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沉静于诗歌中的影子—读若荷•影子诗集《姑苏诗影》
诗人和诗歌是天生注定无法分开的;当诗歌的河水从心房轻轻流过,光阴里无法抹去的影子便呈现在自己的笔端,时光凸显,隐匿多年的情感浮现出来,沉淀、积累便形成了自己饱含深情的文字,这就是若荷·影子的诗歌。
因为诗歌,才有了自己沉静于诗歌中的影子;因为影子,才不让诗歌倍感孤独。浮影、掠影、刻影、追影;幽光、波光、刀光、韶光,在光与影的诗歌世界里,在古琴声声中,在姑苏城江南如画的生活中,若荷·影子翩然而来,沉溺、自省、思考于美景和美境,倾听和倾诉,用诗歌展现生活,构建着自己的诗歌版图。
在我的梦中,或者说希望中,总在寻找着一种唐诗宋词中描绘的江南美景:一位佳人乘船而去,小桥流水依旧,如诗如画;或者梅雨季节,一位红衣美人轻打油纸伞,吴侬软语,轻唱低吟。明末清初,江南才女更是极致。当然,也去过几次苏杭,很可惜,没有碰到。
在这里,我是想说,越走近若荷·影子的诗歌世界,陷得越深,越觉得一位忧伤的女子让人心疼。尽管她的文字是随意的 ,随意的让人读懂一种淡淡的、舒缓的,朦胧之美。这种美,深入下去,让我跟着她的诗歌,一路清香,影子相随而来,留下了不凡神采的简洁记忆。
有时候,我感到她好像在刺绣,很轻巧的手,织出了精致动人的江南画卷;她的细腻,在她的诗歌中能感到,她在探求着一种光影制造的奥秘;这种奥秘,有自然之美,也有灵性的诗歌之韵。
若荷·影子走上诗路不长,热爱诗歌不需要理由,也不以写诗时间长短来衡量;可以说,她的诗较短,基本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一点一滴,触发她的诗感和灵魂,瞬间记录,但她试图通过各种角度来诠释自己的心灵感受和内心照应,让自己的诗歌更具全面、自由和哲思。平面镜、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哈哈镜、近视镜;流水、海水、露水、清水、湖水、井水、洪水、泪水、香水、汗水;轻轻、悄悄、潺潺、声声、浓浓、滔滔等等。若荷·影子试图通过自己的多方努力,去引导人们打开诗歌的神圣之门,看到里面光芒四射、璀璨无比的光彩世界。
诗人天生是敏感的。我个人认为,诗人还应有一定的天赋和自如运用语言的能力等。这在若荷·影子的诗中能看到:
她活着,但根不在泥土里
她很会笑,但容易是伪造的
她的的确确绽放着
但的的确确没有花香
有一次我在商场里见过她
有一次我在客房的桌案上见过她
但是有一次
我在垃圾堆里见过她
她和许多莫名的垃圾在一起
同流合污
——《塑料花》
简单的“塑料花”引起了诗人多少沉思。在其冷静的口语叙事性诗句里,让人感到了诗歌语言的内在打动人心的力量和现实际遇中无限的心痛。
诗人随意在平凡的草根生活中捕捉着意象和诗意,张扬着自己的善良、温婉、平和的人文情怀。
其实我是水的一种
空气里水的另一种
我与空气相濡以沫
在同一条河里
一起生活,一起流淌
时光挤进来
从未经许可
故意弄出些波浪
尔后转身,便将一些尾纹
弃在河面上
——《一条河》
美丽的江南本身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形神兼备,诗意栖息。诗人用自己的一双智慧的眼神打量着客观世界,湖光山色、万千气象,把自己的思考、情感用诗歌的文字记录,在诗歌的镜子里,照出红尘的情愫,给平淡的生活多了几份鲜活和生机。
现在,写诗的有可能比读诗的人多,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供求关系,诗人和读者之间的沟通、对话问题。我一直认为诗歌是一门高贵的艺术,不期冀人人去写诗、读诗。任何一位爱诗、写诗的人,与诗神邂逅,也算缘分;都在尽情尽心抒情,在自己的笔端,在自己的诗歌文字、情绪语言中深深烙下独特的行走脚印,追随着诗歌的情思。若荷·影子作为一名具有潜质的诗人,她尽量抛弃着尘世的困惑和干扰,在诗歌的“大海”中沉静,让自己的影子在我们的眼前自然出现或者瞬间消失,呈现给我们的是影子留下的体悟。虽然哲思过于沉重,语言也尚欠风韵,但她在试图调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歌之路。她的风姿绰约,行云流水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江南古典诗歌的低调、平淡、轻松、忧伤的美感,无须雕刻时光和记忆,相约自然,让自然的江南和心灵的自然彼此呼吸,相互感染,能给我们时空、心灵的巨大震撼。
每个诗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过程,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语言风格和文字以外的声音,我们宽容允许各种声音并存。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对诗歌已经造成了困惑和伤害,除了工作谋生,精神热爱诗歌,是件好事。诗歌不是信仰、宗教的产物,但是有信仰、宗教的情怀。现实需要批判,但我更主张融入生活,快乐生活。
沉静于诗歌中的影子,永远相随,不可分离;若荷·影子作为诗歌写作者(我一向这样称呼,觉得确切,不喜欢称为诗人),她属于诗歌;作为诗歌,她的影子,随心抵达,会带来许多灵动和魅力。
魅惑的是诗歌,影子藏着心灵的暗伤,更加迷人。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书评)谈赵凯云诗集《颤栗的时光》
- 下一篇:(杂文)“非诚勿扰”的情感走秀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