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林:翠微宫遗址纪游
大唐四大行宫之一的翠微宫在今长安区沣峪口内的黄峪寺村。在滦镇有去翠微宫的专车,10元即可,进沣峪5公里,左拐顺蒿沟盘旋而上,行约6公里便到黄峪寺村,该村海拔1260米。这儿山势开阔:北望西安,历历在目;西临卧佛寺的青华山;东为子午谷的小五台山;南边是万华山。此村从南向北有三级平地,南曰上营,中曰中营,北曰下营。其名与唐代皇家警卫部队驻守有关。梁顶称上营,西为秦琼寨,东是敬德寨,再东高耸的山峰即为翠微峰。上营东西两边均有宫殿变为寺院后,僧人仙逝葬骨的舍利塔,“文革”中虽遭破坏,但其石质部件,依然残留于地表。如今上、中、下三营的黄峪寺村,住有七十几户农民,全村二百九十余人。人均山林二十余亩。百年以上的杏树有三百多株。高大的核桃、栗子树很多。据当地农民讲,每户年产栗子两三千斤,全村七十多户,产栗子总数可想而知。村里有耕地近五百亩。
笔者来到下营北边时惊奇不已,一片约五十亩平展展的山田,呈现在眼前,绿油油的大豆一望无际。村民种玉米,山猪危害严重,种上大豆,根部肥田,经济价值又高。这片平地就是大唐翠微宫的遗址。前几年考古和文管部门,曾来此钻探试掘,在三米以下发现古代铺地的斗方砖及石条,还掘出宫殿脊顶两端龙首形的饰物等。据《唐会要》记载,翠微宫正门北开,太子别宫正门西开。并无东门的记述,然而在遗址东部,却发现一宽大的石额,其上阴刻着“石门不开”四字,此石刻已被运回县文管部门保存。平整土地时,村民们将大量的砖瓦等物运到东边低凹的地带,上覆厚土,种上了庄稼。遗址西部太子宫正门处,至今还存有一大堆瓦砾。当然,地面存留的建筑垃圾,也有后来各朝在此建寺所为。
翠微宫原是唐初高祖避暑的太和宫,《唐会要》卷三十载:“武德八年(公元625年)
再谈翠微宫的兴衰,贞观二十一年,太宗染风寒,厌禁内烦热。公卿上言,请于太和宫原址重新修葺,帝命将作大匠阎立本具体负责,包山为苑,毕功,改为翠微宫,“正门北开,谓之云霞门;视朝殿名翠微殿,寝名含风殿;并为皇太子构别宫,正门西开,名金华门,殿名喜安殿”。当年翠微宫建成,太宗李世民即来此避暑办公,军国大事都在此宫决断。据《大唐内典录》载:玄奘大师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陪太宗李世民至翠微宫。
关于翠微宫的辉煌建筑,唐诗歌颂颇多。唐骊山游人《题故翠微宫》诗云:“翠微寺本翠微宫,楼阁亭台几十重。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株松。”大诗人刘禹锡的《翠微寺有感》曰:“吾王昔游幸,离宫云院开。朱旗迎夏早,凉轩避暑来。汤饼赐都尉,寒冰送上才。龙颜不可望,王座生尘埃。”其后诗仙李白与友人游后,赋诗曰:“初登翠微宫,复憩金少泉。践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圆。饮彼后下流,结梦突溪烟。昆湖梦洋水,龙驾空茫然。”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崔鹤颖:在文化传承中创造艺术
- 下一篇:(诗歌)活出真实的自己才会幸福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