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宽:(散文)沣河之夏
哗啦拉的沣河淌出沣峪口渐渐平静下来,两岸稻田莲塘相映,岸柳芦苇相接。年年夏季,当莺啭柳荫,蛙鼓池塘之时,是放暑假的农家孩子们最快活的日子——
七八岁的小朋友在竹竿头上挽个柳条圈儿,到屋檐下扑挂密如罗底、既粘手又戳不破、还透气带着弹性的蜘蛛网。然后三五成群奔向河边,高举网拍在空中晃来晃去捉蜻蜓,或沿着柳树粘知了。尤其是粘知了,循声悄悄接近树身,枝叶间自鸣得意的蝉毫无知觉。“轻点,轻点”“小心,小心”,随着蝉声“吱”地一下中断,“哇,逮住了!逮住了!”几双小手便同时拍起。
大点的孩子可没这么自由,他们只能在劳动间隙寻找童趣:譬如给牲口割草,他们故意到稻田塄坎割,那儿的草水灵、鲜嫩,还可赤脚站在稻田里,有时会踩住鳖。而鳖被踩住后往往一动不动装石头。孩子们脚掌灵敏,立即感到绵绵的、微温的不是石头。他们脚心压着鳖背转动,判断头尾,伸手从其后尾腹下的腿窝处紧紧抠住,从泥泞中捉将出来,扔到地上。鳖立即想要逃脱。但当它奋力爬行时,一双有力的小脚又踩得它不得不老老实实伏地不动。这时,孩子腾出手来,解下线织裤带,在鳖伸头的当儿,一把抓住它的脖子,用裤带绑好吊到树上。当草割满一筐,孩子们并不马上回家,都要在河里嬉戏一番:游泳、打水仗、在石头下摸鱼、捉螃蟹。也有的跳到莲塘拣田螺、抽莲菜。不玩到饭时是不会挎着草笼、提着鳖回家的。
即使午饭,因村里有水渠通过,树荫下的男人们光着膀子,肩头搭条湿毛巾,端碗坐在渠沿上,双脚浸在水里,边吃边拉家常。孩子们怕饭烫,就将碗放在水里漂流,像曲江流饮似的。然而小水渠哪儿有大河迷人,沣河像闪光的银练拴着孩子们的心,他们瞅空就往河边跑——
骄阳下,小家伙编柳条帽戴在头上学解放军冲锋,惊得草丛蚂蚱弹球般纷纷蹦起、青蛙扑扑通通跳进水里,下饺子似的;他们在晒得温热的稻田里泥浴,一个个涂成泥猴,再到河里冲洗干净,反来复去,乐此不疲;他们还将摘来的青柿子埋进晒热的稻田里,第二天刨出来就焐“熟”了,吃起来一点涩味也没有。但这种恶作剧不敢让大人知道:因为摘青果是要挨训的;有时,谁玩水受凉肚子疼,便会在河滩选一块晒得发烫的大石头伏上去,石头温度降了就重换一块,象烙饼似的,不一会儿肚子就不痛了。
蒙蒙细雨中,孩子们头顶一张荷叶照样玩。三五岁的小囝囡不敢下水,在岸边光屁股系个红裹肚,手擎一朵硕大的荷花玩耍,像年画似的。
大点的孩子在荷塘穿来穿去剥莲蓬,捧着荷叶望着晶莹水珠出神,像欣赏一颗颗珍珠在滚动;风乍起,掀得荷叶层层翻卷,像湖面涌起的重重浪花。叶上雨水哗哗倒进塘里,惊得小鱼儿一阵乱窜……若赶上沣河发大水,孩子们在水边拣拾被洪水冲激得退净了皮的洋芋或是冲掉绿皮白生生的胡桃。水退后,河滩的水坑往往还会有被困的三四寸长的鱼儿。沿河滩走一阵,就能用柳条穿一串。
这里的女孩暑期就坐上织机,用稻草编织草袋、草帘和希冀。直到天黑,才借着朦胧月色,跟上婶婶姐姐们到河里洗澡,放心大胆、自由畅快地嬉闹一阵。把疲劳丢到水里,把欢笑洒满河湾……
可惜上世纪河边建厂,水里便不见了鱼鳖。时不时河水断流,昔日的鱼米之乡便消失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退耕还林”、加快“城镇化”建设以来,两岸树遮山、鸟还巢,工厂也搬走了。这儿水清、蛙叫、蜻蜓又飞了,宽阔的水面,水坝挂瀑,成为人们拍照的靓丽新景。
当城里学生各种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结束的时候,这里的孩子们也迎来新的学年,背起书包告别沣河。但沣河时常会出现在他们的日记里、甜梦里,他们又期待下一个暑假……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秦东风:幸福快乐长安人
- 下一篇:马奇昌:(散文)终南隐士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