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绿染长安
一座城市如同一个人,是有气质与个性的,这就是品牌、人文和色彩。而长安的气质与个性则是蓝天、碧水和绿色。
长安区是西安南部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区域内有城有乡,山水相依,山地、丘陵、平原错落多姿,自然景观奇特,人文资源丰富。几年来,长安区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举措,强化科学发展、环保优先和以人为本的意识,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单纯植树绿化到致力于生态建设,长安人不再只把眼光锁定在GDP的增长上,尤其关注起自身的生存质量,着力把灰色城市变成绿色家园。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几年来,长安坚持推行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主体,全民义务植树和社会造林并举的国土绿化模式, 实施了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一系列工程,同时,从恢复秦岭北麓浅山森林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构建西安生态安全屏障这个长远目标出发,连续多年组织全区干部群众大搞造林绿化,三年来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各类营造林52233亩,其中道路绿化3200亩,封山育林4万亩,全区形成了山上绿林、田园绿片、小区绿景、环城绿带、广场绿地的“五绿”新景观,打造出了层次化、立体化、网络化的新型生态体系。
从如诗如画的城区到绿色环抱的农村,从地处终南山下的百里环山公路,到与主城区对接的西部大道,长安大地满目绿色。
与大自然一起成长的长安区,在经历了多年的开发后,重点项目建设依然强劲。其奥秘在于长安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长安始终把生态环保列入衡量发展质量的核心指标,对项目引进设置了一道道刚性“门槛”,即严把生态观,杜绝高能耗、低效益、有污染的企业入驻。并把规模档次高、科技含量高、生态指标高、三产比率高、税源增值高和建设速度高的项目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优先引进。仅去年,通过环保“一票否决”,先后关闭淘汰污染企业37家,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集中治理王寺地区烟尘污染企业61家,留住了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全年空气良好天数达到301天。“生态立区”的超前环保意识,吸引了中外客商的密切关注,众多新兴产业纷纷进驻长安。同时,凭借青山绿水这块“金字招牌”吸引游客,全区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直接收入达到1.78亿。
生态环境改善以后,如何使生态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新兴生态农业的应运而生,逐步改变了长安人的传统生活。
万亩桃园在终南山下形成一幅山水桃花相映的乡村画卷;绿树成荫的沿山公路,一栋栋“农家别墅”掩映在绿色鲜花丛中;城里来的游客在这里尽情赏山、玩水、踏青、摘桃……这是长安农村生态农业的真实景象。
短短几年来,长安区已建起了高桥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王莽绿色鲜桃生产基地、大兆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等8大特色产业基地,产地面积超过13.2万亩;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产品30多个;绿色食品产地监测面积50万亩。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各类农业生态旅游业,全区“农家乐”发展到1500户。
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倡导培育生态文化,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新区凸显出新长安的点睛之笔。几年来,举办了绿色社区、绿色村庄、绿色学校、绿色园区、绿色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50多个农村被命名为生态文明村,80个学校获得了绿色学校称号,郭杜街道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走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不论春夏秋冬,总是满眼的绿色、清新的空气。今日的长安城区已相继建起了长安广场、樱花广场、柳青广场等一大批开放的公共绿地,城乡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建成了以行道树、绿化带为骨架,以庭院绿化、小区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为中心的各种绿地交融渗透,点、线、面、片、环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在绿中建,景在绿中造,花在绿中开,鸟在绿中鸣,水在绿中流,人在绿中行这一城市生态美景终于变成了现实。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葵花朵朵
- 下一篇:(散文)蓝田文花终盛开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