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密集冷落荒野呼吁保护(仓颉造字台-周穆王陵-定昆池)
【仓颉的简介】
仓颉,史皇氏,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生于陕西省白水县杨武村鸟羽山(另一说山西临汾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建于汉代的仓颉庙内有一块《仓圣鸟迹书碑》,黑色的石头上刻着28个古怪的符号,相传这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1984年,上海书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通鉴外纪》记载:“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相传当初仓颉也用结绳记事,绳结虽有大小和形状区别,但年久月深,难于辨识,曾造成黄帝同炎帝一次谈判的失利。为此仓颉深感愧疚,遂辞官出游,遍访智者,寻求记事的好方法。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仓颉的功绩就在于,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史书上说:“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黄氏逸书考》辑《春秋元命苞》)。
在中华民族光灿夺目的历史画卷里,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无论从神话学,民族学或民俗学的角度考察,他都是古之神圣者,史称“龙颜四目”,“声有睿德”(见《论衡》,《吕氏春秋》),其赫赫卓著的功绩在于“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这个人类“秘密武器”的创造《弄得“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创举.
【传说的仓颉】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4个人,虞舜、仓颉、项羽、李煜。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著名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仓颉,史皇氏,今河南南乐县西十八公里吴村人。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仓颉造字台】
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办恭张村东南,有一高约10米、周长100米的夯土台,外包一层青砖砌为砖台。南面为一宽8米45度的斜坡,中间是3米多宽的水泥抹面,上书见方2米左右“仓颉造字台”5个隶书体雕塑大字。这就是相传的——仓颉造字台。中国汉字的发明,结束了结绳记事,是华夏文明的里程碑。
相传周穆王曾在终南山造中天台,在仓颉造字台筑神庙名曰“三会道场”,汉代以后佛教繁荣,改为三会寺。
唐中宗、武则天、睿宗曾来凭吊。唐中宗婕妤上官昭容《驾幸三会寺应制》诗中有“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在《题三会仓颉造字台》诗中曾咏叹说:“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武则天时期,李峤和上官婉儿诗云:“古台仓颉里,新邑紫泉居。”“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到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造字台前立石碑书《仓颉造字台》。康有为曾登临此台。
1936年,西安事变前国民党陕西省主席邵力子曾陪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等参观此台,并建议在此建一所仓颉大学,后因故未果。
【仓颉造字台的厄运】
70年代初,农村大搞“平整土地运动”,按照公社“冬季平整土地誓师动员大会的安排”的指示精神,大队干部召开会议安排村平整土地的田块,人们起早贪黑,多拉快跑。男劳力挖土、拆土,妇女两个人一辆架子车转运。由于本村在仓颉造字台西边大量取土,回填西边的低洼的土地(唐.定昆池遗址).造字台东侧50米处属于长里村地界,长里村群众在此挖土垫圈(农业社牲畜圈要经常用干土铺垫),原来处在相对平缓的大土包上的仓颉造字台,“被悬空”。
更为遗憾的是:地下挖出不少残砖断瓦,由专人收集堆放在一起,用榔头砸碎,填埋在机井井管周围(经济条件好的村用石子填充)。
原来矗立在这里记述仓颉造字台的大石碑,被村民打碎成两节,用作打胡基(土坯)的底座。
75年,一位村民拣到一个长约30厘米石俑,骑在石佣上的独臂勇士手持大刀,后来听说公安机关还盘查过。
80年代末,一些有识之士欲共同开发仓颉造字台,在这里建一个中国文字发展研究博物馆。设书画艺术作品、古汉字发展史、碑石文物陈列等几个展馆,开办汉字书法讲习班,建一座大雄宝殿供奉仓颉神像。曾任局长的范老先生,提早退休,背着干粮骑上自行车,奔赴外省采风,到省图书馆查找资料,整理搜集仓颉造字台有关资料、传说、遗存。著有《陕西名胜史话》一书。
麒麟公司投资,恭张村、长里村两个村提供土地,共同开发仓颉造字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已经租用的60亩地被公安机关没收。
到了90年代,附近几千亩地被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征用。西高新新型工业园道路宽敞、工厂林立。仓颉造字台被西安市公安局作为警犬基地,周边道路不通、垃圾成山。与高新区优美的环境格格不入。
【仓颉造字台周边历史文化遗存】
【定昆池】:唐中宗女安乐公主曾请求把昆明池作为私沼,中宗不许。公主于是大发民夫,夺百姓庄园,造定昆池,极为奢华,以与昆明池相比匹。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
长安有一个昆明池,是西汉武帝时开凿的,安乐公主嫁出宫去,心中常记念昆明池畔的风景,便仗着中宗宠爱,请求把昆明池赏给她,划到驸马府园地中去。中宗拒绝说:“昆明池自从前代以来,从不曾赏人,朕不能违背祖宗成例。况池鱼每年卖得十万贯,宫中花粉之资,全依靠它。今若将这池赏给你,会使妃嫔们失去颜色。” 安乐公主心中十分懊闷,于是自行强夺民田,开凿了一个大池,取名为定昆池,隐隐有超过昆明池的意思。池边草木风景,全照昆明池一样。池中央仿华山堆起一座石山,从山巅飞下一股瀑布倒泻在池水里。另辟一条清溪,用玉石砌岸,两岸琪花瑶草,芬芳馥郁,溪底全用珊瑚宝石筑成,在月光下照着,分外清澈。飞阁步檐,斜桥磴道,衣以锦绣,画以丹青,饰以金银,莹以珠玉。落成的这一天,满园点缀着灯彩。到了夜间,树头灯光闪耀,好似天上繁星。沿池造着许多亭台,招集了许多渔户、猎户住在那里,公主自己也打扮成渔婆猎户的形状,在池上钓鱼或在山上打猎。
唐代诗圣杜甫,游历定昆池后在<<游何将军山林>>中写道:
“不识南唐路,今知第五桥.忆过杨柳清,走马定昆池.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蓠.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
杜甫在<<陪诸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遇雨二首>>中,对公子王孙寻欢作乐情景作了详尽的描述:“落日放好船,清风生浪池.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雨来露席上,风急打船头.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缆浸堤岸系,幔宛浪花浮.归路翻萧讽,陂唐五月秋。”
张说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张说 《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 凤凰楼下对天泉,鹦鹉洲中匝管弦。旧识平阳佳丽地,今逢上巳盛明年。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
清 吴伟业 《补禊》诗:“春风好景 定昆池,散诞天涯却误期。”
定昆池位于仓颉造字台西200米处,太平河的源头就发源于此。在60年代以前还是一片水域,周围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湖水清澈见底、湖面鸳鸯戏闹。秋天的晚上蛙声一片,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那已是儿时的印象了......
六十年代开始水位急剧下降,水地逐渐消失了。
七十年代初,公社化时期,举全乡之劳动力,人工修造昆明池水库。
到了八十年代,水库干枯,芦苇也荡然无存。
纪事:五六十年代,方圆几十里的乡亲都到这里“挖白土”(将从这里挖出的土制成土坯晒干,过年过会打扫院落卫生时,再将块状土坯与水搅和涂刷墙壁、灶台)。一车白土五角钱,也算是村里一笔经济。
30亩地的芦苇,一根2分钱,每捆200根8元钱。一户可以分到1——3捆,这是其他村没有的农副业收入。
【周穆王陵】:在距仓颉造字台正西方向约500米处,有一高约10米,底宽45米的方形夯土台,是周穆王陵.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在陵前竖一石碑,上书"周穆王陵"四个隶书大字.此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穆王,姓姬,名满.是西周王朝的第六代君王,周昭王姬暇之子,在位55年,是西周中期较有作为得意我为君王.他东征徐戎,西击犬戎,战功卓著;又作<<甫刑>>,依法治国,对巩固西周王朝的政权起了重要的作用.
据<<穆天子转>>记载,大约在穆天子53年时,周穆王率领大批随从,带着大量金银玉器.丝绸和手工艺品,由驭夫造父赶着把匹骏马拉的大车,浩浩荡荡地从长安镐京出发,周游天下.他们东渡黄河,直达阴山,绕过河套,登上昆仑.往返1.75万公里,历经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然后跨国昆仑山直达中亚细亚.可谓壮举!
穆王西行的路上,受到许多兄弟民族热情隆重的欢迎.到了西母王之国,西母王在美丽的瑶池设宴款待周穆王,赋诗相赠:"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理悠远,山川之间.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即席和诗:"予归东上,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此及三年收复尔野."周穆王在陪西王母游览时乘兴写了"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刻于崦嵫山(今甘肃天水以西)石壁上.
周穆王西游表明:早在公元前近千年,西周已与西域各国和中亚细亚广大地区有了经济文化交流。
在不到1平方公里范围内,有三处历史遗存:周穆王陵、定昆池遗址和仓颉造字台。实属罕见。为了保护发掘古文化遗产,仓颉造字台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禹凹人)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