中分别用錾刻手法刻出鸳鸯、鹦鹉、鸿雁、鹳翎、兔、獐、狐、鹿、鸭等,有的还站在莲座上。碗身錾刻的珍禽异兽共21个,细腻的刀法将禽兽身上的一眼一嘴、一羽一角都錾刻得清晰可见。它的主人有可能是武则天的孙子李守礼(与吐蕃和亲的金城公主之父),而之所以埋在地下,大约是因为“安史之乱”突然发生,李守礼仓促逃难所致。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唐代长安名士韩滉与他的《五牛图》
- 下一篇:骆浩《新长安赋》被长安广场石刻永久陈列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