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冷露无声,明月皎皎,中秋的圆月照亮了整个秋季,在淡淡的秋思中看到了月的脚步。月圆了,又亏了,在日子里我度过了无数个月夜,我以悲凉的调子拙写出既不成文,又非诗章的散话,让记忆慢慢思量。
这是丁亥年八月十五秋的前夜,我只觉得今年的月圆,与过去五十六个秋月有所不同,小时候的月圆,是在美丽的传说中度过,少年时,在故事的联想和憧景里走过,少年时的“真”,占据了我一生大部分时光,现在,到老年却是在理想的破灭中认识秋天的月亮。
少时中秋之夜,几乎都在不眠和守望里,吃着给“月亮爷”献贡的团圆馍,听着老人们讲述月亮婆婆的美丽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月亮爷,亮光光,姐在河里洗衣裳,
砧杵声,响铛铛,月亮上走下奴的郎。。。。。。
孩子们唱着古老的儿歌,母亲这时候必定在灶台上忙活着,用梳子和顶针在月饼上印下祈愿的图形,用水贴上个“野芡蒿(1)”叶或红萝卜英子,月饼里包着喷香的芝麻面儿,烙下了锅盖大的团圆馍,四周围摆下一圈小团圆馍,其中还有月牙形状的和一些秋季的水果,算是给月亮最好的献礼,到了深夜仪式一毕,俗语说“月亮爷吃了”,再按儿女子妹每人分一角大团圆馍,小月饼不论多说少,八月十五的意义全在这里,同时也是一种记忆中难忘的幸福。如今商场里抄售的洋月饼也只能叫作“点心”,没了文化的内函,好象中秋节就剩下那点心了似的。其实,最值得怀念的却是那浓浓麦香的团圆馍。
也有人说过“外国的月亮圆”,其实,是月亮以外的心情与感受以及看月亮时的心情罢了,现在价值千元一盒的月饼,恐怕就起现了中国的月亮最圆了吧!不知道中国的月亮竟因价钱而圆呢,还是……。最贵的月饼勿说“吃”,就是看咱也没见过,按我看月亮的心情,一千年来,中国的月亮一直是最圆的,那洋点心的“幸福味道”我倒没感觉出来,真叹,如今月饼竟然打上了时尚的印记,那昔日的木梳顶针、茼蒿和芝麻盐的团圆馍都去了那里呢?
童年的月亮故事,还是那么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甚至我还天真地操心着广寒宫中的嫦娥和玉兔,是否常吃团圆馍呢?够不够吃?再饿了怎么办?是呀,终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一天是中秋节呀!还担心玉兔会不会经不住那千元豪华月饼的诱惑而私下凡界?是否象《西游记》里讲的兴妖作怪呢?人常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没准那兔精已经来到了凡世俗间。幼年的天真童趣,幼秩可笑的想象,甚为荒诞,这一切都在壮年的成熟和老年的经历中无情的打碎了,只留下了粗俗的团圆馍的味道。
我只知道秋能成熟一切,春花秋实是大自然的本分与实在。人们都会在无数个中秋里成熟,各式各样的生命形式,构成了如此的人事,景物,和生存过程,在欢歌与悲情中美丽,眩目,多彩。到处仿佛生命在感动,一切在过去一千年来的秋天,也许和这次一样,也许不一样得各异,从秋和月里显现出欢乐和幸福,也显示出了寂莫和凄凉。
秋思使我悲情于世俗,禅有一句语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论语中语)的境界,但是,我道行太浅,凡夫之人,那有此境界呢?但愿“贤者所见,各有不同”吧!
我茫然地跟着冷月儿,东升西落的旋转,在如水,如烟的月光下,为而不有,与人无争,不以物喜,常似悲情而大哀,平平淡淡,竟五十载不改当初,秋复如旧,在日子里,我又能做了什么呢?一个平常人,活下去时就十分地平常了,没有幻想,更无奇迹,只有徘徊,只有悲凉罢了,除了它们,又剩下些什么呢?五十多个秋月,如烟如云被秋风吹散了……。
月圆了,又缺亏了,升起又落下,我心里还能留下什么痕点抓迹呢?游丝般的心绪,在淡淡的月色下,不是也同样还有秋的思量,虽然显得淡味索然,无聊,道也能咀嚼回味人生么?
沾沾自悲地在无热的月光里也是十分幸福的,什么声音也没有了,转眼,新的秋月在叹息中也将流去。
注:①茼蒿(音为:xué hāo)是一种叶状野生植物,通长生长在坡坎,土路旁,同?象于红萝卜英子状,学名无考,只知长安人叫茼蒿。
方觉丁亥中秋夜灯下于城壕七亩地庵棚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