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林:隐居高冠 耕读十载
长安区西部的高冠瀑布,名垂千古。大唐边塞诗人岑参曾在此隐居耕读十载。他笔下的瀑布是“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今日瀑布,河心为界,东长安,西户县,两县共同开发经营。近年来,它愈加俊俏,成为后花园中一朵芬芳的玫瑰。
大唐盛世之际,诗人岑参何以来此耕读隐居?须知岑参系江陵官宦家庭出身,但在开元八年,父任晋州(今山西寿阳)刺史时不幸早丧,岑参失怙,家道衰贫。开元十七年举家迁居河南登州。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时,随兄至长安,献书求官未果,此即“二十献书阙下”。长安城中,居之不易,他便随兄长来到山水秀丽的高冠峪中,置业并建起了简陋的别墅草堂。耕读于此,希望通过科举应试,进入仕途。他在《终南山双峰草堂作》中写道:“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可知诗人之勤奋,有时还接待来访的名僧。一次他赴长安会友,到了山田耕种之时他亦未还山,兄长捎书催归。他笔下有“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遥闻杜陵叟,怪我还山迟”。杜陵叟即杜甫,当时杜甫在长安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车马尘”的窘迫生活。两人同病相怜,结为知交。岑参兄弟曾偷闲邀杜甫同舟游览了渼陂湖,杜甫写下了《渼陂行》长诗,开头就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岑参亦有游渼陂两首诗歌传世。
高冠峪及其周围的名山古寺,都留下了岑参的足迹。他数次攀上海拔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耕读,岑参终于在天宝三年通过科举应试,高中一甲第二名进士(俗称“榜眼”),但官运不顺,仅授兵曹参军小官。他回高冠作《初授官题高冠草堂》云:“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鱼竿。”“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但“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而看到经营十载的高冠草堂,却感叹为了一个小官职,不得不辜负长期隐逸的闲适生活,违逆一向的情怀。
岑参出塞前三年,未得迁升,但他在高冠置有田亩家业,其收入亦能补贴休假旅游费用。他在因假归草堂诗中云:“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二仲”指汉隐士羊仲、求仲,此处作者自喻。“误绚一微官,还山愧尘容。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错误地做了个区区小官,因假回到高冠,自觉愧对尘容。往日的钓竿无人应用,舂米之碓也无人操作。“惆怅鸟飞尽,南溪闻夜钟。”亱幕降临,鸟儿各自找到归宿之所,而自己却滞留宦途飘泊之中,两相对照,暗然伤神!南溪钟声是在召唤,又似轻轻的叹息。
诗人决心投笔从戎,他说:“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砚笔。功名只能马上取,真乃英雄一丈夫。”天宝八年,33岁的岑参,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相当于现在大军区秘书长)。他在征战岁月中,常常挂念自己的高冠草堂,请看他的《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晓笛别乡泪,秋水鸣马蹄。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故山今何在?昨日梦清溪。”故山、清溪,指终南山高冠瀑布之溪流,可见岑参与高冠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纪念诗人,今人在瀑布西岸雕有一尊岑参塑像,目光凝视着瀑布。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关杰:生命不息,感动不止
- 下一篇:李晓娟:挑战极限 超越自我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