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乡情变奏曲
家乡小张堡村,已随着时代的脚步变得洋气和阔气了许多,也许新农村建设的构想正是这样的把乡村变成都市。整齐的街道,栽满了被修剪得象毛刷一样的绿色植物,宽阔的马路能并排过去四辆马车,一律的小高楼,全一个模样,唯一没有变的是楼前屋后照样挂满了秋天的苞谷和古老的生产工具,住在楼房里的二婶,嫂子,妹子还是说着农村的土话,见了客人第一句话仍然是:“吃了没有”,对方必定回答说:“喋过了”。也不管在那种场合和环境中,哪怕是正端着尿盆子呢?一律热情招呼。
千百年来那永恒的乡情,灰瓦土墙,老榆树,突然间变得似是而非,
家乡是变了,一切都新了,一切变得鲜亮了,
变成了都市风光但却陌生了。
变的千篇一律的失去了乡村原有的味道,
面对现代了的故乡,我陌生,我茫然得认不出来了,再也画不出她的土味实足的丽姿倩影,写不出她的平凡故事,直觉得心中空空落落,只好把儿时记忆中的故乡作为博文是幸福地回忆吧。
如今我离乡客居异地,在外时常思念家乡,等到回堡子一看,我却有点不敢相认了。
端午节的一天,同在余曲的乡党老桑捎来了一封家书和一张合影的老照片,说:“这是在四川外语学院的大哥桑杭寄来的,在网络上看到昏昏道人写的小张村的文章,感到亲切:。现在托老桑来打听作者,”(因为是乡党么)我听了十分惊诧网络的伟大,网络缩小了世界啊,昏昏道人本是奴的网名,在博客上发表的家乡文章,竟能引起老先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网着实不简单。我看了照片:这是一张解放前的全家福照,后排第三人便是
我给乡
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百姓,处于对自己家乡的某种情感,一时的心血来潮,写了小时候认识的故乡,一不小心发在博里,竟然起到这大作用,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原本是写给女儿看的,让后人记住这生养我们的地方。
前一晌,我在新闻里看到家乡因选村官,有的将选票给烧了,弄的无有结果,知道如今村支书还是让外村人兼职着呢。我听了以后心凉了许多,越发的悲观起来了,若大的一个古村,难道就没有一个能人吗?倘若就是祖上的风脉泄露,出不了个当官的。也不至于弄到这步田地呀?村容,村貌,村景是发展了,但是人心变得不可知了,看来是落后了。
故乡啊!真是变的这么的难以理解和不认识了吗?我们心中的哪个故乡真的远去了吗?
我一生投身商埠,却神差鬼使的做了一辈子文化上的事,这事不能吃,不能喝,但精神却需要,最使我遗憾的是很少能给村子和乡党帮什么忙,所以对现时的村子淡了许多,以至长期养成了性格孤僻、不善交际的坏毛病,对事悲观,徒然地乐观不起来,继而显得渺小平常,招人不爱而烦恨,用家乡乡党的土话说是“吃不开”。
乡党本是在同一隅地域群居的人群,在外的亲切称谓,时尚点这叫社区文化之类的,在本乡活动时称呼也就省略了,要是在异乡外地那可是亲切不过的,我非常珍惜这样的称谓,在博客上结识了不少的朋友乡党,这是我生来的一种幸福。
但是,无论怎么样的人,总想落叶归根,怀恋故里也就成了挥之不去的情思呀!
家乡的秋天,是美丽的,仿佛有各色的叶子落在我的桌上,纸上,秋的阳光射在我的墨池中,那村东头池塘里的蛙声,那满载着丰收喜悦的马车,那劳动中的秦腔乱弹,这些近乎原始的情感,比现代气息要滋润,受活多少倍。虽然我们面对的是现代社会,我俨然在孤独中还能平静的和远方的乡党对话,从一个侧面看到故乡的影子,我为我能有这点情谊感到满意。
我又看到了那儿时的乡村、乡情、乡党。
方觉于佘曲城壕七亩地庵中2007.8.8立秋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弦动的时光里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