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国》主持人论王志平
数年前,王志平《中国画色觉弱化》的系列论述,在画坛引起强烈关注,也由此引发了学术界持续数年关于“中国画失色”的激烈争论。
数年后的今天,王志平再一次让画坛瞪大了眼睛:56个中国历史杰出人物肖像——《宝鸡杰出历史人物》创作完成并捐赠宝鸡市石鼓阁博物馆。这56幅人物肖像群星璀灿,时代背景风云变幻,服饰衍变更迭繁杂,乃画坛罕见。宝鸡也成为我国省市博物馆里展出如此众多本土的杰出历史人物肖像的首例城市。
面部细微精确的写实,是王志平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一大突破。
美术界历来把东西方绘画以写实、写意区分,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因时代的局限,和对人体的骨骼、肌肉等人体结构的不了解,很难准确、丰富深入地刻划人物的外形特征及内心世界。王志平的人物肖像,造型准确,脸部每一块肌肉的分布、抽动、松紧,都是传递一个人“神”的细节,神附形上,以形传神。他因此创作出了大量生动丰富的人物群像。在保持水墨人物画独有的书写特质的同时,王志平把眼光更为广阔地投向世界和当代。在王志平看来,随着传统文人的消亡,那种文人遣兴式的水墨写意人物和程式化的造型,可作为以探索,但已不是人物画创作的主流,更不是当代严肃艺术家的终极追求。
王志平的另一突破在于色彩。
自徐悲鸿先生把西方的艺术科学,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引进中国,使中国画在人物的深入刻划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近代中国写实人物画,大多以墨来处理素描底子,以平涂手段罩上颜色,就像把黑白照片借助技术手段加工为彩色照片。王志平在继承这些前辈准确造形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探索,吸取西方油画技法,加入中国传统山石的阴阳造型手法,在生宣纸上,完全借助色彩,运用色彩冷暖、阴阳强弱、厚薄层次的对比表现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更准确、更深入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传神”的目的。同时,他也借助一些特殊材料和技法。如何特殊?王志平秘而不宣。
写实和色彩制造的真实感,使王志平的作品拥有一股雄强之势,一扫传统水墨人物画低吟浅唱的萎靡。王志平追求的写实造型和色彩效果,不仅仅是以西方艺术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绘画语言,它完成了双重救赎:既赋予了中国人物画以现实主义精神,又构建出它的现代性语言体系,重新担当起时代责任。
樊奎
王志平简介
王志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2004年担任全国美展陕西区中国画评委。
陕西长安人,1958年生于山东青岛,1980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1984年毕业。在国内各类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及专著80余万字、美术作品170余幅;2003年-2009年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文化艺术科研课题研究工作。2010年荣获“宝鸡市荣誉市民”称号。被有关机构评为中国最具收藏潜力的百名画家之一。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王志平 用丹青再现一座城市鲜活的历史
- 下一篇:历史厚重悠久的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