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维汉:南五台拢翠
长安区的南五台是一座圣山。这里山形峻峭,峰峦叠嶂,树深林密,泉水叮咚,风景极为幽美,“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玉楼阁”。《关中通志》载:“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我几次登过这座山,每一次都觉神清气爽如临仙境。
那一年,我们参会住在半山的独松阁,入夜,大幕笼罩,万物沉寂,唯有四围风声呼啸,带来些许的凉意。院内一棵松树修直独立,傲然苍穹,随着山风袭来,枝叶随之飞舞,发出低沉的吼声,那声音,凄厉时似熊的吼叫,悲鸣时像箫的呜咽,或急促,如银瓶乍破,或厚重,如排涛推来。那一刻,我懂得了古人在山崖上镌刻的“听松”,真是一种奇妙的天籁之音。
次日一大早,整装登山,顺着陡峭的石阶步步攀登,路边是山崖和林木,举目岩壁峻峭,竹风松涛,溪水潺潺。紫竹林路旁,有两株紧紧连在一起的锐龄栎,其形酷似一对情人,似在拥抱,又像是在接吻,如亲昵依偎,又若窃窃私语,观者无不惊叹,大自然怎么如此多情!连理枝下成为恋人们必去的地方,他们拥立树下留影,让连理枝作证,表达爱情的纯洁和坚贞。路过紫竹林后,道路在山坡上来回盘旋,步履也越来越沉重,缓慢行进终于登上了山顶,这里称大台,是南五台最高峰。南五台由五座山峰组成,俗称五台,即大台(又称观音台)、文殊台、清凉台、灵应台、舍身台。置身台顶,放眼四顾,群山如屏环列,青峰剑插云霄,林海苍茫,凉风拂面,直觉非真非幻,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想起唐太宗的《终南山诗》:“重峦俯渭水,碧障插遥天。山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恰是十分真切的感受。从大台有一条鸟道通往其它四台,数西面的送灯台山势奇峻,是最能吸引游人的去处。大台顶上有圆光寺,始建于隋仁寿年间,寺内供奉观音菩萨,殿外置一铁鼎。地方不大,游人多时显得十分拥挤。
回程中我们没有乘车,选择了徒步下山,下山比较轻快容易。顺着蜿蜒的沟道行进,沟中植被茂密,古树苍劲,流水潺潺。越溪涧,跨小桥,穿竹林,过庙宇,山花夹道,野鸟交飞,景色宜人。进入塔寺沟,处处是佳境,出现平展整齐的斜坡,沟口山涧流水淙淙。看见路边有几棵粗壮的古树,就来到隋代古刹圣寿寺门前。上台阶后先看到居前的五佛殿置身绿树掩映之中,经过一块民国廿四年刻立的指路石再向上走,就看到几间破旧的大雄宝殿,殿内供奉有十一面观音和千手千眼观音,旁边一座七层方形隋塔巍然高耸,殿后不远的山坡上有印光法师影堂墓塔。圣寿寺中浓荫蔽日,凉爽异常,一大片日本落叶松郁郁葱葱,树围四五米粗的数棵唐槐高耸云表,魁干如龙腾空,极雄奇之概,偶有老僧步向密林深处,此情此景很像是一幅水墨画《晚钟》。静坐在圣寿寺后的山坡上,背倚苍山翠岭,面对万壑松风,依偎千年古树,近听荒寺疏钟,很想就这样一辈子坐下去,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放下呢。
秦岭中生活着一些隐士。可惜那次我们没有遇上,只路过一个私人的园子,敞亮幽静,有人看守,门口还放着一架农家老式木轮毂马车。庭院深处树木掩映的私宅华贵考究。在这山深林密处远离尘嚣潜心隐居,绝对是神仙过的日子。
不知不觉便下到山口的弥陀寺,两侧青山环抱,山坡柏树青翠。寺西一条清清的小溪流过。当春深花落,一溪胭脂水怀香溢彩流向山外,其美不可言状。寺内有两株七百余年树龄的玉兰树,前院是红玉兰,后院是白玉兰。郁郁葱葱,枝叶茂盛,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一棵一千三百年树龄的娑椤屹立在前院的角落,另有梧桐、翠柏、垂柳及各种鲜花。据传,该寺创建于隋,1943年蒋介石在皇甫召开军事会议时,曾到过此寺。
出山口,复归尘世。闯入仙境是短暂的,剩下的日子还得一天一天过。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