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山脚下的丰碑
一
国庆假期中学同学聚会,去了长安区东大的温泉度假村游泳。游完泳我提议到附近的张灵甫纪念碑那里看看,怕大家不了解,我准备简单说一下张灵甫的抗日事迹,但大家都知道,而且很愿意去,毕竟都是长安老乡。
张灵甫纪念碑位于东大村南的终南山下,穿过环山公路向南约百米就到了,门前是去当地有名的高冠瀑布和祥峪森林公园的必经之路,路两旁是整齐划一的参天白杨树,像卫兵一样守卫着将军的墓碑。正值国庆长假,旁边的环山公路车流不息、东大的各个度假山庄以及附近的风景点都车满为患,一片热闹场景。但这里却非常安静,人很少,我们的车也是唯一停于此的车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牌坊,右侧刻着:卢沟狼烟起 民族危厄疆土沦丧 国人赴难,左侧刻着:华夏精英激 金戈铁马 浴血奋战 倭奴胆寒,让我不禁心潮澎湃,脑海出现了抗日将士浴血奋战的情景。再往里走,有两座小亭子,中间就是张灵甫纪念碑。碑约两人高,正面刻文介绍张将军生平,背面刻有魏有奇先生撰写的90句七言长诗——《张灵甫将军诗碑》。此碑立于今年春天,诗文写尽了张将军的传奇一生,特别是抗战的功绩,雄奇豪放,一气读来我不由得站直肃立,感慨良久。诗碑后还有张灵甫和其结发妻子的合葬墓,据说里面没有将军的遗骨,只是取了孟良崮的土来代替。墓碑是去年8月20日将军诞辰106年那天东大乡政府和村民立的,整个墓园和纪念碑占地并不大,所以不能称之为陵园。在长安区少陵原畔有杨虎城将军的陵园,规模很大,松柏森森,纪念馆也不断翻修,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都有政府官员和中小学生去扫墓、敬献花圈。相比之下,这里要简单的多,只有一个牌坊、两块石碑,两个凉亭和少量新栽的小树,旁边还有一个灵应寺。不过背景却很壮观,那就是终南山起伏的山峦和碧绿的森林,不远处河水潺潺,一片静谧景象。
二
张灵甫,名钟麟,字灵甫,1903年8月20日生于陕西长安县东大村普通农家。在西安上中学时每逢节假日都带上纸笔到文庙(今碑林博物馆)临摹碑帖,书法大进,学校还专门为他举办书法展,观者如云。时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乃书法名家,看过他的字之后连连道:“奇才,奇才,后生可畏!”。后张灵甫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深感国家多事之秋,而书生软弱,救国无方。于是愤而投笔从戎,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修步科,同期的同学中有日后著名的胡琏、林彪、刘志丹、李弥等人。从此他开始了二十年的戎马生涯。
戎马生涯对这位儒将、智将来说真是如鱼得水,他在乱世割据中为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而战,凭借着赫赫战功他很快升任团长,深得部属敬重。但或许是太过于平步青云了,老天要有意给他磨练,他竟然杀死了妻子,原因据说是因为张怀疑妻子对己不忠,又据说是妻子为人所用偷取了张的军事机密文件,反正杀妻案一出,舆论一片哗然。最终他被押赴南京判处先被判处死刑,后因其疾病改判10年徒刑。期间他面壁思过,修身养性,一场牢狱之灾,使得他以往心浮气躁的性子得以修炼得沉稳了许多。
张灵甫的转机在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国民政府下令让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以前的老上级王耀武将军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参与了无数硬仗、恶仗,书写下自己人生中最为璀璨的篇章。
他参与的战斗太多,如果都写下来的话可能篇幅太长,我就简单罗列一下吧。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任51师305团团长,参加著名的“八一三”凇沪保卫战,多次率领敢死队赤膊上阵砍杀日寇。
1938年张灵甫奉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是役张灵甫出奇兵飞夺张古山。后鏖战五日夜,身中7块弹片,仍不退下火线,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此役张灵甫名震天下,并荣升旅长。
1939年3月,张灵甫将军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右腿中炮弹负重伤。匆匆包扎伤口后他再度投入战斗。在不久的上高会战中,腿部再度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医生给他治疗,手术后不久,张灵甫不顾医生劝阻,伤未愈而提前归队,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这个称号没有一点歧视之意,有的只是敬意。
1940年冬,张灵甫出任74军58师副师长。1941年3月,张灵甫代理58师师长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军33、34师团。上高会战74军歼敌一万六千余人,击毙日军中将、少将各一名。74军凭此役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何应钦称之为 “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1941年9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58师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参战官兵约一万一千九百人,伤亡超过百分之四十,其中阵亡将近百分之十,而与之交手的敌寇伤亡更大。1941年10月张灵甫接任58师师长。
1942年6月参加浙赣会战,率58师在衢州外围与日军血战3日,该师伤亡四千余人。
1943年6月张率58师参加鄂西会战,与51师携手打击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和第3师团,使得该旅团成为日军在鄂西会战中损失最大的一支部队。6月13日,张灵甫率58师主力收复公安。
1943年11月参加惨烈的常德会战,与敌13师团在慈利交战,敌寇伤亡近半,张灵甫转守为攻,向敌残部发起猛攻,率58师收复黄石,九溪。张灵甫因在常德战役外围作战表现突出,获颁云麾勋章一枚,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此役中,国军第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8529名将士与日军3万多精锐的生死对决,坚持半个多月,战至最后仅剩83人。
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张灵甫指挥58师在益阳、宁乡诸战中,毙伤敌寇2500多人。此后张灵甫一直在湘乡至邵阳一线继续与敌鏖战,并克复永丰、金兰寺等地。1944年8月,张灵甫因功授勋,荣膺宝鼎勋章。不久之后,再获颁忠勤勋章张灵甫还获得了美国金棕自由勋章。
1945年3月,张灵甫时任74军副军长率部参加了雪峰山战役,雪峰山战役是抗战的最后一场大战役,此役日军大败,消灭日军3万左右,日军自此大伤元气,之后在中国战场再也没组织起一场稍大的进攻。。
抗战期间,蒋介石因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由团长而旅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军衔也有少校而中校、上校、少将、中将。在国民党朝野,张灵甫也被视为“常胜将军”。张灵甫一直跟随74军,战上海,守南京,保武汉,数战长沙,扬威赣北,喋血鄂西,厮杀常德,驰援衡阳,威震湘西,几乎无役不从。尽管有些战役以国军失败而告终,但只要是和张灵甫交过手的日寇都不可能全身而退,必是伤亡惨重,对张将军之名也是闻之胆寒,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编纂的官版战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频频提及日军与74军的作战情况,并咬牙切齿地称之为“支那第一恐怖军”。 对这样的人,这样的军队,怎能让人不肃然动容,感慨不已?抗战胜利后,74军奉命卫戍南京,张灵甫时任74军军长兼南京警备司令,因此74军号称御林军,张灵甫也被称为御林军统领、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三
抗战时期,张灵甫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对于中国最后的胜利是有信心的,记者又问:“那抗战胜利后,你打算做什么?”他说:“那时侯,我已经死了。在这场战争中,军人大概都是要死的。”他也曾在给家兄信中说:“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未卜,家人当我已死,绝勿以我尚生......” 。英雄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他最终活了下来,如果他知道了自己后来的命运,恐怕更愿意死在抗日的战场上吧,那样他会像张自忠将军一样为我们所铭记。
时间终究还是要往前走,敌人虽然赶走了,国共合作却破裂了,于是爆发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多年的战乱与腐败掏空了国民党政府的精神,即便有一些像张灵甫那样出污泥而不染的人物,也挽救不了这个处于末路的政权。
接下来的事情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小说以及电影、电视版本的《红日》,还有很多关于孟良崮战役的描述,让我们记住了那个不可一世、骄傲自大的张灵甫,留在至少三代人心目中的都是一个脸谱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形象。是役,解放军共动用9个纵队,用5个纵队主攻,4个纵队打援和阻击敌人,使用人海战术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全歼国民党王牌军队——整编74师(原74军)三万两千余人,其中包括了主将张灵甫,战斗之惨烈可想而知。
张灵甫死讯传来,蒋介石悲痛落泪,他不仅下令在南京玄武湖畔为其修建纪念碑(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后被拆毁),将山东蒙阴县改名为灵甫县(1949年后恢复原名),并将英国援助的一艘驱逐舰命名为灵甫号。即便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张灵甫也是台湾的国军忠烈祠烈士第一人,台湾高雄县凤山市有张灵甫路,陆军军官学校内有张灵甫纪念馆。而在大陆,在孟良崮张灵甫阵亡之处刻字庆祝,上书“击毙张灵甫之地”,至今犹在,而张灵甫的尸体后来被掩埋在沂水县野竹旺村后山冈上。而且张灵甫的死因成谜,有自杀、当场击毙和降时击毙几种说法,根据凤凰网报道,官方澄清了张灵甫的死因:张灵甫被俘后,一位恨敌心切的排长冲进洞内端起冲锋枪将其打死了。对张灵甫抗日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陈毅非常生气,严肃处理了那位排长,关其禁闭。又据当地老村民讲,张灵甫受枪击后并未当即死亡,战士准备将其抬往六纵野战医院进行抢救,不料行至野竹旺村的汶河边时咽了气,因而就地埋葬在那里。一个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死了,死后还承受了几代人的误解和唾骂。即便在去年东大村给张灵甫立碑时,当地的朋友说,还有一些村民表示很不理解,说他又不是共产党,还被共产党打死了,为什么还要给他立碑,又不是什么正面人物。
四
可悲啊!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一个民族若不能正视自己民族的英雄,还谈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我的中学历史课本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只有短短几句话和几个大型会战的名称,没有提到过一个人名和一支军队。实际上,国民党军队作为抗日的主战场,8年抗战,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场大型会战、大型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伤亡、失踪约321万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损失殆尽。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民革命军牺牲380万人,牺牲了包括张自忠在内的11名上将,34名中将,50名少将。十万远征军在云南边境和缅甸、印度的丛林间征战,死伤惨重,但战功卓越,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可是当日本人连甲级战犯的灵位都迁入靖国神社时,我们的英雄们的墓地又在哪里?战后当时的中国政府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不是靠施舍来的,想想当时的世界强国法国在二战中的窝囊表现,就会发现落后的中国作出了怎样的牺牲!
值得欣慰的是,2005年9月3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胡锦涛和温家宝两位领导人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正面战场的卓越贡献。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女士应中共中央统战部的邀请,以抗战有功将领遗属的身份,赴北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并向所有与会人员发表名为《尊重历史,走向来来》的讲话。自此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些国军烈士和还活着的抗战老兵,我们民族的记忆开始恢复了。近几年也出现了一批反映正面战场的书籍和影视剧,我想,中学的教科书应该也会与时俱进,加入这方面的内容吧。
长眠于地下的抗日英烈们永垂不朽,你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以对国家民族至死不渝的忠诚,筑成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不管你们属于什么党派,抱持何种意识形态,英雄永远没有阵营之分,以“划分阵营”的方式来书写历史和历史人物,本身便是一种对历史的亵渎。(张立)
2010年10月10日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杂文)国家•历史•文化
- 下一篇:(杂文)中国需要“刁民”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